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郊区政府贴钱要求医院开儿科,院方:找不到人来坐诊

2015-12-28信息快讯网

 

2015年12月16日,上海市儿童医院,家长带孩子排队看夜诊。 贾亚男 澎湃资料

入冬以来,上海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是“儿科”。

上海市新华医院(一家知名儿科医院)入冬两周来,接诊增加近20%,无奈贴出告示“儿科急诊内科等候时间需要6小时,有高烧的小朋友请先服用‘美林’(一种退烧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诊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门急诊最高峰时单日突破9000人次。上海儿童医院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募夜间志愿者,从晚上6时工作到9时。

伴随儿科就诊爆满一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尽管各家医院儿科医生“连轴转”地接诊,儿科医生还是不够用。

上海曙光医院儿科部门副主任赵鋆在接受广州媒体记者采访时称,“不只是上海儿科医生相对其他科室资源紧缺,其他地区医院的儿科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据了解,全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多万。”即便是曙光医院这样的非儿科专科医院,如今的儿科接诊量涨幅也已经达到50%以上,儿科医生周末都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而在儿科专科医院,医生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亦是常事。

12月14日,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发布告知,因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而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患儿;12月15日,南京主城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也宣布于近日停诊,原因是唯一一名儿科医生休病假。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情况已存在多年,个中原因也已被反复讨论、分析多次,但至今,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性改观。

16年前,儿科专业就不受“待见”

上海一家儿科专科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吴荣(化名)最近着实为科室未来的人才培养担忧,“本来来儿科医院实习的年轻人就少,过来实习到一半还会走掉一拨”。

吴荣所在的这家儿科专科医院全国闻名,但吴荣告诉记者,他只能招收到一些成人科专家招剩下来的学生,“收入低、风险大,没人愿意来。硕士、博士都很难招到”。

吴荣说,与此前有传言称儿科医生需要经过比普通医生多几年培养的说法不同,实际上,一名儿科医生的培养时间及其工作后的晋升速度,与其他科室的医生是一样的,但从培养机制上看,“儿科专业早在90年代就取消了,因为没人读”。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1999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正式取消了儿科学专业。一些资历较深的儿科大夫说,在教育部正式取消之前,儿科就已经是“供需严重不对等”,“没人读,专业开着也是浪费。”

也就是说,儿科从16年前开始,就已经不受年轻人“待见”了。

上海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副院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所在的医院近年来在上海郊区开设了分院,郊区地方政府多次向院方要求“开设儿科”,且愿意从郊区科委的课题平台补贴医院和儿科医生,但医院却始终没法“开儿科”,“最重要的,是没人,上哪里去找儿科的专家来坐诊?专科医院专家都已经连轴转了,哪里有空来郊区?”

吴荣告诉记者,多年来,公立医院面临创收压力,同样是在心内科,一名儿童的用药量可能只有成人的几分之一或者十几分之一。此外,因为儿童不善表达,误诊率也相对较高,医患纠纷风险极大,因此,大多数综合性三甲医院不愿意开设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此前在做客网络专访时称,儿科专业取消、用药收入低、看病风险大是目前儿科的“三大杀手”。这3个问题,直接导致儿科在一些三甲医院“濒临灭亡”。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