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以月圆之名亲近文化传统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来。除了吃月饼、聚餐等“标配活动”,传统佳节还能怎样过?中秋小长假,上海推出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们以月圆之名,亲近文化传统,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
走近非遗,感受传统技艺之美
中秋佳节是走进传统文化的好日子。“2019年宝山区迎中秋民俗文化活动”9月13日下午走进宝乐汇生活时尚中心,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现场,罗泾十字挑花、友谊剪纸、吴淞面塑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现场手把手教学,传授古老技艺。罗店彩灯传承人不仅带来了独具罗店特色的传统彩灯,还特意设计了中秋兔子灯,尤其受孩子们欢迎。
此外,德林坊、万盛号、老香斋带来的茶点、月饼、美酒,更让市民大饱口福。德林坊的“鞋底”年糕是宝山区级非遗项目,而其素月饼也独具特色,椒盐五仁、黑麻桃仁等口味,甜而不腻、酥松适中,引得市民争相购买。
刚为中秋打造了365公斤巨型月饼的老香斋,这次也带来了招牌茶点,市民在团圆赏月时,也能品尝到属于中秋的独特美味。老香斋茶点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咸丰元年福建泉州,20世纪初被带至上海天目路,而后扎根于宝山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上海特色茶点。
9月14日,上海市群艺馆将迎来一场以“染”文化为主题的公益集市。当天的文创集市上,剪纸、草木染、刺子绣、手鞠球等十几个项目一字排开,身为“摊主”的青年手工匠人,将手把手带领游客们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逛集市的市民,不仅可以欣赏到草木染、蜡染的奇特魅力,还能参与彩绘油纸伞等活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场诗情画意的“中秋诗会”将在市群艺馆四楼同日举行,以诗言志、以歌咏言,古韵与唯美相互交融。
赴“中国风”的游园会,在明月下共度佳节
中秋节又称“月节”“月夕”,赏月自然必不可少。中秋节当晚,“第七届传统节日社区欢乐行”暨“我们的节日·2019上海旅游节唐韵中秋”公益场活动在桂林公园举行,邀请市民在明月下共度佳节。
这边厢,以中秋月文化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如火如荼举行,《二泉映月》《月之故乡》《圆——写给中秋的月亮》等经典咏月诗歌、《幻月》《鹿之远音》《梅花三弄》等中华经典乐器演奏以及原创华服舞台剧《中秋拜月》轮番登场,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那边厢,游园会热闹开场,中秋灯谜、节日民俗手工艺现场表演、华服游园秀、中秋习俗文化展示、中秋典故、“树中秋”等一系列互动交流活动遍布公园,让人们享受传统节日习俗带来的愉悦。“耳边是动人的乐声,而抬头就可以赏月,别有一番趣味。”家住附近的张阿姨说。
南上海,夜幕下的金平路步行街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从昨晚开始,闵行区在此一连两天推出“金平之夜”2019上海南滨江街头艺术节,邀请人们走出“日常”,过一过“非常”的日子。舞台上,滑稽戏、集体舞、歌曲联唱、杂技快板、创意魔术、模仿秀你方唱罢我登场,引得台下欢声笑语不断。一旁,滚铁环、踢毽子、打陀螺、套圈、跳房子等具有年代感的小游戏充满了童年回忆,引得大人小孩们踊跃参与。
民俗专家陈勤建指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大规模的集体项目,而且为满足节日内容的需要,演变出种类繁多的形式,成为独特的文化图景。世界范围内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样内容、形式都饱满的传统节日。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