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中医药全程管理在肺癌治疗中获得新突破,癌症诊治理念已发生根本改变
许玲教授
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各地的卫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肿瘤的诊治理念和诊治实践存在较大差异。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办的全国肿瘤身心全程管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谈到,恶性肿瘤的全程管理诊治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站式”诊治模式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引领癌症诊治理念发生根本转变。
在整个肿瘤治疗的发展过程中,就目前的循证医学和临床进展看,针对肿瘤易在五年内复发转移的特点,肿瘤诊疗理念已慢慢从过去的“杀瘤治疗”逐步转到如今的“带瘤生存”,从”诊断-治疗”模式到“预防-诊断-治疗-随访-康复”的整个管理过程,以及在临床上不断拓展的MDT(多学科合作)模式。
具体来说,“肿瘤全程管理”是一种以肿瘤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参与的诊疗康复方法,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面协调的治疗,促进肿瘤患者尽早康复。
在岳阳医院肿瘤中心,目前针对肿瘤的全程管理不是某一特定模式,而是强调“诊疗一体化”“中西医结合”,为患者建立“量体裁衣式”的肿瘤全程管理模式。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岳阳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许玲教授结合“肿瘤全程管理”理念谈到,防治肿瘤至少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当病灶处于“原位”或术后尚未发现“眼见为实”的病灶时,充分发挥非药物疗法的中医康复技术的作用,以康复为主,帮助患者合理饮食、愉悦心情,使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天人相应”,阻止肿瘤细胞从“静止期”进入到“增殖期”,从而起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第二,当身体出现“症状”,恶性肿瘤有形的病灶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发现时,这是身体针对疾病发生发出的“信号”,此时要尤其注意识别它,并及时有效地通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有效控制病情,这个阶段要发挥好西医疗法的“攻”与中医疗法“补”之间的协调作用,攻补兼施以最大限度地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第三,当体质虚弱或过敏体质、或无法耐受西医各种疗法时,中医药膏方、汤剂、针刺艾灸等疗法可以综合运用,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体质,发挥身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值得欣喜的是,中医药全程管理理念与实践在肺癌患者治疗中已获得可喜新突破。
许玲教授及其团队在前期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优势疗效基础上,以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的“扶正治癌”学术思想为指导,建立起肺癌“不同阶段、不同策略、分层干预、身心同治”的全程管理整合治疗理念,形成早期肺癌术后康复、晚期肺癌维持、晚期肺癌靶向治疗的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方案。
比如,生存质量是临床疗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领域中引人关注的研究方向。2011年-2015年,许玲教授团队联合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华东医院、长征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单位,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药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质量及远期生存影响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研究发现,扶正中药联合辅助化疗可以减轻化疗导致的症状,减少副作用和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团队一系列肺癌领域研究还发现,中药可有效延缓靶向治疗疾病进展时间,延缓耐药,降低毒副反应;中药联合化疗维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时间,降低毒副反应。
这是岳阳医院许玲教授团队历经8年在早期肺癌术后康复、晚期肺癌精准治疗中发挥中医药特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目前该团队还在持续推进肺癌全程管理理念与实践,希望帮助更多肿瘤患者更好地抗击疾病。
与会学者还谈到,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精准医学理念与实践的持续创新,也将有助于推动肿瘤精准化、个体化的发展。还有专家谈到,肿瘤全程管理理念与实践涉及疾病治疗、体能恢复、心理康复、饮食调护等多方面,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情志、饮食、针灸、气功等非药物疗法,是一种身心调节的综合治疗。随着这些新理念的落地、推广,有助于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认知肿瘤,更有助于患者收获更大治疗获益。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