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齐发展 走稳贵州脱贫攻坚每一步

2019-07-29信息快讯网

7月24日,“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媒体一行前往仁怀市大坝镇簸箕坝村和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了解当地脱贫攻坚的步伐。

簸箕坝的“红日子”:从一粒高粱到一滴酒

贵州茅台举世闻名,但你知道茅台酒用有机高粱的原产地在哪吗?正是簸箕坝,其被称为“茅台酒第一车间”。将近2000亩红高粱种植,将这个小小的村子和中国名酒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簸箕坝并非一开始就种植高粱。从前,村里的土地撂荒严重,年轻人们大多都出去务工,没有人愿意种地。这样的情况,近几年出现了转变。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簸箕坝村开始采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组建有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深入发展高粱产业。对坝区连片的土地,合作社进行租用流转;购置旋耕机、起垄覆膜机、烘干机、无人机等设备实行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储等生产流程的科技化管理;科学调控育苗期的温度、湿度、光照,生长期的施肥、补水、杀虫,采收后的筛选、烘干、储藏。

经济文化齐发展 走稳贵州脱贫攻坚每一步-信息快讯网

簸箕坝高粱

簸箕坝还配套新建了有机高粱质量追溯系统、高粱和酒文化融合展示中心、机耕道和育苗智能大棚,为高粱生产保驾护航。比如说,大棚每15天可完成一次育苗,然后统一发放种植,有效地保证了高粱种植的品质。

大棚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200平方米。仁怀市有机农业发展中心主任赵远航告诉记者,“大棚是由政府投入建设,作为村里的经济资产划归专业合作社管理,给村民进行分红,和贫困户的利益进行有效连接。目前,主要利用育苗后的空闲时间,发展种植一些时间周期短、收效快的蔬菜,来提高产业附加值。”

村支书刘玉洪介绍,“现在,村民们每年除了每户500元的分红,一亩85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一年拿到一万多元的劳务费,大大地增加了收入,减少了贫困。”

如今,簸箕坝作为大坝镇的有机高粱示范园建设核心,覆盖全镇2万亩涉及农户3636户,辐射带动周边乡镇5万亩。据悉,簸箕坝建档立卡的126户贫困户,已脱贫89户308人,2019年计划脱贫37户99人,贫困发生率为3.04%。流转土地户和带动贫困户年均收入1.42万元。

今后,簸箕坝还将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和市场经营能力,让村民们的收入更上一层楼,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连片的红高粱,正在给大家带来切切实实的“红日子”。

“荒茅田”变“花茂”:绕不开的是乡愁

“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花茂村视察,走进村民的超市、农家乐,在农家院里和村民座谈交流。

“实际上,2012年之前我们这里比较荒凉,也没有什么产业。一个村子,到外面打工的就超过了2000人。”花茂村村委会主任彭龙芬道出原来的发展状况。这一问题,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许多农村地区无法避免的困境:大部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劳动力锐减。

要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增强乡村的凝聚力,离不开“人”的建设。要吸引人回乡,就应该有一条发展道路。为此,近年来,花茂村积极探索“农旅文一体化”发展模式,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引导村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过几年的发展,昔日的穷僻山村变成了旅游景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家发展。这些举措在激活优质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优化了当地人口结构,有效地减少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现象。

目前,花茂村深度挖掘苟坝红色文化、花茂土陶文化、纸房古法造纸等特色文化元素,构建起了赏花茂土陶、游红色苟坝、泡枫香温泉的旅游格局。花茂村现有乡村旅馆14余家,特色农家乐18家,电商10余户,特色产品店28家,陶艺作坊3家。2018年,接待游客数量达1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超5000万元。

经济文化齐发展 走稳贵州脱贫攻坚每一步-信息快讯网

花茂村一角

发展旅游的同时,花茂村也注重村庄的建设,民居避免大拆大建,作出统一规划,保护好村庄风貌。在从事古法造纸、纸浆压花画创作的村民张胜迪看来,花茂村的“乡愁”,更要从文化脉络中去寻找。她希望,“之后在保持村庄完整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细节上的调整,规划地更合理,让大家能更好地感受到花茂村的内涵。”

从曾经的荒茅田,到现在的花茂村,精准扶贫、“农旅文一体化”的统筹推进,让这个山中的小村落变得花繁叶茂,生机勃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8年17456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

开门即风景,心安是故乡。留得住过去,更看得见未来,花茂村的乡愁越来越浓,百姓脸上的笑脸,也越来越甜。

来源:光明网

再立潮头谱新篇 ——来自广东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中国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专家谈中国发展:步伐不可阻挡 成果惠及世界
非洲国家驳斥"债务陷阱"论 认为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发展
河南开封|“焦裕禄精神”引领脱贫攻坚 指引致富之路
千年文化名城绍兴“吸金”百亿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
放弃上海的生活,来到贵州山区放羊九年……他把“大山”里的美味带给了千家万户
10位上海老人与中印两国学生组成临时家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密切相关 这片江苏唯一与沪浙同时接壤的区域签下一批大单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山体滑坡最新消息:11人生还,11人死亡,失联34人
习近平对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作出重要指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重获新生
李强、应勇与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座谈,共商沪黔扶贫协作
贵州水城特大山体滑坡已致13人遇难,仍有32人失联
数百年前,中国瓷器文化已实现全球共享
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
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白皮书:近十年676万贫困残疾人脱贫 2018年残疾就业人数达948.4万人
苗山脱贫影像志——乌英苗寨的“娘子军”
古稀老人顺手牵“鸭”被扭获
雪域高原车开不进,他们就徒步!上海精神卫生专家入藏10日翻山越岭,就为送去“美丽心灵”
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习近平这样论述高质量发展
大家小史皆成趣 ——一份对文化大家的另类观察
一图看懂丨长三角人防一体化发展明确四大类18项建设内容
到底谁“双标”?梅根产后出任时尚杂志编辑被骂“干政”,凯特王妃和哈里王子发展副业却没事
人民日报评论员:稳中求进,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文化盛宴 点燃阅读热情——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成效显著
【央视快评】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李天纲:17世纪欧洲为何如此迷恋和盛赞“江南文化”?
上海,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目标基本实现
别让“脂粉苏杭”遮蔽了江南文化,他在行走中发掘书写“父性江南”
生态中国丨贵山贵水迎客来 世园会迎来“贵州日”
发扬滴水穿石精神 决胜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这些暖心“家常话”指路脱贫攻坚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