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你说我记”的窠臼,这套口述历史丛书记录带你重返历史现场

2019-11-21信息快讯网

突破“你说我记”的窠臼,这套口述历史丛书记录带你重返历史现场-信息快讯网

口述历史作为文献史料的有机补充,因其从个人际遇和感受的角度反映宏大叙事背后被遮蔽的历史侧面的独特价值而广受关注。近日,《阮仪三口述历史》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4年内连续推出的第18种专著。

记者从日前在市政协召开的“口述历史与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市文史馆口述历史丛书研讨会”上获悉,第五辑已在编撰中,包括:《龚继先口述历史》《尚长荣口述历史》《胡荣华口述历史》《曹雷口述历史》《胡守钧口述历史》和《朱玉成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由历史学家、学者访问曾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留下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生动再现当事人的心路历程,这种搜集历史的方式,益于详史之略、补史之缺、纠史之偏。” 在历史研究领域耕耘多年的熊月之曾以极其精炼的词句概括口述历史的独特价值。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建馆66年来,馆员遍及文化历史、金石书画、新闻出版、教育学术、戏剧电影、医学体育等多个领域,他们多为业界翘楚,造诣深邃造、成就杰出,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为了充分发掘这批群体所特有的珍贵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历史学家姜义华和熊月之联袂担任主任。中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十位文史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有条不紊地启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编撰项目。从2015年10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第一辑以来,基本保持每年一辑、每辑4至5种新书的频率,已经面世的四辑18种口述历史的讲述者中,或为名门之后如杨杏佛哲嗣杨小佛、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小校经阁主人刘晦之之孙刘耋龄、杜月笙之子杜维善;或为学界翘楚如邓伟志、陈绛、邹逸麟、姜义华、林丙义、阮仪三;或为艺坛名家如颜梅华、汪观清、胡振郎、吴彤章、高云龙,还有一代名伶童祥苓、资深影人沈寂和宗教领袖曹圣洁。他们斑斓多彩的人生经历加上16位学有专长的撰稿人抽丝剥茧、寻幽入微及生花妙笔,使得丛书内容既有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更有历史认识价值。

正如著名口述历史专家定宜庄所言,口述历史并非树碑立传,而是记录大时代下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比如,期颐之年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杨小佛,同宋庆龄、蔡元培、鲁迅、胡适、黄炎培、宋子文、唐腴胪、林语堂、徐荷君、赵叔雍等名人有过交集,一生跌宕起伏——15岁亲睹父亲杨杏佛遇难,八一三事变当日曾与炸弹擦肩而过,死里逃生,1948年目睹了人类史上最大的海难——江亚轮失事,1950年亲历解放嵊泗列岛。因此, 《杨小佛口述历史》一书反映的诸多内容,提供了再无他者可以取代的“目睹耳闻”。

突破“你说我记”的窠臼,这套口述历史丛书记录带你重返历史现场-信息快讯网

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一生与中国现代京剧的兴衰紧密相连。观众多对他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的英姿飒爽的杨子荣印象深刻,却鲜少知道幕后的童祥苓在学艺路上的艰辛与伤痛。

童祥苓8岁投身梨园,专工老生,经多位名师传授,打下了深厚基础,并很快唱出名气,小小年纪便有“铁嗓钢喉”美誉。1955年,20岁的童祥苓正式拜马连良为师,戏路越来越宽。后经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邀请,以童祥苓为主干的童家班南下,在上海成立了以童家班为班底的上海京剧二团。童祥苓与其二哥童寿苓、四姐童芷苓、小姐童葆苓一起使“童家班”扬名京剧界,这其中浸透了无数汗水。

童祥苓刚到上海时,演的是《四郎探母》等传统戏。“四姐有她的想法,要创造童家的风格。”童祥苓在书中回忆说,童家班以新编历史剧为主,推出了《红楼二尤》《金玉奴》《武则天》等戏。到了1963年,童祥苓争取到了去国外演出 《白蛇传》的机会。“脑袋里总绷着一根弦,当时每晚演出3个武戏,有时加上白天就等于6个武戏,翻跟头的演员经常累得下场就蹲着吐。”童祥苓作为武戏主力,有时疲劳得连眼都睁不开,就只能不停冲浓咖啡提神,睡眠少得可怜,有时上一个戏下场了,马上洗脸再化妆,赶着下一个戏,他感叹,这黄油面包也不容易吃啊!

最近引发史学界和出版界强烈关注的《杜维善口述历史》一书亦是一本以细节见长的佳作。旅居加拿大温哥华的杜维善已届耄耋之年,父亲杜月笙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本人长期侍奉父母辗转多地,博闻强记。他从个人亲历和见闻,以及从母亲姐姐、亲友长辈、师尊父执等人传述所得,对杜月笙的家庭身世、童年经历、社会活动、人脉交往,特别是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张学良、吴俊升、朱启钤以及章士钊、杨度、戴笠、黄金荣、张啸林、顾嘉棠、陆京士、朱学范、王新衡、吴家元、李裁法等各色人等的表里关系,提供了许多可资参考的细节。书中有关杜月笙衣食住行、日常起居、文化生活、情趣嗜好、情感取向、行为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儿女教育、幕宾执事,还有杜家后人的去向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讲述,纠正了不少图书影视剧和坊间网络的讹传,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杜月笙其人其事的认知。

口述历史的一大难点,是如何真正实现口述者与访谈人的良性互动,突破“你说我记”的窠臼,形成可信度高的真实的口述史料?上海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据透露,该丛书策划伊始,即恪守口述历史征集途径和开展过程的规范性。凡列选书目,盖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先根据相关原则选取访谈对象。征得同意后,由中心约聘的撰稿人拟定采访提纲,经中心审议和口述者认同后付诸实施。访谈结束后,由撰稿人在文字笔录上对比录音、影像的基础上整理成文,最终由口述者本人修订定稿,因此丛书独特的史料价值得到业界高度认可。《邹逸麟口述历史》撰稿人、曾任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的林丽成在后记中感性地记录她的访谈心得:“潜意识中,如果邹先生所愿披露的只是学术权威的体面人生,我就得发掘一位长者的悲喜人生;他若想不食人间烟火地维护那份“圣人情结”,我就得柴米油盐儿女情长地让他吐露真言实情”,唯有这样,才能更完整更贴切地体现和保存口述历史的独特价值。除了让口述者抛下顾虑敞开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外,她还花了大量工夫对口述内容加以补充,如以加注形式附录对相关事件的其他当事人、知情者的采访或图书文献,以补口述人所不知详或所不愿谈者,方便读者参照。正是口述者与撰稿人的双向努力和探索,成就《邹逸麟口述历史》的特殊价值,书中许多门径性的指点和富于细节感的回忆,为学科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突破“你说我记”的窠臼,这套口述历史丛书记录带你重返历史现场-信息快讯网

上海汾阳路普希金铜像、吴淞陈化成塑像等的创作者高云龙,曾是白色恐怖中长大的“红二代”——父亲金学成早在大革命时期经侯绍裘、林钧介绍入党,亦是奉贤最早的中共党员,亲历五卅运动、策应北伐、组织奉贤浦东盐民暴动、“四一二”后地下斗争,敌伪时期坚持抗日救亡,抗战胜利后按照党的指示创办日文版《改造日报》,从事对日俘日侨的宣传,内战时期团结工商界人士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个经历丰富、人脉广泛的人物,而且在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但遗憾的是迄今没有完整的传记传世。由上海档案馆研究馆员陈正卿先生的《高云龙口述历史》一书中有关金学成的史料不仅填补了这个空白,而且所提供的内容或得自口述人亲历亲见,或得自他帮助父亲撰写材料聆听回忆,切实可靠。此外,高云龙亲历中央美术学院暨雕塑研究所的创建和早期历程,对当时美院的教学风貌、课程设置和管理体制,对徐悲鸿、滑田友、王临乙等诸多艺术大师、学者各具千秋的教学特色和为人处世,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碑浮雕等本人参与的传世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等,都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口述历史作为文史资料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历史当事人口述收集的文史资料,历史当事人以亲历或是参与者的身份,重返历史现场,通过口述叙述,具体生动地披露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充分呈现历史的鲜活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飞德在“口述历史与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市文史馆口述历史丛书研讨会”上透露,从建馆伊始,市文史馆便启动了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目前该馆库存的文史资料有将近3000篇回忆录,2000多万字,编辑出版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突破“你说我记”的窠臼,这套口述历史丛书记录带你重返历史现场-信息快讯网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福州船政文化口述历史计划”启动,开拓船政文化研究空间
第三本南京大屠杀口述史系列丛书即将推出 2700多份口述证言档案藏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进博会展期供需对接会现场翻译口述:6分钟签下首单背后的故事
历史突破!首个中国抗癌新药敲开美国FDA大门,疗效有望超过国外同类药物
支起法律“保护伞”,维护“老品牌”的“历史与乡愁”
“孙杨暴力抗检案”|孙杨母亲后悔没有报警:“该让警察记录真相”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巴西金砖峰会全记录
历史的记忆不会被湮没——在布拉格重新展读《绞刑架下的报告》
第二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今天启动
“活”在城市更新之中,是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
全国近50所高等美院的500余件文献将集结申城,述说新中国70年美育走过的难忘历程
长三角文博会 | 原创剧目、互动装置、文创产品推陈出新,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展区引人瞩目
CBA | 易建联登顶CBA历史得分榜,他的伟大不止天赋
普京称美国企图遏制中俄是大错特错,中方高度赞赏:美方在开历史倒车
《外交风云》荧屏呈现新中国外交历史,唐国强领衔主演燃爆你的爱国情怀
手术中发生地震,监控记录下这样一幕……
王健等:三个历史长周期叠加,带出世界“大变局”|嘉宾新著先睹53
别让“科技感”遮蔽了老建筑的“历史感”!专家:与其看墙上的显示屏,不如直接看墙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