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形成了我们的语言词汇和语言方式?
2019-08-04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记者沈湫莎)我们的语言来自哪里?你的“口音”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方言又是如何形成的?日前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的“新问题沙龙”上,两位首次将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带进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的论文作者,为公众带来一场别样的科普讲座,颠覆了许多人对于语言的认知。
语言,这个人们“日用而不知”的工具,却是解开许多谜题的关键。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张梦翰表示,语言的起源与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并称“科学界三大未解之谜”,揭示语言从何而来,有助于回答人类演化这个终极问题。语言研究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一方面发音和人类的遗传、身体构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也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可以说,语言是自适应的复杂系统,是文明的产物”。
张梦翰抛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作为孩子的你,在语言形成时期受到的影响究竟来自父亲的多,还是来自母亲的多?实际上,这涉及语言学上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母语假说”和“父语假说”,即群体的语言变化与传承是由母系主导还是父系主导。通过研究印欧语系34个群体的Y染色体、线粒体DNA以及词汇和音系,复旦大学学者给出了一种新的假说:父系很可能决定了当地语言的词汇使用,而母系决定了当地的语音发音。
张梦翰解释说:“过去,长距离迁移主要由男性主导,他们在背井离乡的同时,也为所到之处带去了新的词汇,词汇容易借用,口音则很难改变,妇女在学习男子所在地语言的同时,保留了当地的发音习惯。”他同时表示,2岁到12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特别是5岁以后,是儿童建立成人样语言能力阶段,这种快速构建自己语言体系的能力到12岁左右会趋于平缓,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双方都需要和孩子多说话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
作者:本报记者 沈湫莎
编辑:周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emoji大行其道,真正的语言危在旦夕了吗
会计基础设施,这一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国际组织正努力帮助各国学好这门“语言”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超算编程语言,大大节省程序员时间和成本
四岁孩子1500个英语词汇量都不够?关于抢跑的危害,德国研究者做了个实验……
上海的城市品格是如何形成的
石川祯浩:研究党史时要注意识别史料的形成过程
上海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
文汇时评 | 经济数据“剧透”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从夜间客流变化透视上海撩人月色
世界多边贸易和支付体系的形成, 是全球性的结构与进程所产生的结果
特别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优势产业将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形成产业集群
杨浦区成立两个新型投资基金,进一步推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形成
语言学家周有光:怎样让孩子独立思考?
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不管如何,我们的语文学的家园是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