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安魂曲》后再入《孩子梦》,戏剧带来沉重的话题,也让灵魂轻盈
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由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创作,北马其顿共和国比托拉国家剧院呈现的话剧《孩子梦》明晚起将正式亮相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这是一首关于寻觅与救赎的长诗,被誉为以色列最具诗意的舞台作品之一。年轻的新锐导演伊泰·德荣不仅用水造了一片孩子梦中的“海”,同时采用了影像与戏剧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剧作家汉诺赫·列文深邃的精神世界。
近年来,中国观众已经逐渐熟稔“列文”这个名字了,这位以色列国宝级剧作家有着强大的洞察力和和令人着迷的诗意。由他创作的话剧《安魂曲》曾两度来华,优雅与残酷并存的戏剧美学,为中国观众带来心灵的震颤,被列为“一生不得不看的戏剧作品”。《孩子梦》同样是他戏剧美学的延续。
汉诺赫·列文一生共完成了56部戏剧,直到生命末了,还在特拉维夫医院的病床上为他最新的剧作《发牢骚的人》试镜。《孩子梦》以“圣路易斯号事件”为历史背景,列文以天才的笔触将绝望的真实,以诗意的方式娓娓道来。1993年,作品在以色列国家剧院哈比马首演。它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他母亲逃往遥远又未知的路途的故事,孩子死了,但死去的孩子仍坚持着救赎和复活的信念。
诗意、残酷,与死亡紧紧相连。关注列文和以色列戏剧的学者一致认为,他的独特性与个人命运及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将所有现实世界的真实,冷酷无情或背道而驰地表述出来,成为他剧作最大的特征之一。
在《孩子梦》中,列文仿佛毫不费力便营造了一副“梦与现实”的对比图。一面是唱着童谣的孩子——“夏季已至,天光正灿,久违的喜悦洒满。日头高,夜色远,何故心生不安?夏不憎长,命只嫌短。”一面却是拒绝难民上岸的冰冷的现实——“叫文明世界的人都见识见识我们仅有的资源——我们的眼泪!”
一面希冀着母亲的怀抱和微弱的希望——“是的,妈妈,告诉你个秘密:只要你的怀抱还是暖的,我的希望就不会冷掉…”,一面却只能接受无奈的结局——“我们是世上最安静的孩子。我们是死去的孩子。”
列文用其语言的诗感韵律和作品呈现的空间感,与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形成强烈对比。只言片语,让沉重如鲠在喉。
戏剧评论家米海尔·亨德尔扎兹这样评价:“在列文的所有作品中,他都将社会分解开来详加描述:那种粗糙、那种不敏感、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倾向、那种压迫感、那种贪欲、那种不宽容与残忍……今天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种情形不能在汉诺赫·列文作品的某一段落找到自己的缩影”。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对话剧作品的选择始终保持艺术与审美的双高口碑。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汉诺赫·列文的作品能给观众带来通识的感受,同时他诗性与残酷并存的内核,也具备动摇观众的惯性理解,引发思索。将这样高品质的话剧作品推向市场,推向观众,是文化广场一贯的选戏动力与追求。”
此次《孩子梦》的演出将由北马其顿共和国的比托拉国家剧院呈现。导演伊泰·德荣是以色列年轻新锐导演,他与合作伙伴、视觉设计欧米瑞·罗森布鲁姆一直致力于戏剧艺术的融合与拓展。他第一次读《孩子梦》时还在上高中,鼎鼎大名的列文,对于当时梦想着成为戏剧人的他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偶像。德荣说,列文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几乎不可能在舞台上完全演绎出来,这是最具挑战的部分。“第一次阅读剧本时,似乎就已经清晰地表达了所有东西,没有隐藏任何含义。就像梦一般,一切都在美丽的诗歌中倾涌而出了。”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