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越来越能干,人类是否还需要劳动?专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体力劳动的价值!
▲曹杨二中学生在劳技中心学习车床操作技术。 (曹杨二中供图)
编者按
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思想道德建设新成效弘扬新风正气、提振人民精气神。在上海,大中小学校纷纷将劳动教育作为“育新人”的突破口。
步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也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当下,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一部分人对劳动的理解依旧过于狭窄,将其简单等同于从事粗重的体力活。有时候,部分家长甚至老师对于劳动,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过分看重智力、夸大脑力劳动的重要性,常常在不经意间轻视体力劳动,甚而忽视了简单劳动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作用。
教育本应“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无论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还是高素质劳动者,劳动教育都是铸魂育人的关键环节。面对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在青少年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尽快补齐劳动教育这块短板,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十分迫切。本报即日起推出“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系列报道,重点关注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
“同样是做社会实践,如果让学生去银行或律师事务所,家长和老师都觉得挺好。但如果让学生去居民小区打扫卫生,有的家长就会质疑,为什么要让孩子从事简单的、低层次的劳动?”上海市沙田学校校长眭定忠分析,崇尚劳动的社会环境已经和过去不相同了。如今很多学生家长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一代父母的成长中,学业是首要的,应试竞争空前激烈,家务往往都是由父母代劳,造成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因此,当他们成为父母后,对孩子的智育格外重视,劳育意识则十分淡薄。
到社区打扫卫生,学生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调研收集到的反馈情况看,有些情况亟需引起重视。比如,一部分学生比较抵触,坦言“不愿意参加简单劳动”,认为学不到东西;一部分学生比较欢迎,原因是“同样做社会实践,简单劳动就能拿到学分,挺不错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折射的心态其实是一致的,即不想从事太辛苦的劳动。
在大学,不少学生的求职心态也很“微妙”。比如,有的大学生对“好工作”的定义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简言之,他们在潜意识里,就是希望找一份远离体力劳动的工作,似乎更倾向于从事劳动较少、相对清闲的工作。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以此为例,剖析劳动教育相对“弱势”的深层次原因:在当下社会,脑力劳动被过度强调,相比之下,体力劳动的价值被忽视了。受外界环境影响,从事体力劳动时常难以激发青年学生内心的崇高感和光荣感。在他看来,这是今天的学校教育必须纠偏的现象。
机器越来越“能干”,人是否还需要劳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劳动教育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现代家庭中,这种机会也在天然地减少。
沪上一位初中校长颇有感触地说,过去很多父母在家必须要做饭,这是每天“逃不掉”的家务劳动;如今的年轻父母,只要工作一忙就叫外卖,家里灶头不开火更是家常便饭。另外,一些智能家电的问世,从扫地机器人到擦窗机器人,机器正逐渐取代人的劳动,这在客观上让青少年从事家庭劳动的机会大大减少。
未来,当机器能够替代人类从事更多劳动后,我们是否还需要劳动,应该如何劳动?
“今天所倡导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给孩子传授劳动技能,也不是一味去让学生干体力活。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有新的内涵。”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邱伟光认为,诚实劳动、爱岗敬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步入新时代,劳动教育之所以显得更加重要,是因为劳动能告诉年轻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即便将来从事高技能劳动或高强度脑力劳动,年轻人也需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唯此才能获得基于专业的创新能力。
让更多青年人在实践中体悟劳动的成就感
在一些学者看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当务之急是找到新的工作抓手,为劳动教育“赋能”。
比如,垃圾分类“新时尚”完全可以纳入劳动教育。虹口区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使劳动教育不停留于口号,让各个学校有具体推进的工作抓手,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十分必要。虹口区这两年就针对中小学段的学校劳动教育,制定了一体化实践的方案,为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小学生以培养习惯为主,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到了初中,学校通过组织义卖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意联想;高中阶段,就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们环保、绿色观念。“在学校帮助孩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回到家,孩子就会成为新时尚的推动者,在社区,又会成为志愿者。”这位负责人介绍,有了一体化的设计,有的学生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课题,有的则萌发了创新创业的新方向。
“劳动的成就感是从实践中体悟出来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教授认为,高校在发挥课堂教育育人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应该有机纳入劳动教育。近年来,二工大注重把劳动教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取得了积极成效。刘文说:“我们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些都是今天劳动教育所应承载的丰富内涵。”
作者:樊丽萍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