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着我们一起成长的“猴子”
图一:1986版的经典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剧照。
图二:《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剧照。
图三:经典的语文课文《猴子捞月亮》配图
《大闹天宫》(1961、1964)经典“猴”:齐天大圣
猴年即将来临,———这只“猴子似乎很不一般,因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猴子”作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们最常翻看的是 《猴子等明天》 《大闹天宫》 这类以猴子为主角的小人书;及至上小学,《猴子捞月亮》 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都是小学生们熟悉的课文;再大一点,《西游记》 成了必读课外书;上到大学,《大话西游》 成为大学生们的爱情宝典……如今,关于猴子的绘本、电影更是随处可见,《好奇的乔治》 系列以及《人猿星球》 《大圣归来》 等,都让人耳熟能详。各类科学实验中也离不开猴子的贡献。最新的关于自闭症的研究,就是在猴子身上获得了突破。让我们在新年来临前,盘点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猴子”们吧……
要说活跃在几代人心中的猴子动画片,第一个跳出来的恐怕就是那个能翻江倒海,把天宫闹得不可开交的“齐天大圣”。上穿鹅黄衣、腰束虎皮裙、下着大红裤、脚蹬黑靴子的齐天大圣,有一张传统京剧脸谱化的脸,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更是塑造了让几代人都难忘的猴英雄形象。
《大闹天宫》 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至1964年制作的彩色动画片,和现在大片制作离不开电脑不同,那时 《大闹天宫》 的制作可没有用电脑,全靠一支笔手工绘制,所以光画师就有30多位,画师们分成工作小组,共同参与原画和动画的制作。一般来说,10分钟的动画就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而 《大闹天宫》 分为上集50分钟和下集70分钟,光原画就画了十几万张,耗时近两年时间。
更让今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部片子的精耕细作。为了尽量多地融入中国元素,当时,连画师带导演一起,都跟着京剧演员一起学舞枪弄棒、对着镜子学习揣摩各种动作的要领。而为了揣摩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神态,有中国动画界“泰山北斗”之称的导演万籁鸣,还特地弄了两只猴子拴在车间里,让画师们通过临摹猴子获得灵感。
《大闹天宫》 的创作年代非常特殊。那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这部片子投资超过百万元,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于1964年下半年完成的 《大闹天宫》 下集,在“文革”中还沉寂了十余载,直到“文革”结束后,大约1978年左右,《大闹天宫》下集才第一次面对观众公开放映。也因为“文革”的关系,这部影片的原画、动画手稿很大一部分被损毁,只幸存下少量画稿成为珍贵资料。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是国产动画片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曾荣获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去年下半年,一部名为 《大圣归来》 的国产动画片登上大银幕,这部历时8年打造的“大圣”尽管颇有致敬经典的味道,刷新了票房纪录,但在豆瓣上,网友们仍把评分最高评给1964年版的“齐天大圣”。有网友在观影后甚至如此感慨:“大圣被压五行山下后,说书的人说,齐天大圣是不会死的,他只是睡着了啊。听到这里我就开始哭了———对啊,齐天大圣是不会死的啊,不管多少年过去也一样……我长大了,他们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是永远都不会死,不会被人遗忘的。”
而关于这只神采奕奕的猴子,还有一则佳话。用过微软0ffice软件的人应该记得,软件里也时而会“飞”出来一只可爱的猴子。据说,2001年,比尔·盖茨开发ⅹP软件时就曾找到上海美影厂,表示希望请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出任ⅹP 中的OffiCO助手。后来,人们就看到了一个重新设计的、和电脑结合的百变孙悟空。
《西游记》(1986年)经典“猴”:孙悟空
2016丙申猴年来临,中国人对美猴王的集体记忆大概都逃不出他的手心———1986年央视版 《西游记》 中由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很多人说,虽然这些年很多大明星都演过孙悟空,但始终无法超越六小龄童饰演的美猴王。今年恰是 《西游记》 播出30年,这部从“70后”这一代人寒暑假播到如今“10后”们的寒暑假、迄今重播达3000多次的电视剧,也创下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纪录。
说86版 《西游记》 是难以被超越的经典,一个重要原因是猴王这个角色难以被超越。众所周知,虽然很多大明星都演过孙悟空这个角色,但论谁最像猴子,没有人超得过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是“猴王世家”第四代传人,其父章宗义 (六龄童)6岁登台名噪一时,是南派猴戏有名的代表人物。而自小就腼腆内向的六小龄童,刚开始并不擅长猴戏。1966年,当六小龄童的二哥小六龄童因患白血病去世,为完成二哥的临终嘱托,“演成美猴王,兄弟便能相见”,家中排行最小的六小龄童接过了金箍棒,继承演好“美猴王”的家族使命。
1982年出演 《西游记》 的时候,六小龄童虽表演猴戏时间不长,舞台经验不足,但他在演猴子身上花的苦功,总让后辈演员感慨万千。当时,六小龄童是600度近视200度散光,连普通人的视力都达不到,但为了练就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六小龄童盯落日、盯运动中的乒乓球、盯香火的青烟。还有剧中大战红孩儿中有一场火烧戏,他被烧得头晕目眩,差点丢了性命。为了拍好火焰山的酷热感,剧组在新疆高达四十多度的外景拍摄,六小龄童用胶水粘上的“猴脸”因汗水堵塞似针刺火烧一般,疼得连正常吃饭都很困难。
六小龄童曾回忆,1982年到1988年,在拍电视剧 《西游记》 期间,他养了一只猴子,吃住都在一起。当年,他化妆拍电视剧时,有一只猴子发现了他,还马上向他敬礼———这一幕有照片为证。多少年后,每次说到这一茬,看过照片的人们仍还啧啧称奇。
猴年来临之际,亿万中国人都格外想念猴哥,来看看 《西游记》 中孙悟空的经典台词吧———
“呔,吃俺老孙一棒!”“妖怪,哪里逃!”“俺老孙去也!”
“八戒,你这呆子!”
“俺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孩儿们,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俺老孙是唐僧的大徒弟,师傅有难,徒弟哪有不管之理? 等我取经回来,再享荣华! 八戒,走!”
“我的儿,你看看我是谁?!”
……
“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六小龄童总结的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的心。猴年,就让我们记住猴哥的这句人生感言吧。
《大话西游》(1995年)
经典“猴”:穿越变身至尊宝的孙悟空
这只“脱胎”自 《西游记》 的猴子也很是受到时光的厚待。在1995年诞生直到20年后2014年重新上映,都吸引了大波粉丝捧场。
《大话西游》 里的猴子是陪伴唐僧西天取经的“生亦无欢,死亦无苦”的孙悟空,也是反反复复穿越回去一心要救活自己爱的白晶晶的至尊宝,最后却发现已在500年前爱上了紫霞仙子,并让紫霞仙子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一滴眼泪。
《大话西游》 系列共有两部,分别是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和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或 《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这部在1994年上映的电影堪称是影响了一代人的经典爱情片。甚至在时隔20年后的2014年上映时,仍然引起了很多怀旧的人走进电影院重温。
在《大话西游》 之前,孙悟空一直是一个没有性别的角色,虽然很多人在心目中默认他是男性,但在 《西游记》 中,也许有妖精或人间女子喜欢唐僧、喜欢猪八戒,甚至还有想和沙和尚成亲的,却从未有人或者妖精喜欢过孙悟空。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尤其又是孙悟空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怎可能受到儿女之情的影响,甚或影响取经大业呢?
但是在 《大话西游》 中,孙悟空化身为山贼至尊宝,以为自己爱的是白晶晶,在白晶晶自杀后反复要穿越回白晶晶自杀前的半个小时阻止白晶晶自杀,却又因月光宝盒的故障,穿越回500年前,并且与紫霞相爱而并不自知。最终为了救紫霞不得不戴上了紧箍咒,再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人间情欲,只能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最初上映时反响一般,票房不如预期,在香港市场可说是悄无声息。直到两三年之后才开始在大学校园里流传开来,并且有大量的解读文章在网络流传,热度一直延续至今。很多人在网络上评论:“如果第一次看的时候哈哈大笑,说明很有幽默感,如果看第二次的时候还是哈哈大笑,说明根本没看懂。到了看第三遍的时候往往会潸然泪下———既是为了至尊宝痛苦而又无奈的爱情,也是感动于紫霞仙子的痴情。”在至尊宝身上,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想要拒绝世界加诸于自己身上的所谓‘重大责任,,但是却在现实世界的逼迫下不得不为了守护心中的美好奋起战斗。也许要放弃掉个人生活的快乐,也许要放弃内心情欲,而为了那个更加崇高的目标,我们毅然上路。这是崇高感的体验,也是某种个人悲剧式的体验。”
经典台词:
1、(突然紫霞拔出宝剑抵在至尊宝的咽喉上。)
画外音: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剑的女主人将会彻底地爱上我,因为我决定说一个谎话。虽然本人生平说过无数的谎话,但是这一个我认为是最完美的……
紫霞:你再往前半步我就把你给杀了!
至尊宝:你应该这么做,我也应该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 不用再犹豫了!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紫霞仙子:那我们大家立刻开始这段感情吧!
3、紫霞仙子: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只猜中了前头,可是我却猜不中这结局……
4、白晶晶:你把胡子剃光干什么? 你不知不知道你少了胡子一点性格都没有了……哎……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不做山贼,你想做状元啊?省省吧你! 改变什么形象,好好的做你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
5、至尊宝: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觉,原来晶晶姑娘你也睡不着。
6、至尊宝:原来那个女孩子在我心里面流下了一滴眼泪,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是多么地伤心。
7、至尊宝:我一定是太想念晶晶了。
菩提:是啊,你昏倒的时候叫了晶晶这个名字九十八次。
至尊宝:晶晶是我娘子。
菩提:还有一个名字叫紫霞的你叫了七百八十四次!
至尊宝:啊?!
菩提:七百八十四次……这个紫霞一定欠你很多钱。
语文课文士动画片:《猴子捞月》
经典“猴”:一群“傻”小猴子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猴子”是常见的动物形象,更有不少以猴子为主人形象的民间童话、民谣等广为传唱。这其中的精品,收录在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 《猴子捞月》 《猴子种树》 等课文。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而在沪教版语文教材中,小猴子的活泼形象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里更是“常客”。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包含 《看马戏》 《三只猴子》《比尾巴》 《聪明的猴子》 以及 《跳水》 等文章。沪版语文教材预备年级《读一本名著》 单元,要求学生阅读《花果山拥立美猴王》 《孙悟空棒打白骨精》 以及 《火焰山宝扇灭火焰》3篇经典篇目。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猴子通常以勇敢机智、聪明忠诚的形象出现,是学生文学启蒙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经典。
在这些经典篇目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 《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 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这个寓言故事典出于 《法苑珠林·愚戆篇·杂痴部》。因为作品知晓度高,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 《猴子捞月》 这一民间童话制作了同名动画美术片,采用皮影的手法讲述了一群贪心的猴子发现月亮想把它占为己有,结果用了各种方式,最后都没弄到月亮的故事。
皮影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81年创作的《猴子捞月》 成为了最得皮影精髓的动画片,其风格完全取材于中国传统剪纸技法,色彩明亮饱满,人物动作细腻逼真,表情拟人效果非凡。
制作团队曾表示,创作的这些作品,是希望终有一天要让它们来证明:中国曾经存在过一门叫做“皮影戏”的艺术;待到“皮影戏”的艺术彻底销声匿迹后,能让这些动画片供我们瞻仰。
实验室里的猴子们
猴子不仅成为动画片或者是各种儿童绘本里的主角,也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上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实验用的小鼠和大鼠与人类的基因有100步的距离,那么猴子与人类的差距只有10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猴子成为动物实验中最常见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他们不仅助科学家们完成了各类生物实验,也助科学家们完成各种心理实验,甚至因为一些猴子群体与人类家庭结构的相似,也被用来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家庭关系。
不论是去年刚刚攻克的MERS病毒的治疗药物,还是早前在艾滋病治疗中产生重大突破的鸡尾酒疗法,都是通过灵长类动物实验最终取得了突破。就在不久前,中科院的科学家还通过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儿童幼时心理发展。
美国每年进口大约1.2万至1.5万只恒河猴、猕猴、松鼠猴和枭面猴,用于进行动物实验。恒河猴是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代表,通过基因改造的实验用恒河猴,在注入一种水母基因后,会发出怪诞的荧光。这种研究可能为了解人类遗传疾病和亨丁顿舞蹈症等障碍提供线索。
猴子的近亲———黑猩猩,也是实验用动物的重要选择。美国曾经选择猴子和黑猩猩充当他们的动物宇航员。黑猩猩可能是最富争议的实验动物。截至2006年,美国灵长类中心共生活着1133只黑猩猩。由于智商较高,这种灵长类动物被广泛用于心理学研究。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它们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哈姆”就是最著名的“太空黑猩猩”之一。1961年 1月31日,在经过一年半的培训之后,“哈姆”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共在亚轨道飞行16分39秒,它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完成多项任务,证明人类宇航员也可以进行太空探索,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199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黑猩猩健康改善、饲养和保护法案》,政府拨款3000万美元建立黑猩猩保护区,让“退休”的大猩猩们有休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