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本土企业更受海归青睐

2015-10-19信息快讯网

文汇网讯 (记者 周其俊) “创业型”本土企业正越来越受到海归青睐。这是日前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在沪举行的第六届留学人员职业发展公益论坛暨“百城同台”海归人才招聘会上传出的信息。随着本土企业的迅速崛起,品牌知名度、行业领先度以及薪资水平大幅增长,特别是电商、“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创业型”本土企业越来越受到海归青睐。据统计,虽然大多数海归期望就职于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但实际有超过一半的海归最终就职于民营企业。

度过职场适应期的海归更具竞争力

作为沪上最有影响力的留学人员组织,主办方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上海千人计划专家于兵表示,随着留学人员回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归国人数的差额在逐年缩小,海归群体正成为推动中国未来的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人才库,需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帮助海归人员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让更多的海归安心回国就业。

然而,海归人才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在企业的用人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劣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现场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显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眼中,海归的优势是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外语水平高和适应能力强。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感觉海归的劣势是,好高骛远、太不稳定易跳槽、盲目自信和团队协作能力差。现场有招聘企业负责人表示,有的海归由于自身具有优越感,在自我评价方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存在差别。

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学群体,海归早已褪去“精英”的光环。苗绿博士指出,对于用人企业而言,在筛选人才初期,相关的经验比一纸文凭往往更有说服力。度过职场的适应期,进入上升期后,海归的竞争力将远远大于国内毕业生。

青睐“创业型”本土企业 选择多元化

此次的招聘会吸引了500余名海归求职者参加。在求职意向方面,较前几届的招聘会相比,海归学子不再只关注外企,“择业型”求职理念逐渐向“创业型”转化。近两年,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品牌知名度、行业领先度以及薪资水平大幅增长,特别随着电商、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创业型”本土企业越来越受到海归青睐。据统计,虽然大多数海归期望就职于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但超过一半的海归最终就职于民营企业。

演讲嘉宾、海归出身的51offer首席执行官王影指出,民营企业目前仍是国内就业市场的主力军,随着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更加愿意招聘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海归人才。

从参会的企业组成可以看出,在前几届的招聘对接会中,外企参加比例超过3/4,本土企业招聘的成功率也低于外企。而本届参加招聘的40余家企业中,近一半为本土企业。

现场的信息显示,海归人才的就业选择已逐步趋于多元化。期望从事的行业不仅停留在金融及相关服务业、计算机等领域,已逐步延伸向教育与科研、生物工程、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此外,在海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海归求职者,更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巨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憧棐认为,当前很多优秀技术型海归人才的职业选择,已经指向了创新创业企业,但是技术人才走向管理全方位人才是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需要成熟的心态和理性的思考。如果不清楚是否适合创业,可以先加入创业公司学习和摸索。

资深高管教练、开疆公司创始人吴晓庄女士及几位演讲嘉宾建言海归学子,职业选择要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选择、创业与打工的选择、个人爱好与特长的选择,面对就业的多元化选择,在职业起步的初期就要准确找到自己人生定位的“GPS”。

“海归职通车”驶入“百城同台”快车道

以“海归职通车”为品牌的留学人员职业发展公益论坛已连续举办5年,此次的招聘会的一大个亮点,在于该活动作为全球“百城同台”海归人才招聘会的分会场之一,首次在同一时间与全球100个以上城市,共同搭建海归人才求职招聘的平台。招聘会在北京欧美同学会总会设立主会场,并通过视频连线与全球各线下分会场进行实时招聘互动。预计全球有数十万留学人员关注,线下参加招聘会的海归达万名。

上海作为重要的分会场之一,邀请了中国商飞、腾讯、SMG、西门子、思科、博世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现场招聘,1/3为世界500强企业,涉及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招聘会还联合上海首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漕河泾开发区共同主办、上海临港漕河泾人才有限公司承办,强强合作,增加了招聘活动的专业性和人才对接的针对性。

招聘会当天,现场投递简历千余份,百名海归达成就业意向。

据统计,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6.48万,比2013年增加了1.13万,增长了3.20%,是2001年回国人数的三十多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