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的成功实践,应该形成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理论
在成尚荣眼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就有我们的教育观、学习观、教师发展观。
他说:“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这是谈我们的教育观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探讨合作学习的学习观,孔子的‘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是说明教师作为教育者,也应该是学习者,应该终身学习,终生发展。”
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李政涛看来,一切的教育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教育理论同样也应该来源于教育实践,他说:“历经70年的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理论应该回归这些教育实践,尊重这些产生了诸多重要教育思想的实践,并且使之能够形成我们中国的教育学。”
事实上,不久前去世的李吉林先生,她就以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创设了情境教学法,并被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出版社引进,让世界教育学平台上,也有了中国声音。
“像这样的教育实践,中国还有很多。”成尚荣自己曾经的经历更是说明,中国的教育学应该来自中国实践。他讲述了自己70年前新中国刚刚成立,该上小学一年级的他,因为家庭贫困拿不出学费。但是他的母校南通的一所师范附小免除了他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费。他说:“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家为了让大多数人受到更好教育的伟大实践。而其后,出现了现在的义务教育。”
知名的教育家于漪在病房中也发来视频,参与了讨论。她说,刚刚解放时,全国80%是文盲,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教育界从学前教育到博士生教育到博士后,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这七十年可说是人间奇迹。但是她至今都常常反思,教书育人不是技术问题,让一代代教师带着理想、情怀和责任担当授课,这是中国特色教育学应该研究的问题。
作者:姜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