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院士病逝,他和钱学森是同事,90岁了仍在看书、做题……今年已有27位院士逝世

2019-10-06信息快讯网

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院士病逝,他和钱学森是同事,90岁了仍在看书、做题……今年已有27位院士逝世-信息快讯网

据光明网10月5日下午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于2019年10月4日在青岛因病去世。进入10月以来,已有三位院士先后逝世。

上述消息称,张嗣瀛1925年生于山东章丘,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曾任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自动化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早期从事运动稳定性及最优控制的研究,其中有新型的有限时间区间稳定性。曾参加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解决了控制系统的关键问题,取得突出实效。近期在微分对策的研究中,提出并论证了定性微分对策的极值性质,给出了定性极大值原理,使定量、定性两类问题都统一在极值原理的基础上,形成新体系,并给出一系列应用。从教70余年,他培养出百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

武大求学,为让祖国不受欺侮

张嗣瀛,章丘县(今济南市章丘区)人。他是和钱学森同一时代的从事自动控制研究的国内首批研究者;他是在莫斯科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现场聆听“世界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著名演讲的留苏学生之一;他成功解决了国产反坦克导弹“红箭—73”脱靶问题……

爱国、报国,始终是涌动在他生命中的血液。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累,他一辈子都在与时间赛跑,为科技强国而殚精竭虑,为民族复兴而孜孜以求。

1937年9月,在日本侵略者即将占领山东之际,学校南迁,在四川绵阳集中了山东流亡学生,成立了国立第六中学。18岁那年,张嗣瀛改扮成学徒,只身离开家人,经徐州到西安,然后经宝鸡入川,终于找到了流亡中的母校。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全民沸腾,鞭炮齐鸣,张嗣瀛又一次热泪横流。“这是我和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让祖国强大不受欺侮,成为我一生发奋学习、扎实工作的内在动力。”他说。

1948年,张嗣瀛从武汉大学机械系毕业。

1950年执教于在沈阳新成立的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工业大学前身),他以很短的时间组建了专业教学团队并担任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也就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留学苏联,受到毛主席接见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派出一大批优秀学者赴苏联学习建设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张嗣瀛就是留苏学生之一。迈出国门的他深知,自己身后是祖国热切的眼神。

张嗣瀛回忆说:“我只有两年时间,每次学校组织留学人员去伏尔加河、列宁格勒等地参观旅游,我都不去。我们宿舍每层都有一间小俱乐部,每周都有舞会,我也从不参加。我没有寒暑假,我要把这两年当在国内的四年用。”

在莫斯科期间,还有一件事让张嗣瀛一生不能忘怀。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到莫斯科大学接见在苏留学人员和学生,张嗣瀛和同学们一早就去了大礼堂,受到了毛主席接见,并亲耳聆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演讲。张嗣瀛至今回忆起来仍难掩激动:“那是让我热血奔涌一辈子的经历,我铭记于心,终生难忘,60多年过去了,一切犹如昨日。”

科技报国,殚精竭虑培养年轻人

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院士病逝,他和钱学森是同事,90岁了仍在看书、做题……今年已有27位院士逝世-信息快讯网

他经常告诫学生:“孜孜弗倦,可登堂奥;涓涓不息,而成江河。”

1959年回国后,张嗣瀛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并在自动控制学科上颇有建树。1974年,他开始参与反坦克导弹“红箭—73”的研制工作,成功解决了导弹脱靶问题,实现在国家靶场3000米距离正式坦克打靶中十发九中,“红箭—73”正式定型生产。1978年,他获全国科学大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奖。

半个多世纪的漫漫岁月,张嗣瀛为祖国的科学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殚精竭虑把心血倾注在年轻人的培养上。在他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中,已培养博士后20余人、博士50余人、硕士60余人,其中三人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不少人成为相关领域的中坚和带头人。

武大校友,90多岁仍像青年一样刻苦

今年三月,武汉大学校友总会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说说被淡忘的民国武大工学院》一文,谈及当时“工学院”人才济济时,也提到了张嗣瀛——“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1948年毕业于工学院机械系”。

2014年,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历史文化展在青岛举行。生活在青岛的张嗣瀛做为校友代表,也参加了开幕式,并与年轻校友一起合影。

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院士病逝,他和钱学森是同事,90岁了仍在看书、做题……今年已有27位院士逝世-信息快讯网

▲今年1月,山东省委组织部委派专人看望张嗣瀛院士。

据青岛日报报道,这位武汉大学校友,90多岁时仍像一名刻苦求学的青年一样,不知疲倦地做题、翻书、思考……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不为利所动,不为权所倾,不为名所累,不为位所争。”这是张嗣瀛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人生实践。

>>>链接:悲痛!今年以来,已有27位院士先后逝世

今年以来,已有27位院士先后逝世,进入10月以来就有3位院士逝世。

其中有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

1月16日逝世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

1月19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化学家梁敬魁

1月29日逝世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金国章

2月22日逝世的凝聚态物理学家王业宁

3月7日逝世的全国名中医沈自尹

6月3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学家汤定元

6月17日逝世的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孔祥复

7月28日逝世的原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任委员李济生

8月1日逝世的著名化学家查全性

8月6日逝世的著名化学家卓仁禧

8月12日逝世的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

8月26日逝世的湿法冶金学家陈家镛

8月27日逝世的著名物理学家章综

8月31日逝世的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王补宣

10月4日逝世的张嗣瀛

另有1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逝世,分别为:

1月1日逝世的四川大学教授涂铭旌

1月8日逝世的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高长青

2月3日逝世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阮雪榆

2月22日逝世的著名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孙伟

5月11日逝世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容柏生

5月28日逝世的著名材料科学家李恒德

6月14日逝世的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宁滨

6月29日逝世的东南大学教授孙忠良

9月5日逝世的化学纤维工程技术管理专家季国标

9月10日逝世的著名工程地震学家李玶

10月1日逝世的韩其为

10月3日逝世的儿科血液学专家胡亚美

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荆楚网、环球网

世界心脏日谈“心腹大患”,每5人里有1名心脏病患者,专家开出五大救命处方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何惧失明,格致有方!眼底病专家徐格致:三十年钻研,只为带光明重返人间
中国人因游戏认识爱因斯坦?专家:游戏可以学到知识,但学不到高级知识
共和国同龄院士硬核表白:愿与祖国共奋进!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实现“人工耳蜗”自主研发和国产化
这些受邀观礼的上海院士和名师们,他们想对祖国说……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
人一天必须要睡足8小时?专家:应按照自己年龄科学睡眠
甜食已成口腔健康第一杀手,专家:刷牙要竖着刷、刷够三分钟
刚逝世的101岁北航教授,曾为共和国生日献出珍贵礼物,网友:国士无双,人民不会忘记
96岁中国小儿血液病学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病逝,三天连失两位院士,今年已是26位……无数网友刷屏致敬!
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院士病逝,曾将5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郑瞻培:一生书写“鉴定实录”
新海诚动画新作《天气之子》将于11月1日正式登陆内地院线
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专家金亚秋矢志科技强国:爱国是无需言说的传承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取异物专家邢光富: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中科院院士为妻写诗几十年,一生与诗相伴,只爱一人
不过寥寥几笔,为何被称神作?专家看到一处:难怪齐白石自愧不如
这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97岁院士为92岁妻子写诗65年
“八仙下棋”留下的臀印、足迹竟是恐龙踩出的坑?中外专家揭开浙江兰溪“八仙遗迹”之谜
92岁院士坚持打卡上班!会5门外语,免费给高校青年授课
2019年英国皇家工程院有4名外籍院士入选,他是唯一一位中国籍专家
高龄医学院士:有的研究“快乐抗癌”,有的忙“开卷考试”,95岁仍到医院“打卡”看患者
上海三项“统一行动”全力保障进博会健康环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已就位
欧洲美术史第一位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逝世450周年:一生留下画作不多,却惊人丰富
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逝世,享年93岁
丁石孙同志逝世
金鑫:为我国自动化码头构建标准体系话语权
又痛失一位院士!先生走好! 10月已送别4位院士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