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洋泾中学让教学从“被动”变为“主动”

2015-10-19信息快讯网

 

上海市洋泾中学让教学从“被动”变为“主动”-信息快讯网

以“负责”为校训的上海市洋泾中学,将学校核心文化渗透在课程的丰富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中。如果说,“责任教育”是一种更多地带有德育内涵的品格教育,那么以“负责”为核心的三大课程系列架构和以导学案的编写及其实施为抓手的教学变革,则是将“责任教育”融入校本课程的具体探索。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蓝本”;教学,是课堂生命的“细胞”。洋泾中学将“责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的全环节,富有创意的构架和基于科学的实施,体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优化教学的亮色。

目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大课程主题,形成了洋泾中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科技等10门学科新授课导学案全部编出。所有新授课导学案都经过两轮以上的修改。有的学科还编写出了复习课导学案。“学生”“活动”“过程”和“方法”是导学案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其突出的亮点和特色。导学案走进课堂教学已成为洋泾中学课堂教学的常态。

珍贵画面 从“教案剧”到“导学案”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而这种“教学固态”在洋泾中学被打破了。如语文老师为《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设计的导学案,包括课前:预习案。内容为:1.查找“读书”格言,并选择你认为最好的5则抄录下来。2.阅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圈划出来,并写出感动的原因。课中:教学案。活动一:观看专题,走入文境;活动二:咬文嚼字,解析文“题”;活动三:诵读品味,领悟文“理”;活动四:体验文“情”,探究文“法”;活动五:拓展延伸,强化“读书”。其中“活动五”有三个环节:1.分组交流课前抄录的读书格言,每组推选出最佳的2则抄写在黑板上。2.全班通过举手表决评选出5则最佳格言。3.仿照5则最佳格言,每人创作2则读书格言。课后:巩固案。内容为:1.给喜爱的某位作家写一封信,求教读书之道和做人之理。2.用课文第4段介绍的读书方法精读一位作家的作品。

这种激发生命活力、焕发生命光彩的导学模式,让教学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三大主题 “负责”背景下的课程建设

洋泾中学的课程建设基于学校“负责”的核心办学理念,由此确定了培养目标:“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负责”是一个普通的词语,却揭示了人的主体性之所在。人为什么对这个世界负有责任?因为人是这个世界的主体。正是在这个高度上,学校确立了“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三大课程主题,它内涵着对人的基本认识:人是自然的主体、社会的主体、自我的主体。

为此,洋泾中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是:人与自然系列——掌握自然科学思维方法;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探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能力。人与社会系列——认识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规律;树立社会理想,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人与自我系列——认识自我;热爱生活;形成自我发展的意识,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洋泾中学基于办学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需求,立足文化育人,走“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之路。学校已开发的20多门的精品课程,涵盖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形势下,洋泾中学致力于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群的建设。学校在85年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友中涌现了一大批科技精英,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程资源。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承担了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单位项目,建有工程技术教育中心以及天文台、纳米与原子物理、激光、机器人、创造发明、无土栽培、TI图形计算器、计算机三维动画等40多个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上海激光协会、上海核能研究所、上海原子能研究所、上海天文台等科研单位在学校设立了实验室和教育基地,开设了20多门科技创新类选修课程,组建了10多个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越的时空条件,促进了一大批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洋泾中学选择《工程创意设计与制作》、《机器人创意与设计》、《单片机设计与应用》等项目建设并形成学校创新素养培育课程群,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和“育负责任的学生”的办学理念。

导学为先 “负责”内涵下的教学优化

可以说,导学案的产生,是洋泾中学教师负责任的体现,也是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上的智慧担当。

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实现从教向学转变,成为导学案的“案底”。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是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循环教学结构”的前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变革的基础。

导学案,即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方案,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或一课时为单位编制,一般1-3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加强教学诸环节的有机联系,优化课堂教学的实现条件,导学案的设计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为基础。

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教学案和巩固案三个部分。

预习案,是具体指导并检测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知识准备”、“预习要求”、“预习内容”、“我的疑问”等。

教学案,是教师根据对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的预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与流程”。具体内容包括“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当堂训练”等。

巩固案,是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活动安排。包括“补充练习”、“拓展活动”和“我的质疑”。

洋泾中学共编写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科技等10门学科共48本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打磨,臻于完善,部分学科导学案已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导学案编写与实施中,全校教师接受了一次新思想、新理念的洗礼,专业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了导学问题设计的能力;二是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能力;三是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四是提高了教师之间分工合作的能力。

以学为主 “负责”引领下的自主发展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是洋泾中学以导学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总原则。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师生教学行为的变革,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化为现实的行动。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学之后产生了疑问,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组织学生讨论,从而解决疑问,完成教学任务。“以学为主”指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越俎代庖。

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呈正相关。换言之,教师教学行为决定了学生学习行为。以导学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合作式、采访式、主题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常态。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普遍达到了六个学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表达;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学会动手操作、实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地活动起来,学会动脑,习惯动脑,喜欢动脑,真正由“学会”变成了“会学”。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业负担整体没有增加,有些学科反而逐步减轻学业负担,这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潜能开发了,效率提高了。

微言录 在课程教学上发力

■张少波

教育是一门科学;办学是一种探寻。本着“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的办学宗旨,洋泾中学始终将课程建设置于极高的地位,予以精心的架构;始终将教学视为生命,予以周到的培育。

以三大主题为框架的课程体系,以导学案为主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以“负责”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再现,也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情怀。

创新课程体系丰富生命体验,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习品质,是学校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新理念,使课程逐步变成了愉快、轻松、和谐的“学堂”,变成了师生思想交汇、情感交流、心灵交融的精神家园。这样的课堂给予了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和生命体验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程教学上发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为特级教师、上海市洋泾中学校长)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