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6岁医生胃肝性腺癌发病到去世仅14天
图说: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网络图
昨天,很多医生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不幸的消息刷屏——《天妒英才,上海36岁心内科主治医师因癌症去世》。
他叫许剑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10月5日,许医师在值班时发现自己肝脏有个肿块,3天后,被确诊为胃肝性腺癌,且已转移到肝脏、骨骼、淋巴。10月19日,他因抢救无效去世。从发现症状到去世,前后只有14天,噩耗传开后,医疗界同行在哀悼的同时,都唏嘘不已。那么,“胃肝性腺癌”,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什么这么让人猝不及防?
这种病很少见却非常可怕
在网上输入“胃肝性腺癌”,相关的报道很少。“它属于胃癌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不高,临床上少见。”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杜义安主任医师说,他从医这么多年,做了1000多例胃癌手术,也就碰到过四五例这样的患者。
“但胃肝性腺癌是胃癌中一种可怕的类型。”杜义安主任医师说,他曾接诊过一个患者,六十出头,因上腹部不适两三个月来就诊,检查发现,她的胃周淋巴处有个5×6厘米大小的肿块,属于临床III期,由于已经错过手术的最佳治疗期,杜主任决定先进行化疗,缩小病灶,再做手术。可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就出现肝转移。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杜主任发现,该肿瘤对化疗并不敏感。10个多月后,患者因抢救无效去世。
杜主任还说,在他接诊的四五例患者中,活得最久的也只有一年多,这与普通胃癌相比,生存率是相当低的。普通胃癌,若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邵钦树教授说,胃癌一旦出现肝转移,往往已属于晚期,意味着肿瘤已成为全身性的疾病。人体的血液每分每秒在循环,胃肝性腺癌是一种容易侵犯血管的肿瘤,并随着血液循环,在全身游走、定植,因此,相比普通胃癌,它更容易出现转移。
胃肝性腺癌肝转移率达75%
邵钦树教授说,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曾报道过胃肝性腺癌,在我国是这几年才开始出现相关报道,但病例较少,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就很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茅翔、罗奋等人在2015年8月《中华肿瘤杂志》发表了论文《熟悉两种胃癌罕见类型:胃肝样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里面提到:胃肝性腺癌是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一种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几率都比普通胃癌高,尤其是肝转移率达75.6%,5年生存率则仅为9%。
肝转移是造成胃肝性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3%和9%。普通胃癌的肝转移率仅为11.5%,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7%和38%。
年轻人出现胃部不适要重视
“与中老年人相比,在确诊的年轻人胃癌患者中,Ⅲ期或Ⅳ期的患者占60%-85%,且病程短、发展迅速、癌细胞转移早、预后不好。”邵教授说,这与很多年轻人不重视健康有关,当他们出现上腹部隐隐作痛感觉不舒服、胃纳欠佳、消化不好等症状时,以为是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痉挛,从而错失了早期诊断、治疗的机会。
和普通胃癌一样,胃肝性腺癌的早期症状很隐秘,容易漏诊、误诊。浙江省卫生厅、省抗癌协会和浙江大学曾一起做过《浙江省常见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分析》的课题,分析2009年-2010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情况,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 其中,胃癌的危险因素有:喜欢吃高盐饮食、甜食、烫食、有夜宵习惯、性子急、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等。邵教授提醒,有上述危险因素者,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引起警惕,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有胃癌家族史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更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