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和他的团队,创建了个体化急性脑卒中CT检查方案,将溶栓前影像评估从90分钟缩短至45分钟,优于国外同期报道;在导师带领下,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建立3项新技术,成功解决多个难点,提高了国内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整体水平。
细节是成功最关键的部分
华山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中,医生都会有医者、师者、科研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张军师从我国著名影像医学专家耿道颖教授,治学严谨是耿老师对学生的第一要求。
耿教授经常说治学严谨首先体现在人品上是诚实,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准则;其次,要注意细节。医生看片子要注意细节,诊断要注意细节,做事要细节,做科研要细节,细节是成功最关键的部分。
因此,她要求学生看那些片子,几百多张,得一张张看,否则忽视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漏掉一个诊断,这与病人的安危息息相关。尽管与学生关系融洽,倘若学生在这一原则上没做好,都会受到耿教授的严厉批评。
如今身为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张军同样继承了导师的风格,要求学生们和带领的亚专科团队成员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上都要有严谨的态度,工作中的每个计划、每个实施步骤都要考虑周全,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一种责任,需要时刻提醒自己。
每天看几万张图片,练就“火眼金睛”
对很多患者来说,医院的放射科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穿过自己的身体,然后通过仪器设备的转化和放射科医生的“火眼金睛”把检查部位看清楚明白。在华山医院,CT在扫描速度上最快可达到每圈扫描仅34毫秒,而检查结束后,医生需要短时间内从数百上千张图片中发现病灶,判断病变性质。
昨天,记者来到了华山医院张军工作所在的地方——放射科。在这里,张军每天要看几万张图片。“你看,这很小的一点就是病变的地方。”在其中一位患者的影像图片中,张军很快指出了病变位置。
“不仅要盯着看,还要迅速找出病变位置。”张军告诉记者,放射科是24小时运转,与一般的上网看电脑屏幕不同,医生要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脑屏幕看,很多人都得了“干眼病”,甚至视力下降。
但是,为了患者的安全,即便是盯屏幕盯了两三年的放射科医生也没有签署报告的权力。“至少需要达到副高级以上职称,练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才可以签署报告,这都是为了患者的安全着想。”张军表示。虽然这项工作有时候很“无趣”,但是责任重大,他们从来不敢疏忽。每当发现一个病灶,患者能够因此得到及时治疗,都会让张军很有成就感。
同时,影像科医生还是外科医生的“眼睛”,在黑白世界里可以洞察疾病,并指明治疗的方向。几年前,一名外地中年女性病人因一侧手脚活动不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内占位、无法明确性质,慕名前来找张军会诊。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磁共振图
片,张军诊断为脑内的恶性肿瘤,并且要对乳腺、肺部以及胃肠道等多部位器官进行排查,经过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在病人结肠部位发现了另一处的肿瘤,及时发现多部位肿瘤,为病人的早期外科手术成功治疗赢得了时间。
“时间就是大脑”,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时间就是大脑”,如何实现快速、早期诊断,指导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及时治疗,并对疗效及预后进行无创的预测评估,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张军一直在思考,如何和疾病抢时间?
张军作为脑血管影像组号长在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开通上发挥了引领作用,开通了急性脑卒中影像绿色通道。
他和团队创建了规范合理有序有效的个体化急性脑卒中CT检查方案,一次检查取代了过去三项检查,节约了医疗费用,缩短检查时间。该技术将溶栓前影像评估从90分钟缩短至45分钟,较国家卒中登记中心的溶栓率提高近6倍,优于国外同期相关报道。
张军觉得工作中最大的鼓励就是看到多模式影像指导下的脑卒中溶栓治疗项目成功的开通了一根根闭塞的血管,减少了病人的致残率、致死率。急性脑中风的发作有时发现不及时、有时表现不典型或被耽误,准确寻找到发病的责任血管和可挽救的脑组织是急性脑卒中影像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整个团队需要365天24小时随时待命。
支援云南腾冲,“既授以鱼,亦授以渔”
除了临床工作、科研工作外,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张军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2013年,张军作为援滇医疗队的一名队员对口支援云南腾冲,医疗队荣获2012-2013年度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先进集体。
“因为那里的病人需要我们,我就来了。”因为张军他们的到来,使得腾冲县的老百姓第一时间发现疾病,可以享受与上海三级医院同质化的诊断服务。
然而对于医疗队员来说,援助是有期限的。援滇医生不仅仅给当地送去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教帮扶,为当地医院培养了技术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刚到腾冲县人民医院的时候,那里刚刚引进一台核磁共振机器,但是当地的医务人员根本不会使用。张军耐心地从头开始教,早上制定读片制度,遇到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张军就和他们一起会诊。就这样,张军为腾冲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批放射科医生。
一直到现在,当地医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还会在微信上将影像图片发给张军,向张军咨询意见,而张军则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复。“要实现‘精准帮扶’,临床带教是最重要的手段。”事实上,张军他们也确实做到了“既授以鱼,亦授以渔”。
名医简介
张军: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卫计委团委副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委书记。兼任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缺血性卒中规范化诊治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青年英才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专委会委员。
获欧洲放射学会“Jo Li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9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25篇,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一轮”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作者:顾金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