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上海的卫生健康系统里,有一大批在祖国怀抱里成长的专家名医,他们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关爱患者,刻苦钻研医术,为祖国医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家卫健委与上海市实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有关精神,与报共同推出“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大型征文活动。本次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来稿众多,本报选登优秀作品刊发,希望这些共和国名医的成长经历、爱国奋斗故事成为广大青年医生学习的楷模,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建功立业新时代。
2018年的一个深秋,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而上海市同仁医院导管手术室里还是一片灯火通明。C臂机不停地旋转,一位医者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不放过“蛛丝马迹”。终于,难点被破解,又一位患者严重梗阻的消化道被打开。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感激之情,早已通身湿透的他只是面带微笑,仔细关照着术后的注意事项。
岁月的流逝让他多了沧桑的白发,而从医四十年的他,心中仍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对介入医学事业的终身不渝。他,就是我国著名介入放射学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影像介入科主任医师茅爱武。
时光仿佛回到40年前,1978年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顺利召开,为科技领域送去了春风。此刻的仁济医院放射科教室里,一位老人正在认真讲课,他就是我国著名放射学家、时任放射科主任的徐惊伯教授。而台下众人中,一位清瘦的青年医师听得格外认真,他就是参加工作不久的茅爱武,当时正在仁济医院放射科进修学习。
“那时候我们最怕的就是徐教授的读片会了,他老人家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大家都不敢有一丝懈怠,生怕被训!”茅爱武回忆。直到今天,那段时光他仍是记忆犹新,老教授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之情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并影响着他,也为他今后的介入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影像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介入放射学在国内刚刚起步,当时上海只有少数三级医院在开展相关技术,而茅爱武已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技术将对未来的临床诊疗带来深远影响。
90年代初,在老主任高中度的支持下,他毅然投身介入医学的临床实践,目光聚焦于中晚期肿瘤的介入综合治疗。“当时真的是白手起家,可用的器材匮乏,所有操作只能在胃肠机上做,辐射大、条件很艰苦。”茅爱武主任感慨。虽然困难大,但他毫不气馁,虚心求教,大胆尝试,技术上不断突破。
期间,为了给一位晚期肿瘤患者疏通严重梗阻的十二指肠,茅爱武大胆引用了国际上刚起步的金属支架新技术。由于没有现成的肠道支架,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步骤文献,他用食管支架及输送器械,在X线下花了整整3个多小时,也未能将导丝插送过狭窄段。怀着沉重的心情,他把病人送回了病房,而患者却说:“茅医生,请您再试一试,放心大胆去做,就拿我当试验品,无论出现任何结果我都能接受!”
被患者的坚持与信任深深打动的茅爱武,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把自己关在机房,不断比划操作器械,反复操作过程,寻找失败原因直至深夜。第二天又多次改进支架及输送器械,反复尝试到凌晨。终于,在同事配合下成功把支架放了进去,而这就是国内首枚十二指肠支架。当他把手术成功的消息告诉患者时,这位坚强的中年人不禁喜极而泣。此情此景让茅爱武终身难忘,也在今后的岁月里不断激励着他的工作热情。
由于介入科收治的大多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临床工作异常繁重。这类患者其它医院多已不愿接收,而茅爱武却认为,中晚期治疗并非毫无意义,如同慢性病一样,如果通过治疗能够延长生存期,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那么对患者而言就是有意义的,也体现了医者对生命的尊重。
曾经在某次国际性学术大会上发言后,一位华裔老专家特意找到茅爱武,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我干肿瘤科那么多年了,深知延长患者生命多么不容易,茅医生您做的事太有意义了,希望能坚持下去!”。这席话令茅爱武深受感动,也坚定了他从事介入事业的决心,“从那刻起,我知道我今生将与介入为伴,誓将介入事业进行到底!”。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自愿放弃个人休息,义务加班加点,主持和指导操作了数万例介入治疗手术, 拯救了无数濒危病人。他先后引进和创新了50余项技术,经专家鉴定,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并形成专业特色。胰腺癌、胆管癌以及癌性疼痛的介入治疗取得优于传统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在处理食管支架、胆道支架和肠道支架并发症以及胃肠瘘、气道瘘的封堵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由于在消化道支架研究方面的技术专长,还被业内专家诙谐地称为“无孔不入”,而由他研发的“茅爱武式支架”已在国内普遍使用并大量出口欧美。其发表SCI论文10余篇,科研成果12项、技术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及各类市级奖项,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手、中国医师奖、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上海医师协会影像与核医学分会,在引领上海乃至全国介入放射学专业从无序建设向有序发展进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壮大,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虽然当前社会医患关系纷繁复杂,但作为一名医生,茅爱武始终认为:“作为医务人员,不能忘记救死扶伤的责任,对待每一位病人都应当感同身受,这才是“仁心仁术”。一个对病人没有爱心,只为利益左右的医生,肯定不合格,工作肯定做不好”。
“都云医者痴,谁解其中味”。四十年斗转星移,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着,而不变的是人的信念。“将介入事业进行到底”,这是茅爱武的毕生追求。祖国的介入医学事业,必将在老一辈们精神的传承中,既往开来,不断前行!
作者:贾一平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