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菜篮子工程“三级跳” “互联网+”解决买菜难

2015-10-29信息快讯网

沪菜篮子工程“三级跳” “互联网+”解决买菜难-信息快讯网

图说: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申城正实现菜篮子工程“升级”。记者 陈梦泽 摄

买个菜也有机器人招呼你?这简直是科幻小说描写的生活。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申城正实现菜篮子工程“升级”。

依托“自动售菜机”和“生鲜自助提货柜”两种形式,本市已有社区微菜场349家,分布于除崇明、青浦、奉贤以外的14个区。既方便居民就近买菜,又可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根溯源,还能解决地产果蔬的城乡直销对接。而更有意思的是,有调查显示,智慧菜场的出现,还促使了不少上班族“回归”回家吃饭。而传统菜场,也在加快转型步伐。

从马路菜场入室,如今的智慧买菜,10年间小菜场“三级跳”,马大嫂们也跟着受益。

“马大嫂”能接受卖菜机器人吗?

解决距离菜场较远居民买菜难及食品安全溯源问题

见过自动提款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快递取件箱,你见过自动卖菜机吗?去年以来,沪上有一大波卖菜机器人悄然入市,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买到鲜货,扫扫二维码知道菜品来自哪块田间地头。马大嫂能接受这种买菜新方式吗?

去年8月30日,八部委联合印发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据中国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预计,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有4万亿元人民币。

产地直供价格合适

据市商务委介绍,依托“自动售菜机”和“生鲜自助提货柜”两种形式,这样的社区微菜场在沪已达349家,分布于除崇明、青浦、奉贤以外的14个区。卖菜机器人的表现到底如何呢?

“4℃-12℃保存,自带二维码,扫一扫能知其来历,价格比家门口菜场大概便宜10%,所以现在每天下班我都会从单位买好小菜回家!”昨天傍晚在静安区凯迪克大厦一楼,楼里上班的小白领肖倩正忙着在自动售菜机肚里“扫货”。中午在这台2米高的“大胃王”肚子里,除了各种时令蔬果,还有冰鲜鸡、猪肉、鸡蛋、豆腐等30多个品种,然而现在已经所剩不多。大厦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肖素华告诉记者,因为是产地直供价格合适,加上物业为给“楼宇经济”营造良好环境还适当给补贴,所以每到下班时间这个卖菜机器人肚子里就要几近掏空。

类似于快递自助取件箱的生鲜自助提货柜,“排场”更大一些。在嘉定新城,记者看到了一个由若干生鲜自助提货柜组成的生鲜直投站。它有两组柜子,一组由24个常温柜组成;另一组由30个冷藏柜组成。居民可先办理会员卡,并在前一天晚上通过网站、微信、电话、手机APP等各种方式订购所需物品,第二天凭会员卡只需在保鲜柜感应区上轻轻一刷。“上网啥的阿拉也不懂,但是刷卡总归会咯!”原本去最近的菜场也要花40分钟的蔡阿婆,昨天早上潇洒一刷,她说是女儿帮她办的卡,现在买小菜从下楼到上楼,只要花10分钟。

据悉,目前沪市成熟在运的349家社区微菜场,分别由强丰、厨易时代、食行生鲜、优值供4家企业负责建设,主要有“自动售菜机”和“生鲜自助提货柜”两种形式,主要解决市民“卖菜难”里的三大问题:一是人们特别是老年居民就近买菜需求,二是食品安全的追根溯源问题,三是解决地产果蔬的城乡直销对接问题。

智慧微菜场对接社区

“互联网+菜篮子”,会产生什么效果?据上海市商务委去年通过有关居委会发起的调研发现,约80%的市民欢迎这种全新的菜场模式。另据东方网对上海市民及公务、商务人士的餐饮方式做过最新调查显示:上网买菜和智慧菜场,让回家吃饭又开始在申城上班族里“回归”;“互联网+菜篮子”的新模式,改变都市上班族事业、家庭难以两全的困境。

因为这些自动售菜机和生鲜自助提货柜,瞄准的都是距离菜场比较远地区居民买菜难的“痛点”,或者城市老龄化背景下不太走得动的老年消费者。对此,光明都市菜园总经理杨学军认为,“所谓菜篮子工程升级版,就是运用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手段,做到在任何时段、任何地点,都可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登录网上菜园,从中选购各式各样的生鲜食材和食品,并由专门的冷链物流团队直接、迅速地配送到用户指定的地点”。而市商务委方面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创造条件、优惠政策,培育和拓展食用农产品产业链一体化配送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各类智慧微菜场与申城社区的对接。

记者 胡晓晶




传统菜场与智慧微菜场有益互补

下班回家,掏出环保袋,到菜市场溜达一圈,跟熟悉的菜摊老板唠唠家常,顺便买一斤毛豆、几个番茄、称半斤肋排、被送几根小葱……一家门今朝晚上的菜单就有着落了。生活味、人情味十足的菜市场,不仅是很多“马汏烧”过日子的一个重要去处,也是充满市井吸引力的一道民间风景。然而,随着城市年轻人的工作越来越忙,移动互联网时代又应运而生了智慧菜场和生鲜电商,是否会让传统菜场没有了生意?

微菜场满足两类人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认为,一般意义上说,菜市场“15分钟内到达”,是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的距离,消费者希望得是“不仅要买得到,更要买得舒适”。而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则指出,“城市菜市场逐渐消失,导致菜市场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居民买菜难、买菜贵。”按照《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发展规划(2013-2020年)》,申城将用5-7年的时间,规划建设1500个标准化菜场。然而,部分区域不具备和暂不具备设置菜场的客观条件,成为了目前申城菜场布局的盲点;即使有的大型居住社区人口导入量大,也面临着菜场落地难的问题。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指出,社区智慧微菜场将成为标准化菜场的一种补充和补位。这种“互联网+菜场”的新模式,主要是满足两类消费者的需求:一是申城步入老龄化社会,过去中老年人喜欢到菜市场挑挑拣拣,现在则更希望家门口就近有物美价廉菜;二是满足朝九晚六的白领小青年,不管是年轻两口子还是单身,可能工作日都没时间赶在关门前冲进菜市场,而双休日又因为忙了一周下来累得只想“宅”在家。

给标准化菜场补位

不过,要让这种卖菜机器人真正“全城总动员”起来,还有待时日。据吴星宝分析,目前看还有四个因素影响到智慧微菜场阵营的扩容:一是选址因素,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也要选合适的场地;二是需要配套符合标准的物流配送工具,因为会涉及到生鲜的及时补货,现有物流配送工具与标准、政策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三是现有的一些税收政策跟转型升级新情况不协调,比如有些企业农产品应该是免税,但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按照现有政策可能会有税收,就增加了企业负担;四是设备的制造有一个过程,大型的卖菜机器人体量不熟超市货架,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

那么,如何让传统标准化菜场和智慧微菜场形成有益互补呢?实际上,传统菜场也在加快O2O转型步伐,标准化菜场也能形成“互联网+菜篮子”全新经营模式。比如:普陀区的永昌高陵菜市场率先入驻阿里巴巴“淘点点”平台,提供半径2.5公里范围内的主副食品配送服务;永昌真金菜市场则开辟“真金市场微店”和“口碑外卖店”两个线上平台,只需扫描二维码下单,菜场承诺2小时内送菜上门。而“互联网+”基因更纯的智慧微菜场,则正好比是标准化菜场体系延伸到社区的“微循环系统”。

从马路菜场入室,到室内菜场启动标准化改造试点,再到标准化菜场基本实现全覆盖……上海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菜场建设“三级跳”,并呈现“互联网+菜篮子”复合型流通新格局。来自市商务委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标准化菜场850家;而智慧微菜场,到今年底将达到500个。

记者 胡晓晶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