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海外总被"欺" 如何不当“冤大头”
日前,《2015~201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达1.2亿人次,所形成的购物市场规模达6841亿元,为旅游目的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红利。不过,中国游客真金白银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是一次又一次充当了“冤大头”的角色。
以韩国为例,多年以来,韩国一直雄踞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游首选目的地。去年,中国游客给韩国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高达220亿美元。但是,近期韩国旅游市场的种种黑幕让人望而却步。
小到餐馆、游乐场,大到免税商场、整形医院,“专宰中国游客”的案例屡见不鲜。《北京青年报》援引韩国电视台ChannelA的一则报道称,有的韩国餐馆拿出几年前的海鲜来招待中国游客;整形领域更是亮起红灯,比当地人贵出三成的高额收费和手术副作用相关消息传出后,中国顾客锐减20%。不少韩国媒体惊呼,中国游客已不再青睐韩国,而是转向了邻国日本。
日本似乎货真假实,让人放心。然而,在日本上当受骗的中国人不在少数。部分中国游客被日本地接导游和免税店联合“忽悠”,购买高价保健品,事后退货不成、投诉无门承受巨大损失。可见,“日本制造”并不是什么金字招牌。
除了被宰被骗,强制买卖,中国游客还在国外面临着人身安全的问题。据《北京晨报》报道,在越南,海关工作人员向中国游客索取小费的现象偶有发生;一位中国游客还遭到边检人员的殴打。
此类关于中国游客充当“冤大头”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这些乱象已不只一天两天,原因也比较复杂。一方面,有些旅游目的国在大力吸引游客的同时,却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体制,导致畸形的旅游经营模式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国内部分旅行社也难辞其咎,他们为韩国日本的宰客地接社提供客源,且坐享其成收取“人头费”。
大部分中国游客因为语言不通又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只能“哑巴吃黄莲”,也有不少人不愿“惹是生非”,宁愿掏钱了事。在国外,一些针对中国游客的侵权行为,利用的正是这种胆小怕事的心态。中国游客沉默隐忍的态度,让外国某些不法旅行社和黑商店更加肆无忌惮。因此,我们应学会适时拿起法律武器,拒绝旅游潜规则,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在出国之前,多了解一些旅游地的基本情况,包括法律法规、正规景点、无黑榜记录的旅行社、明码标价的商场以及维权方法等等。
目前,许多国家为维护本国旅游形象设置了投诉维权渠道,比如泰国建立了旅游法庭,西班牙设有旅游警察,韩国推行“价格标示制度”,组织了“观光狗仔队”,用较高赔偿鼓励游客投诉,相关人员还会说中文。
如果出国之前了解这些,那么在上当受骗时就不至于无所适从;同时,要养成保留消费单据、收集一手证据的习惯,遇到侵权时作为证据使用。当然,也有国家对游客的保护并不到位,以日本为例,部分免税黑店专坑中国人,但相关部门却坐视不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时刻留个心眼儿,购物前对正常的市场价格要心中有数,不要盲听盲信,一看价格低廉就出手。
另外,当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尤其是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时,可求助于当地的中国使领馆。目前,中国游客海外维权的渠道十分多元化和便利化。“‘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会跟到哪里。”为此,早在2014年外交部就设立了全球领保应急呼叫热线12308。
一些使馆还推出了更加便捷和贴心的措施,例如,在日本,中国大使馆开通了微信公号,即时发布自然灾害、购物陷阱等多种多样的温馨提示;在意大利,中国警察在景点与意方警察联合巡逻,中国游客直呼放心、安心、舒心。
当我们走出国门时,前方不仅有诗和美景,还有意料之外的风险。当遇到侵权问题时,我们既不能畏畏缩缩,更不能莽撞行事,既要有理有据,又要有礼有节,通过合法渠道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