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再登琉森音乐节,中国文化与瑞士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琉森的温柔,使我把音乐都忘了。”—— 1866年,瓦格纳选择定居瑞士琉森湖畔,在这里写下《诸神的黄昏》,留下当年他与钢琴家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的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
1932年,朱自清来到琉森,在《旅欧游记》写道:“卢参(琉森旧名)在瑞士中部,卢参湖的西北角上。出了车站,一眼就看见那汪汪的湖水和屏风般的青山,真有一股爽气扑到人的脸上。”
1938年,托斯卡尼尼在瓦格纳特故居,召集了当时广受欢迎的独奏家们组建了一支超凡的精英演奏团,这场“庆典合奏音乐会”成为今日琉森音乐节的雏形。
资料图片
当地时间8月23日晚,中国音乐家用恢弘的乐章致敬历史,中国文化与琉森湖光山色的又一次在音乐节的舞台上交相辉映。
琉森音乐节主场KKL音乐厅内满堂观众掌声如潮,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多次返场,带领乐队不断向热情观众致以谢意,这是上海交响乐团继2017年后再次亮相琉森音乐节。
上交此番音乐之旅所有演出均以陈其钢的《五行》开场,上交的琉森之夜也不例外。《五行》里“水”的叮咚婉转,“土”的悠远空灵,虽是饱含中国人文哲思的小型组曲,却与琉森的青山绿水意境无比契合,精巧婉转让听者兴致盎然。来自苏黎世的Bi rte音乐会后表示:“《五行》非常具有现代感,很有意思,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太棒了,我从小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听到他们用弦乐来表现水的流动感觉太形象了。”
著名小提琴家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作为独奏家与上交一起献上了普罗科菲耶夫的《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他与指挥余隆是结交近30年的老友,年龄相当这对“兄弟”却是首次在琉森相聚。一曲既罢,全场欢呼声中“兄弟”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齐默尔曼在演出后接受采访说:“乐团状态非常好。世界上优秀的交响乐团很多,上交不仅是拥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乐团,也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这让上交今天在琉森的演出很特别。”
下半场,上交带来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有趣的是,拉赫玛尼诺夫曾经在琉森居住长达7年之久,并在此完成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此次上演的《交响舞曲》是作曲家的晚年之作,来自苏黎世音乐学院的学生Rita听了音乐会后评价道:“从乐队的演绎中好像感受到作曲家的呼吸如同烈火一般炽热,我们能从中听到挣扎、痛苦和无尽的漫漫长路,但最终依然有虔诚、坦然与长吁一口气般的解脱。”
琉森音乐节行政与艺术总监迈克尔·海弗里格在演出前也来到后台,与乐手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欢迎回来”。音乐会后,赞叹不已的他直接开口:“这是又一次的巨大成功,我现在就发出邀请——你们一定要再来!”
现场也有不少观众今天是第一次听上交的演出,而感觉惊喜不已。音乐会结束后,都来找余隆签名。签售排在第一个的观众是苏黎世保险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赫豪坎,他2017第一次在琉森音乐节听上交的音乐会。他认真地用中文“你好”和余隆问好。Marcel schilling是来自德国的一位资深乐迷,他买了18场琉森音乐节的票,其中一场即是今晚上交的演出,签售时,他拿着一叠自己打印的余隆照片并兴奋的用德语跟指挥交谈了起来。
走过140年的上海交响乐团,在巡演中通过中西对话的曲目设计,用中国作品开场凸显中国文化标识,逐渐践行出一条中国文艺院团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而再次亮相琉森音乐节,乐团用实力征服了严苛的音乐节观众,进一步提升了上交乃至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舞台上再一次亮出具有上海特色、国际水准的城市文化名片。
【相关链接】每逢夏季,世界各地的名团名家相聚琉森
每逢夏季,世界各地的名团名家相聚琉森,也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古典乐迷前来“朝圣”,瑞士政府更是因其“文化灯塔”的地位将其定为官方音乐节。
今年,这座“文化灯塔”于8月16日至9月15日间点亮于琉森湖畔,包括基里尔·佩特连科与柏林爱乐乐团、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与西东合集管弦乐团、丹尼尔·哈丁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伯纳德·海丁克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安德里斯·尼尔森斯与莱比锡格万豪斯管弦乐团、西蒙·拉特尔爵士与伦敦交响乐团,以及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等成为本年度琉森音乐节的座上宾。
未注明出处图片均由上交供图
作者:邢晓芳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