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健前行】高度文化自信为发展校准航向

2019-09-14信息快讯网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伟大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稳健前行。为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巨大优势,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联合组织策划“中国稳健前行”系列理论文章,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阐述,今日在求是网推出第24篇,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文化是观察中国奇迹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作为历史责任,并高度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文化实践,始终把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放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强调,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人心的关键纽带和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成就进入世界前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文化是观察中国奇迹的重要一环。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和随之而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文化的纷繁影响下没有丧失精神独立性而迷失自我,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的引领,得益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支撑

中华文明是历史从未断绝的文明,在世界历史上长期保持先进地位。虽然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但是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愿望,一直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强大动力。毛泽东曾经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作为历史责任,并高度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文化实践,始终把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放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强调,把牢固树立正确的文化前进方向作为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这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最大的思想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它既不是向古代单纯回归,也不是向西方一味看齐的文化建设,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中走出的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成就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跃升,人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思想文化领域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诸多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出现,网络时代的来临,这些因素使得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和国际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深刻复杂。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此起彼伏,使中国的文化安全面临挑战。

文化自信,就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刻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关键词。

坚定文化自信 守正创新推进“立心铸魂”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对中国来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因此,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巍然耸立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沛的道德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入论述文化的重大作用、重要地位,深刻阐释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并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从“三位一体”提升为“四位一体”。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其根本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要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思想文化领域立心铸魂的重大战略陆续出台。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加快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根基、才有底气、才有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并作为指导思想被写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既是延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宣言;既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总开关,也是新形势下处理“守”和“变”关系的科学指南。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互联网已经是当今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旗帜鲜明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亿万网民,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同时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营造出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态。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的文化。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人心的关键纽带和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因此,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热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艺工作。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深刻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作家艺术家们应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更好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从新时代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让人们看到希望就在前方。几年来,文艺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和平衡,文艺创作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开始得到扭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大满足,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旺盛的文化创作热情被大大激发。

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形成有效支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16年2月,中央深改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与时俱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和政府管理的关系,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此后,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在重点任务上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新动力,文化建设呈现新面貌。

2014年3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为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了路线图、确立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实施方案》总的思路和布局是,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核心目标,着力抓住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两个关键环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对外文化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文化政策法规体系五大体系。随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的出台,见证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

同时,文化体制改革中的“简政放权”也在逐步开展:“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取消或下放行政许可审批项目9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或下放29项。国务院陆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另外,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近年来,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提升,文化领域创新创业日趋活跃,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平等包容、交流互鉴的新文明观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文化建设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又需要文化给予坚强有力的支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的四项原则。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必须深化人文交流互鉴,这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形于内”才能“发于外”,只要秉持高度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战略定力,中国发展必将稳步向前。


编辑:周辰

来源:求是网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寄语新生:找到“上音人”的自信和自觉
英语起源于汉语?伊甸园在四川?文化自信不是“迷之自信”
“场场满座”见证上海院团亮相世界舞台的自信
“可爱的中国”之拉祜族:芦笙悠扬青竹摇,这个民族在唱歌跳舞中脱贫致富
伤势未愈仍主动要求来中国,克莱·汤普森堪称良心代言人
新闻大咖汇聚上海,热议媒体融合发展
这个身边的“爱心平台”, 不仅是精细化社会治理的一枚“绣花针”,也是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加油站"
大众影像、鲜活面孔串联起的新中国发展历程
数千人穿越最美云龙山水,第二届中国健身名山·徐州云龙山登山赛今日开赛
中国教育改革不仅要学习芬兰,中国基础教育传统不能丢!专家:是时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了!
多部门出台17条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从“合成一个蛋白质”到“合成生命”,上海继续“领跑”生命科学发展
文化惠民“获得感”夯实城市软实力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重温嘱托看变化丨河南兰考:小康路上打造发展新名片
这条百年历史的道路将打造年轻文化潮流地 “嗨!一起淮海”创新峰会探讨创新策展型零售模式
“家门口”刮起时装秀旋风,浦东书院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在沪揭幕:这是一场文化的接力,也是海外游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守望
吴贻弓与《城南旧事》:他把别人放弃的剧本拍成了经典
特稿:中美经贸摩擦的这两天和这两个中秋
稳定当前生猪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可爱的中国”之京族:一根弦也能奏出七彩乐章?
全球首例!中国学者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4周症状完全缓解
3比0,中国女排轻取韩国获世界杯首胜
图解丨70年历久弥坚,未来更精彩:你知道吗?这些国家与新中国建交70年啦!
联播+丨中秋佳节,听习近平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誉为民俗文化 " 活化石 " 的 " 朱泾花灯 "长什么样?一起来文化旅游节看看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丨“上好学”就在家门口——教育均衡发展惠及“我”家
混搭时尚设计,中国非遗亮相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聚焦上海高质量发展:海纳百川势如虹
让传统佳节焕发新生机 尽展新时代新风貌——全国各地开展文化活动庆祝中秋节
【辉煌七十载·老外在中国】乌克兰小伙儿解锁中国发展密码
以崭新的方式了解历史 《发现之旅:古希腊》构建沉浸式古希腊文化博物馆
徐汇黄道婆旅游文化节“泾彩”开幕
经典外译与“文化自信”——评王镇《何惧西天万里遥——〈西游记〉在英美的传播研究》
深入把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律
上港决战浦和只剩双外援,佩雷拉自信球队能用一场胜利实现晋级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