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

2019-10-02信息快讯网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信息快讯网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上海的卫生健康系统里,有一大批在祖国怀抱里成长的专家名医,他们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关爱患者,刻苦钻研医术,为祖国医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家卫健委与上海市实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有关精神,与报共同推出“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大型征文活动。本次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来稿众多,本报选登优秀作品刊发,希望这些共和国名医的成长经历、爱国奋斗故事成为广大青年医生学习的楷模,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建功立业新时代。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信息快讯网

▲陈灏珠

出生于1924年11月,农工党员,广东新会人。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心血管病教授,现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国当代心脏病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为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受命救人

这是在1975年4月22日,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病人,接到院领导的通知,派我和胸外科石美鑫教授会同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一位胸外科主任一起,到无锡抢救一个外宾。病人是从美国到中国来访问的血吸虫病代表团的副团长、寄生虫病学家Basch教授。

血吸虫病当年在我国是一种流行的寄生虫病,我们国家对血吸虫病做了很多防治的工作,而且也收到成效。为此,毛主席曾写了一首词,叫做《送瘟神》,大家都很熟悉,讲的就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外国人也很注意我们国家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当时美国和我国建交不久,就派了一个考察血吸虫病的代表团访问我国。代表团在访问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的过程中,副团长突然发生胸口痛、出冷汗,伴有头晕,心电图检查证实他患急性心肌梗死,而且范围比较大。

随团的医生和无锡市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的医生一起开始抢救工作,把这个病人安排在防治研究所的一个房间里——他们平常治疗血吸虫病病人所在的地方,并同时向无锡市卫生局请求派医生支援,无锡市卫生局随即将情况向卫生部作了汇报。

卫生部、外交部决定请上海派医疗组帮助抢救。于是,我们就奉命立即出发,傍晚时分到了无锡市。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信息快讯网

病情危重

我们立刻看了病人,了解到他胸口痛之后还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从心电图来看是室性心动过速,属心室性的快速心律失常,这是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引起心脏排血减少、血压下降,最后会转成心室颤动,并因而致命。当地的医生给病人用了静脉注射及滴注利多卡因,使室性心动过速迅速得到控制,病情稳定下来。

那时候病人血压曾一度下降、伴有头晕,情况比较差,在场的医护人员一直很紧张地抢救。

我们傍晚到达了解情况以后,一致确定病人为心肌梗死。这个病人过去曾有过胸痛的病史,不过没有经过很好的检查和治疗,估计那时候的胸痛可能就是心绞痛。然后我们从心电图里看到心肌梗死的范围比较广,从左心室的前壁伸延到侧壁,也就是说这个范围内心肌都坏死了。

我们首先与无锡市的医生进行了讨论,然后再跟美国代表团的领导通报和讨论了有关诊断和治疗的问题。通过心电图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已经明确,然后我们在床旁拍了X光胸片,再采血做了血常规和一些生化检查,进一步了解病人情况。

生化检查里最重要的就是心肌酶的测定,它有助于判断心肌有没有坏死以及坏死的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诊断既然确定就要制定治疗方案了。我们那时候考虑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美国代表团提出对中医治疗特别是中药治疗不了解,婉转地表示不想采用而希望派一组美国医生来参与治疗。我们同意不采用中药治疗的意见,但我们不同意美国医生来参与治疗的意见,经请示卫生部和外交部领导,他们同意由我们组成医疗组负责抢救。

我们再与美国代表团商量达成这样的共识:中国医生和护士组成医疗组,全面负责全力救治病人。美方派一位医生来无锡市负责与中国医生沟通和联络,但不参与医疗组的治疗工作。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信息快讯网

勇挑重担

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和无锡市卫生局领导决定由我担任医疗组的组长,全面负责抢救病人的工作,我觉得这任务很光荣,但是也很艰巨,责任很重。在当年治疗心肌梗死外科的方法就是施行搭桥手术,也就是在主动脉与冠状动脉之间搭一根血管桥,使没有或很少血供的梗死心肌得到血液供应。但是对处于急性期的心肌梗死病人一般还是不做搭桥手术的,因为病人往往不能耐受这种手术,要等到急性期过去病人情况稳定后才能施行。所以对这位病人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措施。

当年还没有现在常用的方法,比如溶栓治疗就是内科现在常用的方法:用药物把堵住冠状动脉的血块融掉,血管畅通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就好转了。如果药物用得及时,连心肌梗死都减轻甚至不发生,但这种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广泛应用,70年代还没有。

还有就是现在广泛应用的冠状动脉介入疗法,介入疗法比溶栓疗法更进一步。在发病3小时内住院马上就放一根管子(心导管)到冠状动脉里面去,管子的顶部有一个球囊,向球囊里面注射一些含有造影剂的盐水,把它扩张,在X线下看到它把狭窄或有血栓堵住的血管撑开来,然后还要再放一个支架进去,把它撑住,保证血流的畅通,这种方法当时在我国也未得到应用。

1975年时,全球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先进的方法就是把病人置于监护病室中严密观察病人,预防发生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或者是发生并发症后及时地诊断,立即加以治疗,避免演变为严重情况。

对于这个病人,我们就对他进行严密监护,就地把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的一个小病房布置成为冠心病的监护病房 ,从无锡市有关医院调来一套心电图监护仪,可以通过示波器显示心电图,我们每天有三位医生轮班来看这个心电图的示波器,也就是不间断地24小时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及时地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梗死的进展。

无锡市有关医院还送来一台起搏除颤器,那时也是个先进的抢救心律失常的仪器。然后,我们备有并及时应用强心药物、升压药物、抗凝预防血栓再发展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的药物、治疗快速以及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经过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继而利多卡因静脉滴注迅速得到控制,病人的病情平稳下来了。但我们随时警惕着会发生新的问题。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信息快讯网

险象环生

果然这个病人稳定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就出现一些变化,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说明坏死的心肌已影响心脏功能,使心脏不胜负担,我们马上用强心利尿的药物来治疗心力衰竭,病情逐渐得到控制。

但晚上又出现别的情况,我们听诊到他的心前区出现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的出现提示有心包炎,就是心包发炎。心包为什么会发炎呢?心肌梗死早期出现心包炎不是因为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于心肌梗死以后,坏死的心肌靠近心包的下面。心脏外面由心包包住,心包有两层(壁层和脏层),两层心包间还有一些液体。心肌梗死以后如果梗死的心肌很靠近心包,那它就会刺激心包引起非感染性的炎症,这些炎症引起两层心包摩擦,就出现摩擦音,这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这个病人还打嗝,打嗝也是急性心肌梗死一个比较不好的表现,打嗝是由横隔收缩引起。

心肌梗死病人横隔为什么会收缩?原因是心肌梗死的区域如果靠近横隔会刺激它使它收缩,横隔收缩会干扰心脏的跳动,影响心脏功能。所以这个病人可以说是并发症相继出现,我们在他病程的第一个星期当中,完全采用三班制照顾病人。护士、医生,还有专门看心电图的医生都一律日夜三班倒。这些并发症都及时被发现,尽早治疗而被一一控制,我们日以继夜地忙了一个星期。

一般说来发病第一个星期里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是病程最凶险和最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的时间段,经过我们的努力抢救,病人安然度过这一危险阶段病情完全稳定下来后,我们再把病人护送到了无锡市太湖边上的华东疗养院,由治疗组继续主持病人的治疗和休养。两个星期后经上海、东京返回美国。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陈灏珠院士: 难忘1975年那次险象环生的救治-信息快讯网

迎来胜利

卫生部、外交部对我们这个抢救组抢救过程和成绩表示赞许,给我们表扬。美方对这次抢救工作也很满意,后来在1976年,美国随团的医生和病人两人合写了一篇文章,报道了整个过程,连同一篇美国著名心脏病学教授Dimond的评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纯正的热忱、良好的愿望和他们的献身精神,现实地提醒了我们,不论政治制度如何,这些品质是可以而且应该坚持的。”发表在美国的著名医学杂志《内科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

这个病人回国以后,我们成了很熟悉的朋友。后来他被评为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健康地工作了26年。

1992年9月,我那时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在有一次外出活动当中,我碰到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总领事滕祖龙先生。当年他是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一等秘书,他曾到无锡市去探望过这位病人,因而我们曾经见过面,他喜欢用中文写诗,他送给我一本他写的诗集。我当即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回首当年,不胜感慨。

湖山一别十七年,

故人乍遇夜宴前。

客貌依稀君认旧,

白发频添我领先。

昔日同心拯病客,

今朝盛意馈诗篇。

几度为桥连两陆,

惟愿中美友谊坚。


作者:齐璐璐、冯颖、金晓璐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1979年邓小平访问休斯敦,美方竟出动6000人保护邓的安全。中方安全人员透露美国安全部门保卫外国元首细节
人间正道,共和国这样走来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脱下官袍,重披白大褂,上海家庭医生制度领航人孙晓明甘当社区全科医生
沪上名医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邹海东:眼科是个“大舞台”
王毅在联合国总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图片展开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将隆重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将隆重举行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悬壶于呼吸之间,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金富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周慧芳:医术融合艺术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何惧失明,格致有方!眼底病专家徐格致:三十年钻研,只为带光明重返人间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实现“人工耳蜗”自主研发和国产化
“警营歌王”尹忆来:在歌声中与祖国共成长
我爱你,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侧记
“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战士,名字一度被封印在“绝密”的文件袋里
名医度假途中吃路边野果差点命丧当场!这些野果舔一次悔一生,再好看也别随便吃
奋斗成就伟业 携手世界共赢——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祖国的庆典,人民的节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全景纪实
独家视频丨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记忆!祝福共和国生日快乐!
【视频】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上海市胸科医院放射科学科创始人郭德文:永远怀揣大医精诚的初心
牢记初心使命,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党政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送子观音”归绥琪:五十五载学贯“中西医”,半个世纪屡创奇迹
在花木,93岁的他与新中国共成长同奋斗……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内分泌学科名家宁光:以事业为祖国献礼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瑞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郑民华教授: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978到2018:从年产10部到323部13726集,一方荧屏折射时代进步和文化自信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