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成功下传首批科学数据
上图为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内,研究人员在为接收“悟空”发回的数据做最后准备。 本报记者 郭超豪摄
本报北京12月24日专电(驻京记者 郭超豪)今天下午5点55分,我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成功升空后第7天,经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管理器加电测试、科学探测器高压加电测试后,第一批科学数据下传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暗物质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常进说:“‘悟空’打开了一扇窗户,窗外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但如果我们的探测卫星足够好,说不定会带来大的惊喜。”接收到的数据显示,暗物质卫星的四大科学载荷: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探测到的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计数与地面预测计数率一致,表明暗物质卫星的有效载荷已开始正常工作。在后续工作中,暗物质卫星有效载荷还要经历2个月的在轨测试和标定,之后正式交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的科学应用系统,进入在轨运行阶段,开始为期2年的巡天观测和1年的定向观测。
常进介绍,为保证卫星安全,暗物质卫星探测器的高压加电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今天上午5点43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飞行至106圈次时,科学载荷先加电压至工作档位1,即400伏;上午8点55分,卫星飞行至108圈次时,科学载荷再次加电压至工作档位2,即800伏;下午5点55分,卫星飞行至114圈次时,地面支撑系统密云站成功接收到卫星首批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到位于怀柔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地面支撑系统空间科学任务大厅。
空间中心主任吴季表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具有先进的科学探测指标,观测能段范围为0.5G电子伏特-10T电子伏特,能量分辨率优于1.5%,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在三年的设计寿命中,暗物质卫星将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将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