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年约消费膏方30万料,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成立,严把膏方质量关
近年来,上海医疗机构每年约开具膏方30万料,吃膏方已成为不少上海家庭每年“冬令进补”的习惯。今天,中华中医药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膏方交流大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召开。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宣布成立,将致力于膏方质量与标准建设。
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周端教授任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昕琳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分会委员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骨科、康复科、制剂室、药剂科、中药学等诸多领域。
“膏方作为中医药医疗保健的特色方法,备受广大群众喜爱,对促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周端教授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委会自2009年成立至2018年期间,始终将中医膏方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陆续编写出台多项规范性文件,对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就膏方价格走高这个话题,周端教授谈到,这与近年来一些膏方原材料价格走高密切相关,他同时谈到,膏方并非“越贵越好”,而是应强调“贵得切中要害”,比如某个名贵药材尽管价格高昂,却正好切中服药者的身体需求,这就属于“贵得其法”。
尽管服用膏方原本是江浙一带的民间习俗,周端教授注意到,近年这一进补习俗已传到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在上海本地,也有个别外国人持续多年冬天到膏方门诊“报到”,成为膏方的“铁杆粉丝”。
在这种情况,膏方质量日益受到专家的重视。周端教授分析,膏方质量规范主要与医生开方规范、道地药材选取、煎制过程这三个环节密切相关。三个环节都规范了,一料膏方的质量才得获保障。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将致力于规范提高中医膏方诊治、加工及生产规范标准,积极推广应用膏方技术服务人民健康。
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昕琳教授表示,为进一步推广膏方应用,服务大众健康,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还将从研究挖掘膏方科学内涵与应用价值、提升膏方在中医药防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据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1984年在沪上首开膏方门诊,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沪上规模最大的膏方门诊。
今年龙华医院膏方门诊即将开始,龙华医院(总院)定于10月6日上午举办2019年度大型健康咨询、体验膏方制作、名贵中药材鉴别等膏方季开幕活动,同时开始接受膏方门诊预约挂号,膏方门诊将于10月14日正式开诊;龙华医院(浦东分院)定于10月8日开始接受膏方门诊预约挂号,膏方门诊将于10月14日正式开诊。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