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

2019-10-12信息快讯网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栏口词】热点问题的学术解读平台——讲堂至今已举办了140期,汇聚了280余名各界精英和学界领军人物。2019年的“嘉宾新著先睹”,摘编嘉宾从2018年7月至2019年年底出版的新著、序、主编说,展示学者们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力量。栏目将从7月13日起至12月,每周2-3期。7-9月已刊发35篇,10月将刊发11篇。

看完了郜元宝对小说次要人物的解读,这个周末我们走近康德和尼采两位大哲学家。今刊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谢遐龄教授(讲堂113-5期嘉宾)新著《康德的大刀——<纯粹理性批判>导读》。攻读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的作者所做哲学博士论文是《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在此基础上,31年间第三次被列入名著导读而修订出版。这一次,作者用“清洗语词”和“教人正确说话”的方法,选取了最容易被中国读者误解的三个基本概念:对象,知性要为自然界立法、物自体进行阐释来进行澄清,这是激发读者走近康德哲学的有效的导读书。读完本次摘引的引言,您或许就会有冲动再朝前一步。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康德的大刀》,谢遐龄著,责编王晨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8月出版,定价36元

【正文摘编】

康德的大刀如何砍掉了自然神论的头颅

人类一向说,“清晨,太阳在东方升起”。哥白尼出来了,指出事情的真相乃是地球带着我们向太阳转过去。早就确立的真理于是被推翻了,人们也终于都接受了哥白尼学说,但是却照旧说“太阳升起”,而不说“地球转过去”。直至今日,谁要是试图纠正日常说法,反会招引嘲笑。

语言代表着世界观,哲学的使命之一要教人正确地说话

哥白尼算幸运的。人们毕竟还承认他的思想正确。可悲的是,尽管哲学和科学在这一点上是类似的:使人类的说话方式臻于完美,尽可能地消除那些引起歧义或矛盾的因素。但人们抵制哲学家往往甚于抵制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科学家使常识精密化;哲学家却以说出与常识大相径庭的话而自鸣得意。他们忘记了科学家也曾与常识冲突过,至今也常有冲突。

哲学(以及哲学家)的厄运,是因为它(以及他们)直接对付语言。时下“反思”这个哲学名词很流行。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检查说话方式有没有毛病、某些基本概念到底指什么,若有不妥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怎样去纠正。

语言和世界观本来就是一回事。每一个婴儿牙牙学语时,他的母亲及他的亲人教给他的都是日常用语,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人类几十万年思考创造出来的文化中的精华,就这样悄悄地传授给他。这里所谓的精华,就是语言,即说这种语言的那个民族解释世界的基本框架——世界观。我们承认语言有过发展,就等于承认我们祖先纠正不完善的说话方式是正当的。因此,也应该承认今日及今后应该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只是真有人出来纠正时,所遭遇的多半是疑惧,一个大哲学家的发现,即使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一小群人,也要用上几个世纪才能消化。至于为全人类所消化,则需经过几十个世纪。

所以,人们至今不懂康德说了些什么,甚至专攻康德的哲学研究者也远远没有达到一致的见解(不一致=未消化=处于消化过程中),就不是一件值得奇怪的事了。

因此,搞明白康德说的到底是什么,尽管是一种很初级的、属于“哲学普及”的工作,但也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事业,而且是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的事业。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德国哲学家康德(1646-1716)

哲学水平的提高在于改造思维框架,先学会“同情地倾听别人”

想懂康德,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啃原著。但是啃原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大量非哲学系科的、业余的哲学爱好者,无疑很需要提供一种读物,帮助他们完成这种步骤。

我一向认为,把大哲学家的哲学体系通俗化是不可能的。把一个哲学体系通俗化,意味着使体系简单化。但是,人们要读一本哲学著作的意图是提高自己,即使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发展为较复杂、较精密的思维框架;而且还要循此前进,尽量接近大哲学家所具备的思维框架,直到有一天达到并超过它。可见,对体系做简单化的工作是不可取的,何况这样做实际上常常导致曲解。

然而,观点通俗化却是可能的。意味着通过实例或比喻帮助读者领悟,并提醒读者:实例或比喻不过是桥梁,绝不可用来代替哲学思辨;思辨才是哲学的正宗。在另外一些场合下,通过循循善诱的讨论引导读者看清自己习以为常的观点之鄙陋所在。前者很难,后者则更难。难就难在改变观点。常有人说:“你的说法我能理解,只是接受不了。”真的理解了吗?“接受不了”就说明在学习改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上存在着障碍。如果真正理解了,只是不愿或不能接受,就一定能反驳。无法反驳说明并未理解。此时就要提醒读者,“设身处地,同情地倾听别人”,是读书的一条基本原则。不要急于反驳,先需努力体会。衡量一个人哲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他在接触一种新观点时有多少理解上的障碍。多读书、多反思,障碍会日益减少。轻率的反驳只表明缺乏哲学素养。

哲学水平的提高,常表现为思维框架的改造,而思维框架之改变常常由几个基本观点的突破引起。这样看来,通俗化若干基本的哲学观点,是引导读者接近一个艰深的哲学体系的有效途径。

每每看到一些爱好者争论终日而不得要领,反映出对一些基本观点缺乏深思,痛感人们忽视基础其后果就是浪费精力,因此不禁想呼吁注重基本问题之研究。我把自己读这本书的一些体会贡献出来,或许能起点作用,也算是一种帮助。

这里要强调的是:谁想深入地了解哲学,他就必须懂康德;谁想真懂康德,他就必须亲自啃原著,最好啃德文原著。我这本小册子称作“《纯粹理性批判》导读”,我只想提出下列两项目标:1.引起阅读康德原著的较强烈的愿望;2.消除对康德原著理解上的主要障碍。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康德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伟大贡献:纠正前人,将实践理性置于理论理性之上

在我看来,哲学有两大效用,一是教人们正确地说话;另一是为人们探求安身立命之本。

康德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欧科学技术日渐昌明,人的自我意识日渐觉醒的时代。人们常称那个时代为“理性抬头的时代”。但是,在康德之前,理性主要被看成理论理性。典型的例子是培根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似乎掌握了科学技术人类的境况就能无限地改善。结果却与人们的期望相反。用对付自然的那些原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却导致了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因此卢梭率先提出,科学导致了人类的堕落。

哲学的使命既然是为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就不能不探索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

根源在于过分看重理论理性。科学技术本身无辜,问题出在把科学技术的原理(理论理性)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领域,按康德的术语, 称为“自由”),就要出毛病。在自由领域理论理性必须止步,必须让位于实践理性。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提出实践概念,把实践理性置于理论理性之上。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贡献。

在康德之前,不但英国的经验派片面崇尚理论理性,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洛克,企图以感觉论证上帝,即在理论理性的基地上建立道德、理想、信仰;而且德国的唯理派,也陷入理论理性而不能自拔,例如莱布尼茨,尽管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倡导良心为其前驱,但他却未能在哲学中为良心找到基地,仍局限于以理论理性论证上帝。更不用说,古希腊哲学和中世纪经院哲学,在涉及道德、理想、信仰时,主要靠扩大理论理性的领域。

这部分哲学称为形而上学,是指关于上帝、灵魂不死、自由的哲学部门,是关于道德、理想、信仰的哲学。

康德为自己确定的任务是重建形而上学,他反对把形而上学只单纯建立在理论理性的基础上,主张把它建立在兼顾理论理性、实践理性的基地上。

过去的形而上学是扩大理论理性的领域,侵入实践领域。所以,康德的第一步工作是为理论理性画一条界限,以限制它的使用。阐发理论理性是为了限制它!可见,科学哲学根本不是康德的意图所在。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左),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马丁·路德(1483——1546,右)

受卢梭的《爱弥儿》影响,康德改变立场,倡导德性是自律

康德本人在1770 年以前(哲学史上称之为“前批判时期”)还站在旧哲学立场上,与牛顿一样,是个自然神论者。他精通自然科学,迷信“知识就是力量”,看不起不懂科学的劳动人民。后来,他读了卢梭的著作,在哲学上发生了一个飞跃,改变了立场。据说,他读《爱弥儿》入了迷。康德自幼身体孱弱,十分注重养生,办法是制定一套作息制度,严格执行,邻居们可以根据他的活动校对自己的钟表。但读《爱弥儿》的那几天,他完全打乱了生活规律,足不出户,一口气读完了这部书。他不再迷信科学的威力。他领悟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征服自然更重要,提出了“德性就是力量”的口号。

他倡导的德性是自律。人必须有尊严,才能真正有道德、理想、信仰。按照自然神论的观点,德性是根据一个发自社会权威的命令行动。显然,这是他律。理性仍在作理论的使用。只有使理性作实践的使用才有自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作达到了“自觉”的境界。于是康德说:人是目的。他的哲学体系终止于人类的理想。

总之,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重释实践理性概念并主张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由于他的前人都偏重于理论理性,并把上帝(即道德、理想、信仰)与自然(包括人的肉体、情欲)挂起钩来,他的首要任务便是搞清楚理性的理论使用应有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要给理论理性画一条界限;要区分出一个不同于自然的领域,并从哲学上证明,上帝应该住在这个领域——自由领域。

我想,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一书要实现的主要意图。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1712——1778)及其著作《爱弥儿》

本书将对四个观点通俗化,包含“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为了达到带领读者接近《纯粹理性批判》的目标, 这本小册子只想通俗化几个基本观点。

前批判时期(1770年之前)康德还持“上帝造(自然)物”观点, 经过批判,他把上帝逐出了自然界,并且褫夺了上帝作为造物主的身份——上帝被他改造为道德哲学之公设。用伟大的德国浪漫诗人海涅的话来说,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这样看来,康德的哲学立场是进步了。那么,康德砍掉自然神论的头颅——上帝——有哪几个支撑点呢?

首先,他提出,科学知识的对象,不是独立于理性的“物自体”,而是由理性做出来的。这里的“理性”是广义的,包括感性、知性、理性(狭义的)等环节。须提醒注意的是,康德并不否定独立于理性的物自体(在此,物自体相当于我国现时流行哲学中用“物质”概念所指的“独立于意识存在”者),他以这一学说否定了自己早期所持的“上帝创造物质”的论点。由此,这本小册子先要讨论“对象”概念。

其次,他提出,知性为自然界立法。他认为,物自体不可知。这里面包含着知性不与物自体打交道的意思。1. 知性与之打交道的是感性表象。2. 把杂乱无章的感性表象整理成知识,就是赋予形式——判断;判断形式不来源于感性,更不来源于(广义的)理性之外,而来源于理性的另一个环节——知性。康德这一学说否定了自己早期所持的“上帝把规律赋予物质世界” 的观点。由此,我的这本小册子还要讨论“知性为自然立法” 的有关问题。

这本小册子还要讨论两个问题:“本无”意义上的物自体,“意会体”意义上的物自体。

“物自体”有几个所指引出的思想方法问题:不简单站队

康德提出了“物自体”学说,这个学说远远不像一些康德专家所处理的那样简单。前面已经提到,物自体相当于时下流行哲学所说的“物质”,指那独立于思维、意识的客观实在。其实,还有其他所指,例如,常用它来指上帝、灵魂。一个词有几个所指就引出了毛病。这是康德哲学的一大漏洞。

这里涉及思想方法问题。举一个例子,一个童话中记载了如下对话:

耗子莫里斯对遇到的一头牛说:“你是个怪模怪样的耗子!”

牛说:“我是牛,不是耗子!”

“你长了四条腿和一条尾巴,还有头上长的东西。你就是只耗子!”

“可是我叫‘哞’!”

莫里斯说:“我也能叫‘哞’!”

牛说:“我能给人们牛奶。耗子不能做这事!!!”

“那么,你是一只能够给人们牛奶的耗子!!!”

这个童话意味深长地展现了一种以自己为尺度来看待、衡量一切的思想方法。值得引出的教训是,谈论一个哲学家,最好不要用类名词帮他站队,也不要用类名词去分解他,而后把切下的各块放入不同的队伍。大哲学家之所以成为大哲学家, 在于他们把各种思想材料依照新原则大体上熔铸为一个整体。水就是水,不是有氢气,还有氧气。康德就是康德,不是一半莱布尼兹加上一半休谟。

但是,一个词有几个迥异的所指却是要讨论的,因为这暴露了熔铸时所依据的新原则之不够完善,而毛病就在于混淆了概念。不准确理解,就很难由此理解康德的创见之价值——怎样砍掉自然神论的头颅,怎样实践地运用理性。

以上四个问题涉及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观点。需要再次提醒本书读者的是,讨论清楚四个问题仅仅是为直接读《纯粹理性批判》做准备,绝不可以此代替阅读康德原著。读过本书之后,读者折回头去钻研一两本基本著作,比如康德的这部划时代巨著,那么,我的劳动就算有了成绩。

(李念整编自《引言》,原文7300字,标题另加)

【目录】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作者简介】

谢遐龄,浙江温州人,1945 年出生于重庆市,民盟成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师从全增嘏、王玖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哲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著有《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等。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2017年12月,谢遐龄做客第113-5期讲堂《国家治理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编辑感言】

这本小书的封面很美,书名很有吸引力,价格也让人有冲动,至少你看完引言后,就可以知道康德的伟大之处,而亲近大哲学家、掌握“批判的武器”是读书人潜意识里的念想。西方哲学史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不懈过程,到了康德,他要重写形而上学史,继而发起了他认为的“哥白尼革命”,尽管此后200年,又被美国人杜威再次重写。谢遐龄先生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因而他对康德的伟大贡献——重释实践理性概念并主张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通篇又在通俗化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不妨翻开一读。(李念)

【留言有奖】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留言有奖,从速码字!欢迎各位读者在【嘉宾新著先睹】稿件下方留言,我们将从留言者中评选出若干优质留言者,送出嘉宾新著!(每月一评)

【嘉宾阵容】

谢遐龄:康德的哲学大刀砍了谁的头颅|嘉宾新著先睹㊳-信息快讯网

第31本开始的相关链接(1-10/11-20/21-30请从第11、21、31篇文末链接里查询):

李宏图:竞逐权力是欧洲上个百年的进步动因|嘉宾新著先睹11

启蒙是如何陪伴人类增长自我认知丨嘉宾新著先睹21

干春松:为中国引领世界,梁漱溟1931年做乡村建设丨嘉宾新著先睹31

郭齐勇:再看墨家科学贡献和“到百姓中去”丨嘉宾新著先睹32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国交出优秀卷|嘉宾新著先睹33

姜义华:中华文明何以长存?四大伦理!|嘉宾新著先睹34

顾红亮:中国知识分子对思想的责任|嘉宾新著先睹35

为何500年来学者平民都要读一读阳明 |嘉宾新著先睹36

郜元宝:唐晓芙、赵子龙、应伯爵、田小娥,次要人物如何解密小说|嘉宾新著先睹37

栏目策划:李念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