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考验医者耐心,炎炎夏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室里老年患者扎推

2019-08-16信息快讯网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考验医者耐心,炎炎夏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室里老年患者扎推 -信息快讯网

上午8点半,一辆120救护车呼啸而至,送来了一位老伯。他躺在平床上浑身不停地抖动,“多上去几个人扶住他,别让老人摔下来,赶紧测量生命体征。”一旁,护士长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室的一幕夏季日常,不大的一方天地里挤满了各色人群。每到高温天,这个医院“最危急的地方”都会迎来一波就诊高峰。在这家以老年疾病为诊疗特色的医院,医护人员不仅要承受高温的挑战,也默默承受着与高龄病患及家属沟通的隐形“压力”。

前几天,抢救室里患者平均年龄99岁,80岁以下尚属年轻

被救护车送来的郑老伯今年86岁,患有罕见的亨廷顿舞蹈症,浑身不受控制地抖动。这天上午,妻子刚走开一会儿,郑老伯便从床上摔了下来,左手不能动弹。

“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华东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殷晓菁对此驾轻就熟,她麻利地为郑老伯进行简易包扎,医生开出了CT检查单,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可由于郑老伯浑身颤抖,不能自主拍片,女儿年纪也大了,力气又比较小,只能由陪送工人穿着铅衣帮他一起拍片。

紧接着,救护车又送来了一位张阿婆,正在路边散步的她,不小心被电瓶车撞倒了。“阿婆,感觉怎么样,哪里疼呀?”外科医生立刻上前,询问病情。“现在到医院了,放宽心。”老伴在一旁安慰着。

入夏以来,华东医院急诊就诊量较平日上涨了近15%。短短一上午,救护车来去匆匆。不一会儿,急诊室便摆满了九张床,医护人员只能侧着身子从缝隙间穿过,步履匆匆。

记者发现,送至华东医院急诊的病患以老年人居多。“夏日里,摔伤、高热、心梗、脑梗的老年患者多了起来。”急诊内科主任医师丛燕告诉记者,前几天,住进抢救室的四位患者平均年龄99岁,“在我们这里,80岁以下的都算小弟弟、小妹妹”。

玩笑归玩笑,丛燕特别提醒,高温天气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影响较大,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尤其要当心。

半日行万步,不怕出汗,最怕冒冷汗

相比人声鼎沸的急诊大厅,抢救室内安静不少,各种仪器的运作声、患者的呻吟声、医护的叮嘱声,在这方小小天地里交织混杂着。

护士吴蔚已经在急诊科工作了六个年头。今年46岁的她,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护理团队中堪称“高龄”。

“到急诊工作的医生护士,不论之前性格如何,不知不觉间都会变得雷厉风行。”吴蔚笑着说,急诊面对的现实摆在眼前,大厅里每天围满了病患,抢救室又不停送来重症患者,由不得你慢。

“医生,快点快点……”一位建筑工人扶着工友走进了急诊,“他刚被马蜂蛰了,浑身抖得不行。”听闻情况,医生立刻冲上前为患者检查,“病人出现过敏性休克,先静滴生理盐水,辅以抗过敏药物,持续观察。”接到指令,吴蔚立刻将其推进了抢救室。

这边刚处理好新病患,那边老患者的心电监护仪又叫了……忙前忙后,虽然急诊大厅里的空调制冷强劲,可吴蔚的鼻尖依旧微微冒汗,“我们不怕出汗,最怕冒冷汗。”她笑着告诉记者,平时走路用小跑、中午吃饭十分钟、一连八小时没上厕所……大热天,这样的工作节奏对她们来说已是常态。

才一个上午,吴蔚的计步器显示,她已经走了将近一万步,虽然辛苦,却很满足:“看到病人生命体征日趋平稳,还是觉得很幸福。”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考验医者耐心,炎炎夏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急诊室里老年患者扎推 -信息快讯网

并不年轻的陪护,病人和家属一起抢救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医护人员面对众多老年病患时,也多了一份“甜蜜”的烦恼。

“请问,CT室怎么走?”“医生快来看看,我的心率怎么高了!”“护士,我的病历本去哪儿了?”……急诊室里,询问声不绝于耳,忙着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往往还要分出一股精力照顾病人家属。“患者八九十岁,他们的子女也都六七十岁了,大家都不年轻。”殷晓菁感慨,不久前,抢救室来了位88岁的心梗患者,67岁的儿子在旁陪了两天,不想高血压犯了,最后两人一起抢救。

老龄化社会的背后牵出一个现实问题:父母老了,子女也老了。“小老人”照顾“老老人”,在这里并不少见。

“老人家记忆力不好,医生说过的话,转头就忘,还会怪医生没说清楚;有时轮流照顾病人的几位子女之间没有全部嘱咐到位,也会弄得大家不开心。”对此,殷晓菁都表示理解,毕竟送到急诊的患者病情都不轻,家属的焦虑也会在此时集中涌来。

夏日里的急诊室,医护人员不仅要承受高温的挑战,还要承受“高压”,但他们也练就了一个本领,思路清楚、手脚麻利,说话却缓慢而又耐心。“对我们来说,病人的理解就是最好的清凉解暑剂。”丛燕说。


作者:李晨琰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急救车与急诊室“零时差”对接,上海市一医院完成上海首例5G救护车院前-院内急救演习
暑期调查·门诊室里的烦心事⑦丨万万没想到,暑假竟成最佳“变脸假”
视频丨怀念赵丽蓉,60岁的她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与游本昌合作《急诊》
历史上的今天 | 1949年7月22日,陈毅致电周恩来李维汉,建议照顾老解放区的开明绅士
为了老年不痴呆,你应该这样做……
他们在风雨中抱出孩子送回老人
一批90后住进养老院,“酒店标间”月租仅300,条件只是陪陪这群孤独的老人
到瑞金医院实地采风后,一群19岁的少年创作了一部话剧
直接损失20.7亿!实时:临海市中医院回浦路院区断水断电,很多重病人需急救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老人”,中福会养老院护理团队创新护理方法,让更多老人过上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直肠闭锁患者告别了终身“造瘘”! 西安交大一附院完成世界首例“直肠闭锁内镜辅助下磁压榨再通术”
糖尿病患者吃饭保持六个“动作”,血糖更稳
上海印发《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将于9月起正式实行
沪上名医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拯救“折翼天使”
邻里纠纷引发老人互殴,认罪认罚握手言和
700年历史欧洲医院迎来中国医生,上海医生受邀完成瑞士首例3D单孔胸腔镜支气管重建术
环球社评:美国经济支撑不了对华霸凌态度
别再吃维生素片了!最好最靠谱的补充维生素办法是这个!
非孕妇、拘留5日!女子开劳斯莱斯堵妇产医院门口,警方通报→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何悦:能百能千 不厌不倦
打破医院围墙,联动中山医院、龙华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徐汇打造“医疗行业30分钟党建圈”
救回生命,只需28分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脑卒中中心打造急救闭环获上海市“第二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称号
含泪送别!嘉定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
“劳斯莱斯堵医院”女司机被刑拘
沪上名医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主任李明:让“脊柱侧凸”患者挺直腰杆
等得再“心焦”,有它就“降温”,市一医院优化智慧医疗功能细节,做好患者等候“时间计算题”
八旬老人被骗二十余万元,骗子竟是...
到2022年,上海要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点翻番
一律实施“顶格”处罚!上海公安交警严查老年代步车和残疾车交通违法
心有余悸:一位患者的肠道差点被我点燃引爆
为完成老人遗愿,一辆救护车冲向海边,两年后,这样的结局暖哭了……
现场直击 | 半夜的医院急诊大堂,来了4位“AI医生”,病患加速分流,医生效率大增
亲历者笔下的长征 | 老婆婆说:红军,对不起,没有照顾好!请不要见怪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