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年薪的“南极大厨”“南极医生”干点啥?

2015-11-05信息快讯网

这两天,“去南极当厨师”成为了网络热议的话题,据说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报名电话也已经被打爆了。有网友说“去南极工作,看企鹅!看极光!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太棒了!”更有人表示“国内有人组织去南极旅游收费都要交十几万的呢!”

那么,这20万元-25万元年薪的南极厨师、医生兼环境官员、机械师、电工等岗位真的是一份美差吗?他们在极地上又需要干点啥呢?记者今天采访了两位“过来人”——

二十万年薪的“南极大厨”“南极医生”干点啥?-信息快讯网

图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厨朱钜银 网络图

主厨朱钜银

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厨朱钜银在这个问题上“最有话语权”,应该没有人会反对。这位干了40多年厨师、去了16次南极3次北极(包括4次南极考察站度夏1次越冬),号称“极地全地形名厨”。

同时,以往面向社会招聘的南极驻站厨师,也多接受过朱大厨的考试。“经过初选到我这儿来‘搭搭脉’,看看拿刀的样子,灶头上一烧,再聊上几句,我就能大概知道他是否吃得起这个苦。淘汰率是很高的!”

“是真的苦!没有责任心和爱心,没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这活儿干不下来!”朱大厨说,国家对极地考察的投入越来越大,极地考察的硬件条件改善了,待遇也提高了,但对极地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南极生活,已经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与世隔绝,靠罐头食品度日了。”现在考察站上有WiFi,视频电话都没有问题。以前业余时间都要靠国内带过去那几盘录像带撑着,现在一切都好了。

而且,从去年开始,我国在南极的常年考察站都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果了。“加上冷冻的鸡鸭鱼肉,零食饮料,都能运过去,就更好办了!”但对厨师来说,生活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对伙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驻站的日子里,朱师傅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准备点心(面包蛋糕油条包子烙饼千层饼,够丰富吧),早餐、午餐、晚餐和夜宵的开饭时间分别在7:00、11:15、17:15和22:15,中间大概能有2个小时的休息,这样算起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8个小时!

全能厨师,这是必需的!本川扬广,四个菜系都得会!主厨是你,帮厨也是你,配菜员是你,洗碗工也是你,设计一周七天不重样的菜单是你,十天半个月烧满满一桌菜供大家聚在一起乐呵乐呵的也是你!

“雪龙”号上有个160多种菜的“大数据库”,但是具体每一餐,四菜一汤要有营养的搭配、口味的均衡,就连每天的粥都要翻出不同花样来!

有烦恼就对着大海吼几声

有时候,你还得是心理咨询师和半个政委!“要学会察言观色,哪个队员眉头一皱,可能是菜不对胃口,哪个队员一直低着头,可能是有心事。谁没有个想家的时候,我可以模仿队员家人的口味特制一个专属于他的家常菜。”朱钜银不知用他的厨艺疗愈了多少队员的思乡病。

有一回,有一个科考队员新婚才40天就来驻站越冬,想家想得厉害,直对着墙挥拳头发泄。我不断和他聊天,还带他去海边散心。“小伙子,有什么不开心的对着大海吼几嗓子吧!”朱师傅支招。过几天,小伙子变了个样:“朱师傅,这招真的有用!”

“极昼极夜,真是很难熬的。生物钟全乱了套,真是能折磨出神经病来的。但我们必需屏过去。”朱师傅说,极昼的时候,两层窗帘都不管用,队员们自制了红纸+黑色垃圾袋的遮光帘。

内陆队医生林雷

华东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林雷,至今都对2011年至2012年担任我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队医生的经历记忆犹新。在向南极冰穹A之巅挺进的队伍中,他是唯一的医生,内科外科心理辅导都得行,化验B超X光心电图都得会做,甚至高压氧舱也得会用;体能绝对要好,不能有高原反应;还有一点很关键,要有超强的自信心:自己业务过硬,还要让队友相信“万一遇上突发情况,我一定可以救得了你!”

在极地,一个人往往得当几个人使,内陆队如此,长城站中山站也是如此,站上的无土栽培蔬果就是医生和网络工程师帮忙打理的。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越冬后勤保障岗位预选公告也明确写着,医生兼环境官员。

相信我,我一定救得了你

在南极当医生,一定要处理得好各种紧急突发状况!第28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抵达位于冰穹A顶峰的昆仑站时,一位科考队员突然昏厥。“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4000多米海拔,外加零下40℃的极寒,若是有个耽搁,是能要人性命的。”林医生及时治好了队友的高原病,据说这位科考队员回来后又去了一次南极。

中山站往返昆仑站的两个月里,林医生还得为所有队员抽5次血,做心电图,采集各种临床数据供极地医学研究之用。“去一次南极内陆尤其不容易,大家都是超负荷运转,有些队员心电图显示心功能不好,我提醒他要注意休息,多吸吸氧。可实际上,谁舍得休息啊?”林雷说,这是一段永远珍视的经历,“我敢说,我的同行们都不是冲着钱去的。如果时间上走得开,不给钱我也要再去!”

虽然这会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但是记者通过和两位“过来人”一番交谈后的基本“结论”依然是:冲着“高薪”去的、想圆南极旅行之梦的,恐怕要失望了,享受艰苦津贴的“南极职业”尤其是越冬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苦!

(记者 董纯蕾 )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