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充满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特征,又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作品也串联起了穆夏本人的不凡经历:1860年,穆夏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童年在教堂唱诗班的生活经历,为他日后创作中宗教元素的美学运用,埋下小小的种子。1883至1889年,年轻的穆夏在他人资助下先后到慕尼黑和巴黎学习绘画。然而1889年投资中断,为谋生计,已经快30岁的穆夏接了大量为书籍和杂志画插图的工作,但因报酬低廉仍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直到1894年,穆夏争取到为当时的法国巨星莎拉·伯恩哈特的新戏画宣传海报机会。他为后者在文艺复兴剧院上演的雨果·萨尔多的歌舞剧《吉斯蒙达》的剧中角色创作了传奇海报《吉斯蒙达》——这幅与真人等高的海报汲取了拜占庭风格,女主造型宛若高贵飘渺的希腊女神,让巴黎观众震撼不已。自此,穆夏一举成名,并成为莎拉·伯恩哈特的签约角色海报设计师,他为后者设计的一系列戏剧海报被视为新艺术运动的不朽杰作。
▲“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上展出的《四朵花》系列联画。花卉和女性是穆夏新艺术运动时期最偏爱的主题,也是他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在这组四朵花系列联画中,穆夏将四种花拟人化,分别描绘了象征圣洁的百合、象征母爱的康乃馨、象征受难的鸢尾花和象征爱情的玫瑰。(彭丹/摄)
穆夏还是一位极具民族情怀的艺术家。1910年,50岁的穆夏放弃了商业性绘画所带来的功名声誉和优渥生活,带着家人回到了故乡。他的胸中已有一个关于“斯拉夫史诗”的宏大构思:要绘制整个斯拉夫民族的漫漫历史。这个原计划用五六年完工的作品群,最后花去了穆夏整整十八年的光阴。穆夏曾这样自我解读:“艺术创作是为了构建一个历史的桥梁,让曾经和过去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为的是让人类在这样的情感中团结与进步。”
▲观众在“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上观看穆夏画作。(牛小北/摄)
▲观众在“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上观看穆夏画作。(牛小北/摄)
除了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本次展览还吸引了不少业内大家前来参观。著名美术家、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表示很高兴见到穆夏的手稿原作:“我以前都是从一些法国画册里了解到穆夏其人。和印刷品相比,近距离看到他的手稿原作又是另一番感受。穆夏的作品保留了很多传统的元素,画风柔和,非常受当时欧洲上流社会的喜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则解析了穆夏画作所呈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般特征:“那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就是创新,就是和历史区隔。穆夏是装饰主义画家,而新艺术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尽量避免引用历史符号。于是穆夏重新再从自然中取材,绘制了大量植物纹样。同时,新艺术运动排斥对称,讲求在不对称里塑造动态。”
▲著名美术家、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在展览上欣赏穆夏画作。(牛小北/摄)
为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展览中设置了诸如“圣维特大教堂彩色玻璃画窗”“风信子公主”以及巨幅穆夏海报作为背景板的拍照点,展览期间,国家大剧院还同步推出了从穆夏作品中提取出的东方艺术与新艺术风格等美学元素的文创产品,包括日用品系列、文具系列以及时尚装饰必备的飘带、丝质方巾、果冻插片包等精致唯美的展览衍生品。国家大剧院西咖啡厅还将推出“穆夏”拉花咖啡。
“国家大剧院作为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自开幕运营以来,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引进世界优秀文化艺术,推动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相融合。”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说道,“积极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推出系列主题艺术展览,不断提升艺术殿堂的文化内涵,丰富观众的视觉体验。希望此次‘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能让观者在欣赏穆夏精美而又珍贵的作品之余,感受艺术走进大众生活之美。”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
作者:彭丹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