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医疗史——读《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

2019-10-27信息快讯网

有生命的医疗史——读《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信息快讯网

▲《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 皮国立著 中华书局出版

皮国立先生新作《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深灰色的封面,体现出冷静严谨的学术品位;龙和狮的图腾,不仅融入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二者爪足相对亦体现出东西方不同视角下医学的对峙与博弈;背景色下各种各样形状不同的细菌,则将宏观缥缈的视线拉回该书写作的中心——细菌史。

该书聚焦近代中西医学的对冲与融合,体现作者在其研究领域的执着,亦体现其对新医史研究方法的探索,通过重层医史研究方法引领我们重回历史,将多方面的因素重新审视,探寻细菌传入之后国人对其种种不同的态度,尤其是中医界对其的不同认知及转变过程,进而启发我们用一个更综合、更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反思这段历史。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研究重置回中医学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探寻中医自身的抗菌史,以其发现式的学术思考、开拓性的学术思维,发现中医学自身存在已久而一直被忽视的这一重要学术命题。

在书中,作者系统梳理了近代史背景下医家学者对于“伤寒”“温病”“疫病”等具有热病性质的中医病种的认知,这一视角非常深刻生动地展示了近代中西医碰撞汇通的博弈过程。面对生死存亡的无奈,只能通过不断反思中医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探求中医未来何去何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西医在抗菌论述前的汇通”“抗菌书籍史——民国中医的外感热病文献”等八个主要章节,反映近代一个学科发展、兴盛,以及衰弱、转型的过程。阅读过程中,仿佛时而置身中西医对峙的现场,时而跟随作者放眼整个中医历史长河,时而又思索未来中医去向何方……品读此书,启发良多,获益匪浅。

史学的研究离不开系统、深入、广泛的文献考证,梳理医学文献中的信息以及各种文献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医学史研究的重要基础,而将其结合不同时代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是演绎、推理、还原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该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东西方医学视角下的细菌史发展及其对医学的发展的影响,亦考虑到西医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社会后的适应、转变与交融汇通。其间不可避免地牵涉大量专业知识,如西方科技发展、细菌学说的形成、中西方疾病分类、中医经典、瘟疫专病论述等学术问题,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综合糅杂。作者通过细致梳理,对其中大量文献进行了深入的考证,此乃该书写作的基础,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书中引用大量医家学术观点,从古代医家张仲景到近代的恽铁樵、余云岫、曹颖甫、陈存仁等;文献广泛涉及中医经典论述、近代学术期刊、法律文献等,材料广泛详实、例证环环相扣、阐释深入。作者尤其强调例证的价值,并指出“若不能以具体的例子来深入探讨中西医疾病观念转化之困难,就易掉入‘理所当然’的推论中,而忽略整个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引导我们从一个更理性、全景的视角反观和思考这段历史。

有生命的医疗史——读《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信息快讯网

细菌致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等特征,人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未感染过此类疾病,在所有疾病发病中比例相当高。在细菌这一概念提出之前,中医的世界里对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以“气”的概念进行诠释:邪气、疠气、天行、时疫等;细菌概念诞生之后,与中医抽象的描述相比,细菌更为直观、更好理解、更易被接受。可以说,细菌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兴盛,引发了对疾病认知方式的重大转型。回顾医学发展史,这一转型无疑大大影响了世界医学的发展轨迹。对于中医学来说,其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更准确真实地反映抗菌史,作者引入了“重层医史”的概念,关注中国文化宗教、哲学、民俗、博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在关联,打破内外史的边界,将文献研究、实际生活、社会政治文化等元素统筹考虑,对于真实构建细菌史这一主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这对于实际研究及学术撰写来说,工作量是巨大的。

有生命的医学史,这一提法非常深刻,是作者在其研究过程中体悟和感知到的,是将医学放置到历史的全景视角下才能遇见的医学发展所呈现出的生命流淌的动态格局。医学史研究价值在于不断探求医学发展的真实轨迹,不断完善医学史发展的整个版图,然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在于以史为鉴反思过去,以便更理性、更客观地探求未来医学的发展。如此则能在各种思潮、政治环境、时代背景、文化差异的复杂视野中,做出更接近正确的判断。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而一直延续下来的文明,中医药学是唯一一直使用至今的中华文明代表,这种文化的延续与使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放眼人类古文明大量的断层与消亡,我们应该更加珍视与敬畏,更用心地去呵护与传承。


作者:李海英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他尝试从染料中研发抗菌药物,用3岁亲生女儿做人体实验,最终斩获诺奖却被国家拒收
有人把老中医的多年心得编成了顺口溜,快来看看有什么秘籍?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送子观音”归绥琪:五十五载学贯“中西医”,半个世纪屡创奇迹
张松在华府 | 叙利亚多方博弈:美国正出局
“绝对不是靡靡之音”——青年巴金如此回击“造谣”
蔚茹水(葫芦河)探源——六盘水流出的三条葫芦河
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引起热烈反响
以球会友 增进团结——上海市政协“团结杯”羽毛球联谊赛举行
世界最丑动物——原本不丑还很温柔?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上海中医药大学及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蔡淦:共和国造就了众多“第一”的中医梦
沪上名医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李福伦:成就感来自患者的康复
90后中医学子毕业后入藏工作,她说:高原山区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上海中医大“大医精诚”党课开讲
沪上名医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研究员张莉:做喜欢的事就会百分之百投入
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你听过报童歌吗?穿越回十七世纪后,一睹近代历史的第一版底稿:90件中外报纸原件今起在复旦大学展出
“傻公子”的藏书人生
为全球变暖开出经济学“药方”——读《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
维护国家密码安全 促进密码事业发展——国家密码管理局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答记者问
他是一个“全能”的戏剧教育家——古虞夫子百年祭 | 叶长海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写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
在虚实之间左躲右闪 ——读《聊天记录》
这个门诊静悄悄,除了医患,还有一个翻译……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助聋门诊开诊
上海全面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25家医院承担新任务,四大中医医联体同步启建
中医在海外就这么牛!“上海牌”海外中医中心每年服务17万人次,“洋粉丝”为何爱中医?
江湾记忆 | 铁路与近代江湾的缘分:火车走进国人视野的第一站
保持中医“姓中”,形成中医药发展整体思路!上海中医药系统热议全国中医药大会新精神
“养命之良药”能否用于当代?上海中医药大学携手九州通医药推进创新药物开发
视频 | 黑胶唱片视听、中西乐器快速入门,进博会“音乐午茶”每日互动等你来玩!
中医西医绝不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国医大师陈可冀:中西医联手开创“心”希望
3岁男孩意外跌倒,取出玻璃渣后以为一切太平,二次就医的X光片吓坏医生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