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2|叶小文:“强起来”的中国需要哪些文化支撑
叶小文做客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第五期高端系列讲座《中国强起来的文化支撑》(周晓峰摄)
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使用的一连串 “强国”让“强起来”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也昭示着中国发展的新方向。中国这艘航船要继续又快又稳地前行,需要巨大、安全的“核动力”。这一“核动力”从何处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这样的传承和基因。”书展首日(8月14日),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在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第五期高端系列讲座《中国强起来的文化支撑》上,分享了他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和为贵等传统文化精神及核心价值观产生的伟力如何支撑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思考。
“站起来”呼唤文化自信,自强不息塑造核心价值观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可“三君子”问出了文化焦虑。一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二是李约瑟之问。他发现中国人很聪明,可是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怎么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三是黄炎培之问。“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他们何来这样的疑问?著有《文明的复兴与对话》《多视角看中国问题》等书作的叶小文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将不国,文化安在?可中国人一直没有停止过追求民族复兴、追求文化强国的梦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当时的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概括为“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改革开放四十年,“穷”的帽子大体甩掉了,但是“白”呢?外人观我治“白”,却不屑地耸耸肩膀,你们出口了那么多电视机,出口过一部电视剧吗?“中国站起来之后需要文化自信。但不管外人如何看我们,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我们的文化建设已经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出书数量第一。可是,我们还算不上文化强国,我们的文化还是繁而未荣。”叶小文分析,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见,文化强国已不仅是梦想和期待,更具有紧迫性的现实需求。
叶小文打趣,“人没吃饱,只需要一个幸福;人吃饱了,就期盼无数的幸福”,今天,更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那么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怎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对以上三个层面的高度概括。“人类文明史上,可能再没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自强不息,在不断的挫折和磨砺中,塑造自己的价值理念!”在叶小文富于激情,又饱含家国情怀的讲述中,现场响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叶小文著作《文明的复兴与对话》《小文三百篇》
“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用美育教育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中国是文明古国,书香门第,再富也不能浮躁。沉静、从容、大气、平和,有其境界,是文化大国的气质。中国富起来了更要‘厚德载物’。”叶小文指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要有文化的根基和价值的支撑。而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是要处理好市场经济中公和私、人和己的关系问题,即道德问题。
以“厚德”载市场经济,核心价值观的要害是道德问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市场经济无德,搞不好也搞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曾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的叶小文在《光明日报》发过《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一文,他认为,社会转型带来了信任模式的断层,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与市场经济中的不规范、不发达相伴相生。社会运行机制失当也给社会信任机制带来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对道德是“二律背反”,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即排斥道德;另一方面,社会整体追求公平、正义,市场规则要遵守,道德要自律,即要求道德。这在叶小文看来是个难治之症,如何标本兼治?则需法治、规治、德治、心治、教化等多管齐下。“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使有德的人多起来,让道德的土壤厚起来,用厚德载市场经济。”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叶小文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全场听众的多次热烈掌声(周晓峰摄)
用高雅音乐进行道德教化,中华文化需要回归与超越
德性之于人生、社会的意义,显示了德之教化的必要和必然。《礼记·乐记》中有言,“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叶小文认为古人将把高尚的情操和持续的教化注入到音乐中,实现了一种道德教化。而把“乐”放到与“礼”、与“刑”、与“政”地位同等重要、功能相辅相成的高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支撑人民精神充实、国家强盛的一种“软实力”。
叶小文分享,2009年,他曾在丽江与音乐民族学家、丽江“文化名片”之一的“鬼才宣科”展开了一场从“礼崩乐坏”到“礼兴乐盛”的对话,其中论及“中华文化的回归与超越”。在叶小文看来,社会乱、政治乱、历史乱、自然乱……乱即不和谐,而根本原因是人心乱。如果说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走向自身的反动,那么时代就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必须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建立新的“和谐世界”。在这过程中,中华文化可能就需要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回归与超越。
作为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大提琴手,61岁才踏上音乐之路的叶小文,以亲历讲述了“乐”之潜移默化的功能。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的前身是由中国16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授、将军、部长组成的“三高”爱乐之友业余交响乐团,平均年龄64岁,后组建为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他们去过100多所大学,演出了百余场,用曲目演奏与音乐人生故事讲述相互穿插的方式,使观众体悟到音乐对人生、对事业、对健康独特的精神滋养,达到艺术熏陶与人生教育的双重效果。“我们要让高雅音乐在中国成为大众的艺术,成为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元素。”
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在国内多所高校举办专场音乐会,致力于推动艺术与人文教育事业
“强起来”要有战略定力,“以和为贵”迈过崛起中的坎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快捷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体系正加快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同时日益变得更为脆弱。我们如何避免和消弭冷战?叶小文提出这样的设问。“避免冷战,这是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躲不过去,必须稳妥迈过的一道‘坎’。我们要有实力、定力和底气,要坚持原则、坚持对话和文化沟通。”
“礼之用,和为贵”,中国有“以和为贵”的文化基因。自秦汉时期实现大一统之后,“和”从价值层面跃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平思想已深深地积淀在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中,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可西方许多人不相信这个说法,他们用拿破仑的预言反驳:“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会为之发抖。”叶小文则给出这样的回应:“醒来的这只狮子,并非一只令人发抖的狮子,而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与人为善的狮子。她有点像马徳里Ledito公园湖边那几只可爱的狮子,也如法国前驻华大使白林曾描述的,‘在中国,新店开张时人们总会舞狮助兴。看着雄狮舞动,围观的人们面露笑容,和平喜悦’。”
展开而言,中国是一只和平的狮子。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深知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中国是一只可亲的狮子。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建设“一带一路”,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是一只文明的狮子,文明者,要有君子的气度和胸怀。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君子之交,应着和平发展的时代要求,站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高点。
东方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的苏格拉底说,“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今天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迅速奔跑的中华民族,正以真诚、宽厚、坦荡立足于世界。“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强起来的中国要有战略定力。”叶小文如是强调。
叶小文与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合奏演绎经《牧歌》《天鹅》等经典曲目(周晓峰摄)
坐定,揉弦,持弓,闭目……作为现场的一道“加餐”,叶小文与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合奏演绎了沙汉昆的《牧歌》、圣桑的《天鹅》等经典曲目,时而舒缓、时而细腻、时而铿锵。在钢琴与大提琴的完美融合中,听众体会着“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反刍着叶小文强调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部曲所需要的文化底蕴:惟其如此,方能与世界美美与共、如乐交响。(完)
作者:袁琭璐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