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刘若斯:我们的事业正青春

2016-03-28信息快讯网

 

刘若斯(右)与同事就研究难题商议对策。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编者按

伟大的时代,总有先行者、燃灯人,他们回应了时代的期盼,因此树立榜样、成为典型。过去的两年里,每逢星期一,申城干部群众都在关注媒体又报道了哪位典型人物。“星期一典型”成为申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典型人物的故事因真实而温润人心,因有力而催人奋进。

为响应市民读者的热切关注,进一步发掘身边的典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本报今起继续推出“星期一典型”系列报道,并刊发启事,征集市民身边的典型,让我们一同为他们“点赞”。

人物小传

刘若斯,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同年加入上飞院结构室起落架组,先后担任前起落架设计员、机头设计员、舱门设计员、舱门室主任。现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研究部副部长、C919大型客机主任设计师,主管C919大型客机结构设计研发工作。

两年后再见到刘若斯,相熟的媒体同行开起了他的玩笑:“刘部长的头发好像更少了,背也有点驼了。”

对于记者的调侃,这位几近谢顶的80后“老将”憨厚地笑笑:“我‘老,了,但是我们自己的大飞机C919已经下线了! 我们的事业正青春!”

兼职“包工头”

第一次采访刘若斯,是在2014年的江西南昌中航工业洪都工厂车间。

2014年,为加快与机体供应商的协调,进一步提高研制效率,中国商飞公司决定成立相关专项工作团队,中后机身洪都工作包团队就是其中之一。刘若斯就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一个80后设计师兼职做“包工头”,行吗?

刘若斯决心蹲在一线,保证一线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一次,前货舱门框壁板蒙皮出现问题。这位一向要求严格的“老将”立即与工艺人员协调,根据洪都的生产制造能力,制定出校型方案,保证了任务的顺利推进。

还有一次,他和团队为了一个热压罐成形的问题,连续两个月泡在飞机制造车间现场。“压一块板子一般需要一个月,我们两个月里压了九块板子。”刘若斯说,较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结构件以热压罐成形为主要制造工艺,复杂很多。两个月时间,设计团队与材料、强度、制造、质量等团队每天合署办公,每天早晨根据成形情况开会讨论改进方案。

最后,C919前机身大部段顺利下线,这也是C919研制启动之后交付的首个飞机大部段。

空中飞人

“老将”不老,刘若斯的腿脚利索着呢。伴随着C919数据发放,刘若斯在上海和外场试验单位、制造单位之间飞来飞去。“他常常星期五晚上出差,利用周末时间解决外场试验单位的现场问题,星期日晚上赶回,星期一再接着上班。”细腻的结构部设计师苗强敏锐地“识破”了刘若斯的活动规律:“如果工作日需要出差,他也是当天干完活再走,出差现场干完活又立刻赶回来接着工作。”

所以,结构部的同事们常常看见上午刘若斯还在上海的办公室,下午通电话时,他却已经在西安或是南昌了。面对这样一种“特别”的出差方式,刘若斯说:“这只是为了尽可能快速地解决问题,不把时间浪费在停留与等待上。”

在ARJ21和C919飞机型号研制的过程中,刘若斯完成了大量的飞机结构零组件设计、方案论证和数模发放工作。在ARJ21飞机的生产装配阶段和C919飞机的试制阶段,刘若斯长期在生产现场跟产,出过多少次差、熬过多少个通宵,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夜深人静时,在生产现场工作的感觉其实还蛮好的。”他笑着说。

“老将”正青葱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老将”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特立独行的人。

结构部一线设计团队近200人,基本上是一支青年军,却负责着C919全机4万多个结构零件、80多万个紧固件的设计,要协调的供应商单位达87个,独立交付的产品有116个。

刘若斯有“自知之明”,如此艰巨的研制工作,若光靠自己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是玩不转的。所以,面对如此繁重的型号任务和紧缺的人力资源,他整天打兄弟们的主意。

第一招———“分”:成立综合管理室,把计划经费管理、系统集成管理、适航管理这些管起来,通过管理过程逐步改进,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减轻设计负担,保证所有设计员更专注于技术工作。

第二招———“合”:专业互助、资源动态管理,对那些任务紧张的专业,就由其他相对宽裕的专业火线支援,例如中央翼支援舱门,中后机身支援前机身,尾翼专业支援吊挂。

最后,结构部的设计师悄悄地告诉记者一个秘密:刘部长的爱人也是中国商飞的设计师。大飞机伴侣,“老将”你可以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