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中国 创新驱动未来——写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前夕

2016-05-30信息快讯网

有时,巧合,折射的是一种必然、一种大势———

“硬科技可以改变世界。”5月28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科学家、企业家宣布成立硬科技创新联盟,吹响硬科技创新的号角。

就在同一地点,两年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的号召。

中国科技界的历史性时刻正在到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会聚首”,创新中国“整装进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部署、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向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发。

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从新中国“一穷二白”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创新进步撬动兴国强国杠杆,托起民族希望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1996年,奥地利。面对导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提问,时年26岁的潘建伟如是回答。

2001年,他放弃海外教职回国,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实验室;今天,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正积极建设;“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即将遨游太空……

“如果抢占量子通信先机,就有望抓住由模仿者变成引领者的机遇。”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我们的研究蕴含新的国家力量。”

科技支撑综合国力、提振经济转型升级的磅礴力量从哪里来?

———从向着光明的中国道路中来。2014年6月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与共和国的科技脊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相聚一堂。总书记强调———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十三五”规划用专门篇章部署未来5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刚刚发布的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描绘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作出了“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的总体部署。

———从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中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出台,打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100多项任务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矛盾,统筹衔接当前和长远举措。

一项项改革举措,彰显中国发展新“路径”: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

———从激情燃烧的创新创业中来。小米手机做大做强、大疆创新的无人机飞得更高、小鱼儿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陪伴机器人快速走入市场……一批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我们干一切事情都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把创新发展作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穆荣平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科技进步是强大引领,创新发展是动力源泉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药学家屠呦呦站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中国人原创的青蒿素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赖远明团队成功解决青藏铁路修建中“无法攻克的世界性冻土难题”,创造了“天路”奇迹;裴端卿团队发现细胞在结构上“返老还童”的关键机制……

从实验室到火热的生活,从宏观到微观,一个个科学家及其团队的努力和付出,让一个个科学新发现逐步变成应用;一台台仪器或关键部件研制成功、一个个生产技术细节得以改进跃升,为现实生产生活带来一点一滴的变化。

科技,改变人生命运轨迹;创新,让机遇在创业中勃发。

毛大庆,万科集团前高级副总裁,放弃高薪和顶级职业经理人的“光环”,打造出一个孕育科技创新的创客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大潮势不可挡,这是一次国家命运的拼搏。如果我能参与到这场拼搏里,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远比挣钱重要得多。”这就是毛大庆的人生选择。

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源”,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华为、联想、中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

新思路,孕育新变化;新动能,释放经济发展巨大潜力。

深圳,已经率先实现动力转换,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深圳经济增速从年均25%急跌至个位数。面对加工贸易断崖式下跌,深圳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十二五”期间,深圳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近20%,产业总规模从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

从创新驱动到新空间、新产业、新机制,从科技强到人才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十三五”开局,“新”字当头、“强”字叫响,汇聚起中国经济新动能。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说:“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看能否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力争超越,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全面创新,将为中国插上圆梦的翅膀

放眼世界,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科技革命改变国家力量对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新改革带来新希望。

去年8月底,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完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大修”,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路。

国家出台政策,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奖励,且上不封顶。

———新动力积蓄新势能。

从“科学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从北京中关村到武汉光谷,从四川成都到上海张江,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精神。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有兴趣创业的人达到54.5%,35.5%的人未来3年有创业可能。

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拥有超越和腾飞的无限可能。

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未来时代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人有信心也有能力,去诠释科技“第一生产力”对“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提升———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

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

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这是中国科技创新走向未来的“三步走”战略———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这是又一个科技的春天。

当如同阳光、空气、土壤、水带来万物生长的决策、基础、智慧、资金同时具备时,人们相信,创新的中国在科技的引领下必将赢得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余晓洁 吴晶晶崔 静 彭 勇 刘奕湛(据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CES另一种风景:哪些“奇葩”科技在绽放?
12项创新成果有力助推平战转换
12项创新成果有力助推平战转换
在科技创新等问题上深化合作
3.1万名专家参加中国第五次技术预测
【智库】创新发展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理论
全球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中国版“时光机”正研发 缺乏资金支持应用遥遥无期
【治国理政新实践·广东篇】构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基层社区支撑
用数字解读中国跑步者群像
外滩南通道工地采用科技手段控制扬尘
十多位知名专家与企业家联袂展示科技魅力、解读产业趋势
为供给侧改革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华釜青年奖吸引青年创客比拼智慧
【特稿】鲁迅与藤野严九郎的故事
【每周一书】《潮起潮落:新中国文坛沉思录》
看上海如何求解科技创新“方程式”
"积木王国"中国掌门人雅国·高:乐高进入"中国时间"
文汇专访|朱晓明:上海需要一条科技预测曲线
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奋力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德国警方和检方调查被害中国留学生程序受质疑
新起点上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
让创新插上科普的翅膀
自15世纪始,西方如何逐步了解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锐意创新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