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

2019-10-21信息快讯网

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信息快讯网

VR舞蹈影片《眼眶》概念剧照

“表演艺术需要VR吗?”3年前,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艺术与科技论坛上,学者、艺术家和技术研发团队对“虚拟”中的未来艺术提出了疑问。

时隔3年,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现场,已经出现了“VR+表演艺术”展区。全球众多创意艺术家、艺术团队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技术手段与艺术融合的领域里,做出了新的探索与突破。展区里,现代舞作品《留给未来的残影》采用目前全球最清晰的8KVR技术来呈现;VR现代舞作品《眼眶》中,青年艺术家章达明尝试为360度全景环境中的相机运动设计独特轨迹;沉浸式戏剧《爱丽丝冒险奇遇记》也发布了VR互动版,提供剧场观演前的“预体验”。在演艺项目创投会板块,同样活跃着众多艺术科技类项目,法国DV剧团的线下多人VR互动体验《黑色迷宫》、芬兰虚拟马戏团的AR+VR体验《超感官:虚拟马戏村》等都让人眼前一亮。

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信息快讯网

当VR、AR等技术创新了表演艺术语汇,艺术家又该何去何从?在10月21日举行的艺术与科技论坛上,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专业人士探讨了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问题。

技术派忙着“炫技”,艺术家却提醒“先讲好故事”

新科技带来了表演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在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特设展区、项目创投会,艺术与科技论坛都成了XR技术派的“秀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研发团队和程序艺术家纷纷拿出最新产品,其中不乏画面酷炫的VR影像,也有强化互动体验的浸入式VR产品。业内人士认为,毋庸置疑,VR、AR等技术正带来表演艺术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但一窝蜂地追求新技术,甚至将VR技术当成艺术作品的卖点,反而容易踏入“技术陷阱”。

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信息快讯网

英国好奇指令剧团作品

英国好奇指令剧团CEO杰克·洛(Jack Lowe)导演的《蛙人(Frogman)》结合了VR技术与戏剧,在墨尔本艺术节、挪威卑尔根艺术节、香港艺术节上受到关注;2019年他推出新作《空中盛宴(Gastronomic)》,作品采用AR技术与食物相结合,作品由英国国家话剧院沉浸式叙事工作室委约创作。尽管多次在作品中探索XR技术的融合,但杰克·洛提醒创作者必须关注艺术本体,不要被新技术“看花”了眼。“VR技术只不过是艺术家手中众多的工具之一,表演艺术创作中最关键的还是讲一个好故事。”

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信息快讯网

《蛙人》现场

“2000年我们热烈讨论‘多媒体’,再之前的‘风口’可能是CDROM,但现在这些技术已经淡出了话题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节联合艺术总监吉迪恩·奥巴扎内克(Gideon Obarzanek)认为,单纯以技术来定义内容失之偏颇,因为每一项新技术都有“炒作周期”,当技术发展无法达到它承诺的效果,就会进入膨胀后的低谷期。他透露,澳大利亚一项投资150万美元的VR项目最近被迫搁浅,因为专家评估它无法如预期那样展现出城市真实的一面。“普通观众并不在乎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技术,他们更需要深度理解与体验,并通过作品与艺术家拉紧一道联结情感的锁链。”专家们告诫创作者,不要滥用观众的“好奇心”,如果不能讲好故事,不能在观众体验上做好文章,那么必将自食苦果。

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信息快讯网

墨尔本艺术节现场

尚不成熟的XR技术,也提供给艺术家更多创作自由

新技术融入表演艺术的道路并非鲜花满地,也有荆棘与杂草。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费俊亲历过几次“不愉快”的VR体验,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引起身体不适。“当下市场中仍有部分粗糙的VR产品,让人轻易产生眩晕感。这种不尊重用户体验,甚至践踏身体红线的技术,并不具备实际应用的价值。”他坦承,目前大场景VR技术仍处在游戏领域的探索中,表演艺术方面投入的资本和人才还很匮乏,很难达成商业闭环,更谈不上大规模普及。

专家指出,对VR技术不能盲信,当下艺术家和技术团队不必急于开发终端,而应重视虚拟科技在现实物理空间中的运用,使之成为观众在特定空间里体验交互性的良好载体。“随着新技术不断开拓发展,公众经常混淆各种专业名词,业界不得不用‘X’来概况现有或未来将出现的技术手段,但‘R’(现实)才是最重要的核心。”费俊认为,表演艺术结合XR技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人们躺在椅子上与世界互动,而是让人们回归到现实世界。

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信息快讯网

费俊参与策展和创作的项目

前不久,孟京辉导演的浸没式戏剧《成都偷心》上演,尝试了新技术在剧场中的实际应用。8600平方米的剧场被分隔成168个演出空间,融合了表演艺术、空间视觉艺术、声音艺术、摄影艺术、多媒体影像、音乐、现代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近40名演员在两个多小时展现出各种各样的角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之纲参与设计,他介绍了这台戏剧创作的过程,“导演有固有的叙事方式,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新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但必须服从戏剧表达的传统经验。”

VR会颠覆表演艺术吗?技术派不要忙着“炫技”,艺术家们提醒“先讲好故事”-信息快讯网

《成都偷心》现场

“中国第一部电影拍摄了戏曲《定军山》的片段,新技术就是依托现有艺术样式发展起来的。”王之纲认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VR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还处在实验性阶段,距离完善的技术平台还有一段距离,但艺术家不应坐等新技术的降临。“想象一下,一旦技术达到8K120桢每秒实时渲染,那么99%的行业从业者都会直接进入,替代原有产业,但他们的作品又会奔着同一方向而去。在此之前,艺术家反而拥有更多的自由。尽管像素有点低、传输有延迟,但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作品中尝试融入各种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成果。”


作者:宣晶

图片综合自网络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安话剧院携“文华大奖”获奖作品《柳青》,赴宁参加紫金文化艺术节
在国际艺术节到来之际,上海又有一批文艺新地标灯光亮起
李安,用技术革新拓展电影题材的边界
警惕!3000元几分钟就没了,罪魁祸首却是千里之外的“技术流”保洁员
歌剧界航母集结全院阵容亮相艺术节,斯卡拉歌剧院“一台两剧”驻场上音歌剧院
年近九旬的这位学者型艺术家,为江南文化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现场 | 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名家风采,他们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5G、AI、VR、计算机视觉与犯罪预测防范……400多名全球专家畅谈司法警政刑侦科学
话剧《大国工匠》首度亮相上海,裸眼3D等舞台前沿技术让主旋律更加好看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
上海国际艺术节 | 上海全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全球顶级艺术家纷至沓来
发展“蓝色粮仓”,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沪举行
怎样才够“新锐”?这些艺术家以每个人一整层的作品展示接受观众的检验
朱德决心加入共产党之前去医院干什么?陈独秀为什么拒绝了朱德的入党申请?
独家专访!2019诺奖得主威廉·凯林:希望新发现能预防或治疗心脏病和中风
上海扶青计划“培育型”服务让艺术的未来可期
拼多多乌镇回应“二选一”:友商暗藏技术暴力|乌镇互联网大会
《生物安全法(草案)》提请审议,拟对生物技术谬用等处罚
贫困地区如何缩短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靠信息技术!
艺术节 | 《吉赛尔》误入“移民工厂”,告别浪漫主义的轻盈,显示粗粝的生命力量
首设快闪书店、全新特展聚焦艺术之美,上海国际童书展惊喜袭来
第四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在沪揭晓,全球大奖给了这件作品是因为……
艺术节 | 走出剧场,探索城市艺术表演新空间
最好的女排用最好的技术!电影《中国女排》采用48帧拍摄,部分场景达到96帧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超3000亿元
电影、书画、文学,这位三栖艺术家再“越界”,玩了一把书法与雕塑的激情“摇滚”
艺术节 | “小丑说戏”,白玉兰奖艺术家进校园展现京剧艺术之美
今天开幕的这个青年艺术家百人大展,让人们欣喜地看到申城蓬勃的本土原创力
达·芬奇500周年特展:VR版《蒙娜丽莎》和迟迟不肯露面的《救世主》
在进博会上滑雪?冰雪展区的VR体验不能错过!丨文汇带你进博会上看门道
“8K+VR”​直播将成进博会一大亮点
给人们的心灵撑起一把伞,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也需借力大数据、VR、AI等新技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