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网络文学做细做窄

2016-04-12信息快讯网

上海首份网络文学批评电子刊物《网文新观察》昨天上线。“网络小说经过20多年发展,眼下,正处于舆论和商业的合力之下。”刊物主编、著名作家陈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类型小说毫无疑问是网络文学最热门的一块,它回到了讲故事的文学传统,但带来的风险是,“将原本大河似的文学做细做窄”。他说,不同类型、体裁的作品盈利能力有高下,但类型小说因其戏剧化情节便于改编而被推到市场前面,甚至推到绝对的地位,“这对文学生态的茂盛是个不利消息”。

网文回归讲故事传统后,一味模式化怎么破

从“榕树下”网站的论坛版主,到“小众菜园”自封“村长”,再到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可以说是一路看着中国网络文学的“野蛮生长”。他发现,网络文学的主流是通俗文学,而其中最热门的就是类型小说,回到了讲故事的传统。

“网络文学承接了宋元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话本的类型,几乎大部分的文学类型,都可以从明清民国小说甚至戏曲中找到。它的好处是大大拓展了文学的覆盖面。”陈村话锋一转,“坏处是将文学做成模式。”他说,文学本来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好比散漫的河流。在散漫的状态下,诗歌、散文、笑话、小说、戏剧、影视剧本等文学体裁欣欣向荣,各自承担了一部分功能。但因为受众欢迎、盈利能力强,玄幻、穿越、历史等类型小说渐渐被推到最前面。

类型化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弊端,那就是网络题材的盲目跟风。曾经,《步步惊心》大热,带动穿越文涌现;《甄嬛传》火了,一波宫斗文层出不穷;《盗墓笔记》一跃成话题,一窝蜂题材都去挖古董。“自我复制、原创力下降的确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问题,过度饱和的类型本身令人厌烦。”

浸泡在网络文学世界的“大神”们,自己也感受到了一味模式化带来的乏味与平庸。《网文新观察》创刊号的访谈录中,作家血红说,最初不少原创文学,就像“悬崖上长出来的迎客松,造型千奇百怪,但看着也有赏心悦目的地方。”但现在一部分网络文学却好似“道路边的白桦林,整整齐齐的”。

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和企业仍游走在存亡线上

网络文学从最初的文青乐园,已渐渐演变为文化商业版图上复杂拼图。如今,越来越多小说售出影视剧、动漫等版权,对于资本的介入,陈村直率地说,网络文学在文字之外的再创作和盈利能力,这不是秘密———过去的 《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等经典名作都是更大的IP。但他也提醒,网络文学中被资本买下的IP很多,拍成影视作品的却很少,拍好了挣大钱的更是稀有。往往是 《鬼吹灯》 《何以笙箫默》 等粉丝量过百万、点击量过亿的网络文学作品才能站在金字塔尖,版权费达7位数,争取到更多的业内资源。

陈村认为:“网络文学文本整体显得浩瀚而廉价。”据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科研机构统计,目前我国数字化产业有近3400亿元的产值规模,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网络文学。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过2.9亿,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近2.5亿。去年,共计百余部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据市场第三方统计,2015年网络文学产值规模逾70亿元,足以证明网络文学所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不过,在网络文学利好数据的背后,大量网络文学企业实际上还挣扎在生死线上。目前,国内上千家网络文学企业中,八九成不赚钱,领头的20家网络文学企业“垄断”了网络文学的九成产值。有业内人士谈到,“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写着写着就没了,如果把网络文学比作大花园,我们需要真正的枝繁叶茂而不是杂草丛生。”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文章好不好,读者是没有办法插嘴的。现在面对面了,读者对作者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写作如同表演,很有现场感。以前是一首诗歌传下去作者就很满足,现在不是,现在你需要很多很多粉丝。”陈村说,商业时代,作品的读者、花钱的群众有更多发言权,评判之权、生死予夺之权下移到大众手里。“文艺作品之所以优秀,其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必定高于一般的大众化水平。从这点说,我们既需要大众热衷的流行文化,也要有艺术上的新锐探索。好的网络文艺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多元世界,也是需要引导完善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