上海小学设置学习准备期:让小一生"软着陆"

2015-09-18信息快讯网

上海小学设置学习准备期:让小一生"软着陆"-信息快讯网

图为老师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通过互动游戏,让小朋友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本市召开小一入学准备期开放活动,部分校长和专家提出——入学准备期,不要急着给孩子“做规矩”

转眼间,一年级孩子进入小学已经两周,但是,在家长群中,关于小学生活的种种规矩仍有不少质疑。

为什么包书皮一定要统一颜色?为什么举手姿势也有规定?

从2007年开始,本市在小学一年级推出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放慢学科学习进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昨日,在市教委举行的学习准备期开放活动上,部分专家和校长提出,孩子刚入学,能不能先别忙着“做规矩”?

不让孩子“怕”学校

说起开学以来一年级孩子们的课堂纪律,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用“浑身出汗,坐立不安”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但尽管如此,她仍坚持从这届新生起,开始一次大胆的尝试。开学前夕,一年级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强调在课堂上少说甚至不说“不”字,不那么着急给孩子“做规矩”。开学后,绘本《别说你快点快点》成为给家长的推荐书目。暑假期间,学校为一年级设计了教学环境,每间教室的内环境布置无需整齐划一,推崇是个性;教室外的彩色长条沙发,可坐可躺可爬。

“一所学校有什么并不重要,但是重要的是这里一定不能有‘害怕’。”朱乃楣认为,有孩子初进小学,学校首先要给予孩子的不是“这不准”“那不许”的要求,而是——“安全感。

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爱插嘴、好表现、坐不住都是儿童天性的表现。“我们要求老师对一年级的孩子不要给予太多的规范,不能训斥孩子,不要让孩子感到压力。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绘本故事和教育活动的设计,帮助孩子们建立内在的秩序。”朱乃楣说说,有孩子把走廊鱼缸里的小鱼捏死了,老师没有大声斥责,用一场感恩活动,带领孩子观察校园,当孩子们发现管理员叔叔每天精心换水喂食照顾小鱼时,小捣蛋鬼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苛责细节束缚创造力

“一张包书皮,材料、颜色、包书方式都有讲究”“小小姓名贴,一不小心还真达不到老师要求,已经返工好几次了”……开学至今,市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成员、市教科院院普教所助理研究员崔春华的朋友圈里,来自家长的而抱怨不少。“有些细节回过头来认真想一想,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要求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合理且必须?”崔春华说。

崔春华了解到,就拿姓名贴来说,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贴在身上起到识别作用,帮助老师熟悉每个孩子。根据老师以往的经验,一些家长因为追求个性,导致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因此,干脆对姓名贴做出了统一的规定。不能不说,老师确实是煞费苦心。但如果问题处理地再灵活一点,老师们的苦心换来的可能就不会是家长们的吐槽。例如,在制作姓名贴时,一些非原则的细节问题适当放松,这对孩子个性表达、形成良好品质很有意义。

而来自课堂的种种规矩是否必须,同样引发吐槽,例如,课前准备时,进教室后伏桌静息,脸统一朝讲台前;课中坐姿必须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平放在胸前;回答问题举手时,要举右手,胳膊肘不得离开桌面,不能站立举手……崔春华提醒老师,整齐划一固然很“好看”,一些常规的“规矩”很有必要,它能指导孩子如何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有些细节上的“规矩”是否有价值需要老师仔细思忖。千万别在小学起始阶段,就用“规矩”束缚了孩子心灵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束缚了孩子可贵的创造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