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美术馆为什么能吸引25位名家画作?

2016-05-18信息快讯网

 

 

 

 

 

讯(记者祝越)清末的《朵云轩仿古名笺》;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的三日专刊《美展》;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等海派绘画令人目不暇接……今天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历史博物馆与普陀区文化局共同主办“笔墨的超越——海派绘画和文献展”。25幅海派绘画和文献实物首次走出上海历史博物馆,在普陀区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展出。

海派文化传承魅力

在文献展示厅,海派绘画的兴起过程被完整呈现,其中就包含上海开埠后以社团、笺扇庄、画店、展览以及出版刊物组成的社会商业网络和开拓创新的艺术氛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表示,此次的展出也是历史博物馆多年努力的成果,此次较为全面的研究海派绘画,对其他海派艺术的形态和特征有更多的了解与启迪。 “此次的展出,除了关注艺术形态和绘画技艺本身的流变,更注重造成艺术发展的社会基础的研究,诸如经济状况、历史传统、观念嬗变、社团组织、传播方式以及与其他艺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都有所呈现。”

“海派绘画求变创新,与以往士大夫绘画有所不同,更为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本次展出的策展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唐永余介绍,不少海派画家不论题材、古今、工笔写意都能应付自如,绘画本身也没有走向庸俗化。 赵之谦的《玉堂富贵图》构图饱满、笔墨酣畅、设色鲜亮艳丽,开创了雅俗共赏写意花卉的新风;张大千的《执扇仕女图》从临摹历代名家入手,写意秀逸洒脱,工笔精细而无板滞之态;吴昌硕的《牡丹图》呈现雄浑苍劲、自然古拙的金石趣味,为海派绘画的典型代表。

与展览同步开始的还有以”海派绘画的特色与鉴赏“的学术讲座,此外,《笔墨的超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海派绘画》一书也同步首发。

区级美术馆也能学到绘画

是什么吸引海派绘画文献展进驻区级美术馆?今年5月,位于铜川路的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完成硬件升级。4000多平方的美术馆功能划分更为完整,展厅、库房、报告厅、艺术教室让传统的美术馆变成了艺术大教室。馆长钟经纬说,新展馆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在展览背后,观众往往能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美术馆一楼的“沧海一粟——刘海粟作品展”是常设展览,精选刘海粟的作品,既有入选法国秋季沙龙的《北京前门》、《向日葵》等早期作品,又有《复兴公园雪景》、《黄山白龙桥》等“老骥伏枥”时期的代表作,还有《玉涧清泉》、《白龙潭》等晚年佳作,再现刘海粟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理念。第二、三展厅则为临时展出,“和平之光——俄罗斯油画展”、“盛政经典翰墨华珍——中国当代国画名家邀请展”等市民艺术大展都已经完成展出。

2011年,美术馆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并称为“三馆”,一同进入免费开放行列。免费开放后,新变化为美术馆带来了新契机,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没有了购票的门槛,如何让观众更主动地走进美术馆乃至热爱美术馆,成为业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刘海粟美术馆分馆重新开放后,虽然观众量并不多,但围绕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开展多次以苏州河为主题的美术创作的公共教育活动来吸引对艺术感兴趣的观众。

钟经纬表示,美术馆展览要把艺术的故事讲好,而不是简单告诉观众谁的画多么好、技巧如何。“经过志愿者的讲解、微信平台、艺术讲座等传播形式,让观众知道绘画其实不单单是‘艺术家自己在玩’,能够看到艺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能够感受中国近百年来的文化发展史。美术馆这种知识再生产的作用十分重要,正因为此,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机构设施替代不了的。”

据了解,刘海粟美术馆分馆还将继续提供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不光有双休日的艺术课程、名家讲座,更是将展览内容通过网络推送,打造没有围墙的美术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