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需求造就反恐精兵

2016-01-15信息快讯网

“西北政法大学即将成立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培养复合型反恐人才,紧跟当前国际、国内的反恐形势和需求,顺应《反恐怖主义法》颁布后现实需要。它的成立,对于研究恐怖主义问题、培养能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或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才方面,促进我国反恐工作,应是有帮助的。”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恐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李伟研究员说。

“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的反恐形势严峻,恐怖主义又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反恐斗争是长期、艰巨和复杂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各方面包括综合应对问题。但是反恐专业、反恐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一个新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反恐有许多新的课题值得通过教学、科研的结合去研究。”李伟说,《反恐怖主义法》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部反恐专门法律,它出台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依法反恐,是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必将为中国依法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一线呼唤高素质反恐人才

中国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际安全研究报告(2014)》指出,在众多国家安全威胁中,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李伟表示,在反恐专业教育方面,很多国家的高校都开设有反恐专业,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也都有与反恐相关的专业,但没有听说有专门的反恐学院。“从学校的定位和办学宗旨来看,西北政法大学的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可能更侧重理论,注重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李伟说。

李伟认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恐怖主义问题会越来越多,反恐人才将成为稀缺人才。“我们不能把反恐问题简单化,认为就是培养几个反恐警察而已。反恐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与国际政治、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对恐怖主义的应对和处置,在技术、战术方面存在长期需求。”李伟说。

反恐需要的人才方方面面,从事不同的反恐工作,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从事政策研究的反恐专业人才需要掌握更多理论,而从事反恐行动的人才,则需掌握更多的实战技能。“反恐专业的学生,必须看到对手在变化,国际环境在变化,要有前瞻性,需要着眼未来。”李伟说。

李伟表示,建设从理论层次到实战能力的队伍,今后应对恐怖主义活动才会更从容。他说:“设立反恐专业,不仅是研究如何打击恐怖主义,还包括如何治理恐怖主义。系统全面研究反恐的战略措施,解决恐怖主义根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云南警官学院反恐怖学院副院长杨斌教授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国内普通院校和公安院校,在反恐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服务方向上还是有区别的,“反恐工作涉及很多领域,有理论研究,如法律、政策研究;有实务工作,如情报、侦查、防范、处置、国际合作、对外培训等,需要很多方面的人才。”

反恐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杨斌告诉记者,“从公安院校的角度理解,要在极端环境下沉着冷静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反恐人员必须具有坚定信念、强健体魄、敏锐判断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掌握先进装备和多种技能,具备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语言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人才培养要满足实战需要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为适应复杂而艰巨的反恐怖主义斗争形势,国内一些高校加强了反恐专业人才的培养。201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云南警官学院先后成立反恐怖学院,浙江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等国内公安院校纷纷开设了反恐专业,有的还成立了反恐怖研究中心、反恐怖研究所。

2006年初,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反恐怖主义研究所,2014年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反恐怖主义研究院,该研究院已成为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的理事单位,成为国内唯一培养反恐怖主义方向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单位。

201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全国公安院校中开设了公安情报学反恐专业方向,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院校中首家开设反恐专业的高校。该校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认为,设立反恐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建反恐理论,把恐怖主义活动的规律和其他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真正区分开来。

2015年6月,国内首个民航高校反恐研究所在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并开设了民航空中安保专业,执教的是多位全国知名军事训练学教授、中国民航反恐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

杨斌认为,“不论公安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都是优势互补的关系,无论哪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就是说各有侧重点。各所院校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人才培养如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可能一蹴而就。”

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都强调,必须重视并解决好所培养的反恐人才的“出口”问题。杨斌认为,如果不分清侧重点,人才培养也许会有一些障碍,如招生的“出口”问题要解决好,否则就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公安院校的角度看,反恐怖专业教学有很多内容涉及隐蔽工作范畴。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很关键,如果培养的学生去向不确定,那么,有些课程是不能开的。”

李伟也认为,“反恐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学校的培养,也包括今后的去向,因为不同部门有不同的需求,反恐的实战和训练要与该部门自身专业性和特殊性结合在一起,普通大学的培养很难达到这一点。”

文汇报驻陕记者 韩宏(本报西安1月14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