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首批21名特约社会监督员走马上任,专盯垃圾分类
首批21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特约社会监督员”走马上任!在昨天召开的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动员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特约社会监督员获颁证书。在2年的聘期内,他们将受托对本市垃圾分类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并提出真知灼见。
今年7月起,全市公开选聘了市区两级共600名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协助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日常监督与巡查。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这些社会监督员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出行时随机监督,另一方面参加不定期举行的集体监督巡查活动,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近千条建议意见,社会监督效果良好。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在此基础上,此次的特约社会监督员将以受委托的形式,对垃圾分类重点时段的难点问题进行监督。比如,前一阶段发布的4-6月上海街镇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引发热议,为了进一步使考评结果公正公开,今后可能会请这些特约监督员参与到第三方考评的过程中。
上海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需要“阿拉一道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认为,广大市民不仅是推行垃圾分类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开展社会动员工作中,要将市民群众日常生活方式考虑进去,通过合理设计,既把相关工作要求贯彻落实下去,又能给群众带来方便,并以此推动文明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比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为生活在老旧小区里的居民定制家庭壁挂式垃圾桶,即节省空间,又方便居民投放,这种类似的做法就很好。
今年底,上海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测评工作,会继续把垃圾分类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考核。潘敏表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公共服务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广大市民日常生活,是完善上海城市治理体系、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课题。基层是垃圾分类工作的落脚点,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垃圾分类大社会观、大治理观,整合资源、重心下移,为垃圾分类在基层更好地推进提供更多、更有力的举措。同时,把垃圾分类工作与文明城区、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等创建工作相结合,用精神文明矩阵创建的工作要求推动垃圾分类的系统化、全方位推进,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格局逐步提升。
作者:史博臻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徐晶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