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世界 | 开港160年,沉淀了横滨独特气质

2019-11-18信息快讯网

行走世界 | 开港160年,沉淀了横滨独特气质-信息快讯网

▲日本,横滨|视觉中国

要说领开放风气之先这点,横滨和上海还真有点像。

在沪横滨人说上海临港新片区很顺口,张口就来“臨港新区(りんこうしんく)”,是因为他们有个臨港パーク(临港公园),抬头就能望到横滨地标塔。

走在港未来21地区,开放包容之风扑面而来。原是临海的造船基地和铁路用地,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开发,改头换面,林立起了以横滨地标塔为首的大规模商业设施、酒店公寓、商务中心等,现已变成最具横滨代表的城市景点。

距此不远的山手地区是横滨开港后外国人的居留地。当时外国人居住的洋馆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毁于一旦,但大正末期和昭和初期建造的房子迄今还都保留着。意大利山庭园、外交官之家、原英法驻屯地丘公园、日本最早天主教教堂横滨天主堂等洋溢着异国风情。不禁让人想起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来航,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4艘舰船用武力逼迫日本打开了封锁200多年的国门。6年后,依照《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横滨开港,日本对外贸易正式开始,自此走上国际化道路。

今年是横滨开港160周年。难以想象,166年前与美国签订条约时,毫无国际法知识的“未开国”,之后运用先进科技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东京湾区经济奇迹,当中的“横滨经验”不得不提。

东京湾的发展,最初是从东京的大型重工业以及为其供应零部件的中小工业地带起步的。工业上依靠东京的物资进出口,横滨负责与海外交流。伴随重工业的发展,横滨港承担了钢铁、石油、造船等大型工厂原材料的海运功能。

到了20世纪70年代,横滨的海岸线几乎都被埋掉,成为重工业基地,即“京浜工业地带”,是日本最重要的产业据点。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后半期,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严重的公害问题,以人口激增的大城市横滨为首,生活在大都市的女性从母亲的立场发出“为了子孙后代”的抗议。横滨市才真正开始研究针对市民健康、文化生活的对策。

1964年东京奥运会那年,发电厂等排污企业与横滨市缔结协定,答应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接受政府监督。这个应对公害的协定被称作“横滨方式”在全国推广。该方式的优点,在于不是淘汰污染企业,而是使其最大程度地做出努力并接受监管,进行彻底改良。当时那些公害企业现在都变成了环保企业。

现在横滨的两大产业是汽车零部件和半导体设计。汽车零部件方面,聚集了以日产为金字塔顶尖的大型供应商。半导体产业方面,东京和川崎市布局着东芝、NEC、富士通等大公司,而在新干线途经的新横滨周边,集聚着一旦问题发生就可以乘坐新干线飞奔到全国各地的小型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当时,横滨市经济局提出IT产业集群的构想,把小型芯片设计公司集聚在新横滨附近。现在,横滨市有超过3500家半导体公司,可谓达世界之最。

行走世界 | 开港160年,沉淀了横滨独特气质-信息快讯网

日本横滨日产汽车总部。视觉中国

这里不仅有可以实现理想芯片设计的各种信息,还不断诞生来自世界的有关自动化运转、汽车、光学机器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下游企业研究所。横滨的营商环境优越,设立了横滨全球商务支援中心,对大规模投资提供减税和补助金最多达50亿日元(约3.1亿元人民币)。中国的华为、联想、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也都在此设厂,还有凤凰光学、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来自上海的企业。

故旧不遗,宾至如归。横滨是上海的第一个友好城市,平成元年为纪念双城缔结友好城市15周年,在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的日本传统建筑名园三溪园中,横滨专门设立了上海横滨友好园,以上海市花白玉兰命名的玉兰厅为中心,通过庭院和曲桥连接,把六角形双层屋顶湖心亭巧妙布置在池中,使中国江南式样建筑与日式传统庭园相得益彰,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这就是横滨和上海让旅人感到相通的城市气质:兼容并蓄、开放包容、连接东西、敢为人先。

作者:温潇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陆益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