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最后一课”,寻找心的方向——从斯皮尔伯格的哈佛毕业演讲说起

2016-06-18信息快讯网

 

海外高校毕业季到了,每年毕业典礼上,尤其是美国高校,毕业演讲是顶好看的。回忆过往,不乏经典,比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讲话。

今年的毕业演讲亦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邀请了脸书的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密歇根大学邀请了前纽约市市长麦尔克·布隆伯格。斯皮尔伯格受邀去了哈佛的演讲,因《火星救援》大火的马特·达蒙则去往一墙之隔的麻省理工学院,尽管他自己是哈佛毕业的。

从商业精英、政界高管,到演艺名人,频现金句的演讲已成为这个季节的高校大戏,一切只为给学生上好难忘的最后一课。

哈佛为何邀请这个“退学者”来演讲

汪洋

夏初温柔的阳光中,大洋彼岸的美国毕业生也忙得不可开交。除了毕业照,他们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上好大学的“最后一课”。

几乎每所美国大学都有在毕业典礼上进行演讲的传统,名校更是将“毕业日”当成大工程,不仅讲究排场,也是对自己历史和传统的展示。不少常青藤学校更在不同时段安排好几场演讲,在毕业典礼上邀请各界名人来校演讲。

究竟谁能站上毕业典礼的演讲台,学校大多做不了主。比如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嘉宾,就是由哈佛校友会来敲定的,主要根据学生、校友的意愿决定,体现他们的兴趣和价值观。于是,政界要人、商界精英、文学巨匠,甚至喜剧明星,都可能成为那个给名校学子上“最后一课”的临时老师。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曾在2005年站上了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讲台,那句“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让多少年轻人为之鼓舞。

今年5月26日,是哈佛大学第365次毕业典礼。这一天,站上讲台的嘉宾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一个中国人也很熟悉的名字。

很多人认识斯皮尔伯格是因为《大白鲨》 《侏罗纪公园》 《E.T.》。这个导演拍商业片很厉害,几乎出一部,大卖一部。但一个仅仅会赚钱的导演不太可能让哈佛学子心动。斯皮尔伯格更为人所知的作品有 《辛德勒的名单》 《拯救大兵瑞恩》 《战马》和 《林肯》,人文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让他超越了“好莱坞著名导演”的身份,跻身大师行列。

但说起这位大师的教育经历,或许会让很多中国家长摇头。斯皮尔伯格和很多我们熟知的“天才”,比如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一样,做出过惊世骇俗的举动:退学。

当年的斯皮尔伯格并非真正的“学霸”,因为成绩不够格,他没有进入理想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校,而是进入了名声平平的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专业还是英语。但他最大的长处就如他提到的:能够认清自己的理想、追随内心的声音。他很早就知道自 己的一生都将追逐电影这个造梦行业,所以,当环球影业给了他一个没有报酬的实习岗位时,他抓住了机会,用实力赢得一份7年期的导演合同,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与好莱坞主流影业公司长期签约的导演。正因为如此,他的退学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天才之所谓天才,就是他们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但所做的一切却又自成逻辑。34年过去了,斯皮尔伯格主动回到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只为给自己的孩子做个表率,用实际行动证明“上大学真的很重要”。他回校完成了剩下的学分。任课老师说,他在2011年秋季的自然科学课程上提交的学期论文“比一般学生交的文章都长,写得不错,而且没有语法错误。”2002年的夏天,已经快60岁的斯皮尔伯格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当时的他,已经拥有包括耶鲁大学在内的5所名校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在自己的毕业典礼过了14年以后,斯皮尔伯格站在了毕业典礼的演讲台。他的讲话,以及他的传奇人生,成为这一届名校毕业演讲中最令人期待的内容之一。

哈佛大学2016年毕业典礼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演讲

铭记历史,追随内心

 

能成为哈佛2016年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在诸位优秀的毕业生、热情的朋友和诸位家长面前讲话,我深感荣幸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向2016届哈佛毕业生致以祝贺。

我还能记得我自己的大学毕业典礼。这其实不难,因为也就是14年以前的事情而已。你们当中有没有人也花了37年才毕业的? 其实,就像你们中的多数人一样,我在十几岁时进入大学,但是大二的时候,我从环球影城获得了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所以我退学了。我跟我的父母说,如果我的电影事业发展得不顺,我会重新上学的。

后来,我的电影事业发展得还行。但我最后还是回到了学校,而且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去这么做。

很多人是为了受教育去上大学的,有的人为了父母去上大学,而我是为了我的孩子去上大学的。

我是7个孩子的爸爸,我总是不断强调上大学的重要性,可我自己都没上过。所以在我50多岁的时候,我重新进入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获得了学位。

我必须补充一点:学校为我在《侏罗纪公园》里所做功课而给我了考古学学分,这对我最终获得学位很有帮助。《侏罗纪公园》 换到了3个学分,非常感谢。

当年我离开大学是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我想要做什么。你们中的一些人也知道,但是有些人还没弄明白。或者你原本以为你知道,但是现在开始质疑这个决定。或者你坐在这里,正想着要怎么告诉你的父母,你想要成为一名医生,而不是喜剧编剧。

你接下来要经历的,在我们这行里,叫做“定义角色的时刻”。这些是你非常熟悉的场景:例如在最新一部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里,女主角雷伊发现自己拥有原力的一刻;或者在《夺宝奇兵》里,印第安纳·琼斯选择战胜恐惧、跳过蛇堆、继续任务的时刻。

在一部两小时的电影里,能够定义角色的时刻往往就这么几段。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你每天都在面对这样的时刻。生活就是由一长串定义角色的时刻所组成的。

我是很幸运的,因为我在自己18岁时就很确切地知道我想要做什么。但是我并不知道我是谁。我怎么可能知道呢? 我们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的。因为在生命的头25年里,我们只被训练去倾听除自己以外的人的声音。父母和教授们把智慧和信息塞进我们的脑袋,然后换上雇主和导师来向我们解释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通常,这些权威人物的声音都是有道理的。但有些时候,质疑会爬进你的头脑和心灵。就算我们觉得“我好像不是这样想的”,但点头赞同和随波逐流可要容易多了。有段时间我就这样让“附和”定义了我。因为我压抑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每个人都在对我说话,所以我听不见自己头脑中的声音。”

一开始,内心的声音是如此微弱,甚至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比如在高中时候的我就面临这样的困境。但之后我开始更加注意倾听,然后我的直觉开始起作用了。

我想澄清一点:你的直觉和你的良心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它们会协力工作,但它们的不同在于:你的良心会呼喊“你应该这样做”,而你的直觉只会低语“你可以这样做”。倾听那个告诉你“你可以”的声音。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定义你的角色了。

因为我一旦倚赖、听从自己的直觉,就会发现有一些项目仿佛有种引力,让我无力自拔,我会全力投入其中,放弃其他。

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拍的电影基本上都属于你们会称之为“逃避现实”类的。我不会拒绝任何这类电影的邀约,不只是 《1941》,还有更多的早期电影都反映了我当时认同的价值观。如今,我还是这样做的。但是,当我进入电影行业时,因为我没有能够完成学业,我的世界观受到了限制,更多地来自我的想象,而非这个真实的世界。

但当我执导 《紫色》 的时候,这部电影让我体验了我从未想象过、却如此真实的感受。这个故事充满了深深的痛苦和更深邃的真理,就像沙格·埃弗里所说的那样:“万物都渴望被爱。”我的直觉给了我面对的勇气,也让我了解到,更多人需要通过认识这样的角色来体验这个真理。在导演这部电影时,我突然发现一部电影也可以是一个使命。

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能找到这样的使命感。不要试图逃离痛苦。研究它、挑战它。

我的工作是构筑一个能够维持两小时的世界。你们的工作是建设一个没有时限的、持续的世界。你们是未来的创新者、激励者、领导者和守护者。

为了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你们要研究过去。《侏罗纪公园》 的编剧迈克尔·克莱顿是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的。他喜欢引用他最喜欢的一位教授的话:如果你不懂得历史,那么你一无所知。你是一片树叶,不知道自己只是树的一部分。所以,主修历史的同学们:很棒的选择,你们的前景不错……不是说在招聘市场上啊,而是从文化上来说。

其他剩下的人,我们就需要努点力了。社交媒体差不多已经把我们淹没了,但社交媒体只关乎当下。我在自己的孩子们中间不断努力,期望能让他们透过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回顾往昔、看清事物的本质。因为,想要知道他们是谁,就要去了解他们曾经是谁、他们的祖父母是谁、以及当他们移民到这个国家来的时候,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是一个移民国家———至少现在还是。

所以,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讲,有很多故事可讲。如果可以的话,和你的父母、祖父母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我保证,就像我向我的孩子保证的一样,这些故事绝对不会无聊。

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会导演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回顾历史,并不是为了说教——能起到教育作用真是额外的好处——我回顾历史,是因为在过去有那么多从来没被讲述过的伟大故事。英雄和坏人不是文学塑造的产物,他们是一切历史的中心。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倾听你内心的声音非常重要。正是自己内心的声音,驱使亚伯拉罕·林肯和奥斯卡·辛德勒去做正确的道德选择。在属于你的“定义角色的时刻”里,不要让你的道德被便利或者私利左右。忠于你的角色需要很多的勇气。而变得勇敢,你需要很多的支持。

如果你足够幸运,你的父母或许和我的一样开明。我的母亲是我的幸运女神。12岁时,我父亲给了我一台电影摄像机,让我可以更好地去感知这个世界。我为此无比感激我的父亲。现在这一刻我也想向他表示感谢,因为他今天也来到了哈佛,就坐在这里。

我父亲今年99岁了,只比怀德纳图书馆 (哈佛最大的图书馆,今年是其建成100周年) 年轻1岁。但图书馆已经翻新过了,我的父亲可是一点儿妆都没化。还有,爸爸,您身后有一位女士,刚好也是99岁,等会我讲完了就介绍你们认识可好?

当然了,如果你的家人并不总是支持你,还有个备用方案。在 《生活多美好》 剧终前,天使克拉伦斯在一本书上题写了这句话:“有朋友的人不会是生活的失败者。”我希望你们会珍惜在哈佛建立的这些友谊。在你的朋友之中,我希望你们能找到那个分享你生活的另一半。我猜想你们中的一些人对此抱有怀疑,但说到这儿不得不稍微多愁善感一些。我之前说到了直觉的重要性,以及除了直觉没有更值得追随的声音——那是在你遇到了你的一生所爱之前。我和凯特,我的妻子,相遇并最终结为连理,这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定义角色的时刻”。

……

此外,请保持彼此的联系,别躲闪别人的目光。这可能不是你想从一个在创作多媒体信息的人那里听到的东西,但是我们花在看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反倒是忘记了要注视别人的眼睛。所以,请原谅,让我们现在开始。所有人,请找一双眼睛,然后,请直视他/她。学生们、校友们,还有福斯特校长,在座的所有人,请转向一位你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人。他/她可能站在你身后,或者前面几排。让你们的眼神交汇,仅此而已。你所感受到的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人性,混杂着一丝社交的不适。

但是,如果你今天别的什么都没记住,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一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此开始。我希望在过去的四年中你们都经历过很多这样的时刻。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成了前辈,由你们来托举起下一辈人。我在我的电影里想象过很多种不同的未来,但是你们将会真正决定未来。我希望,那个未来充满公正与和平。

最后,我祝愿大家都能有一个好莱坞式的美好结局。祝你们能跑过暴龙,抓住罪犯,也能像E.T.那样,为了父母常回家看看。谢谢。(编译 汪洋,本版刊发时有删减)

《赫芬顿邮报》主编阿里安娜·赫芬顿在科尔比学院2016年毕业典礼的演讲——

想成功,多睡觉去吧!

 

在大家即将步入的这个新世界中,过度劳累、精疲力竭和压力被视为成功的必要代价,这其实是一种集体幻觉。所以,请大家改变这种观念,你们这代人完全可以将其击碎。

在特定时期的特定文化群体内,人们会信仰一些错误的东西。举例而言,吸烟一度被视为魅力的象征。一直到60年代,电视上都还有穿白大褂的医生在推销香烟。过了好久,人们对吸烟的看法才与科学统一起来。

如今存在的,是将睡眠问题与睡眠科学的割裂,把两者尽快统一起来,是你们这代人的责任。

在美化“睡眠剥夺”的文化中,大学文化就占了一席。“睡眠、成绩、社交:三选其二”,类似说法在美国的校园里广泛流传,仿佛大学生只能被迫在睡眠和生活之间二选其一。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启动了《赫芬顿邮报》 睡眠革命高校巡回活动。我们将走遍全美300多家高校,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睡眠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得知,与工作表现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创造力和工作效率,以及解决问题、合作、处理压力和学习的能力,都会因为睡眠而增强,并因为睡眠剥夺而削弱。

我们不妨先走出这样一小步,它既实用又有象征意义:下定决心自然醒。

完整的睡眠一般是7到9个小时,除非你有什么基因突变。这里要告诉那些生物课翘课的同学,基因突变是训练不出来的,只有1%的人口携带这样的突变。

大家可曾想过“alarm”(闹钟)一词原本的含义:“由于意识到危险而突然产生的恐惧或令人不安的焦虑———一个危险信号,标志着情况不对。”所以被闹钟叫醒时,我们正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完全开启的状态,应激激素和肾上腺素剧烈分泌,身体为迎接危险做着准备。

另外,自然醒时,你更容易记得所做的梦。而梦历来都是新思路、洞见、艺术和科学突破的源泉。元素周期表、披头士的那首 《LetItBe》 乃至谷歌,我们整个清醒世界的知识宝库,都是在梦中设想出来的。

正如拉里·佩奇所说:当一个不错的梦境出现的时候,别让它跑了!

即便业绩和成功是你当前生活的全部,看看一个将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地方,你会对睡眠带来的好处深信不疑,这个地方就是体坛。体育界不乏用睡眠来提高状态的优秀运动员,从科比·布莱恩特到汤姆·布雷迪,从罗杰·费德勒到安德烈·伊戈达拉,几乎能组成一本体育界的名人录。

在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员谢里·马在该校篮球队队员中做了一个实验。她让他们进行两周的正常睡眠,然后将睡眠时间增至8.5个小时,持续5周。结果罚球命中率上升9%,三分球命中率上升9.2%。对这些已经很优秀的运动员来说,这样的提升有些不可思议———而他们仅靠增加睡眠就实现了这点。

在你们即将步入的这个世界,永远在线被视为成功的标志。这个世界中充斥着焦虑,收到电子邮件或短信不立刻回复,对方就会发疯。15分钟不回消息,他们就要打电话到当地急救室去找你了! 这就是21世纪的科学怪人。我们创造了这个永远在线的世界,但真正的情感联络却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持续性局部注意力”。

考虑到科尔比是全美第一所向全体学生发放电子邮件账号的高校,这件事又多了一重意义。我想问一句:你们后悔吗? 众所周知,电子邮件是最主要的注意力盗贼之一。

过去十年里,我们每天接到的电邮总数从大约120亿封增加到2150亿封。而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每打开一封新邮件,我们都需要67秒才能回过神来。

所以在你们毕业之际,我希望大家能对捍卫自己的注意力产生全新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将来,瓜分你们注意力的事物会越来越多,大家要敢于坚守自己的阵地。谁要是能学会独处,能确保注意力不被无穷无尽的数字信息瓜分殆尽,谁就能主宰世界。

最后,是我对大家的祝愿:愿大家利用这种新发现的能力,以及全部的抱负、创意和智慧,不仅去主宰世界,还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改变世界。

(堂堂编译,本版刊发时有删减)

2016年毕业典礼演讲“金句”拾遗

演员、导演、编剧林-曼努尔·米兰达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演讲

“那些你们即将经历的故事是你们将告诉你们的孩子和心理治疗师的故事;它们是在你找到真正的激情所在之前的临时工作和实习;是你在世界另一半球遇到人生良机之前生活的那些城市;是即使不堪重负也维系一生的关系;是你为了最好的机会对好机会说不的时刻;是威尔第为了写出《茶花女》 克服的种种困难;是让你发现自己是谁的故事。”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南加州大学毕业演讲

“当别人说你疯了的时候,你也许就在做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创新了。”

前CBS娱乐总裁妮娜·塔斯勒波士顿大学毕业演讲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每个瞬间都在塑造你——退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坚持你的核心价值,能够为你带来满世界的惊喜。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是,这里我要引用吉尔达·瑞德尔 (美国女喜剧演员)的话:‘人生不仅仅是知悉一切,你要在未知的情况下去改变、去享受当下、去做到最好。’”

硅谷创业家、教授史蒂夫·布兰克纽约大学工程学院毕业演讲

“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能在28762天中醒来。这意味着,你现在只剩下21000天了,然后在这之中有大约14000天的时间可以工作。所以时间紧迫。我创立的每一家公司、设立的每一门课程、教授的每一个东西,都随着我对人生短暂的认识为‘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这句话有了新的意义。所以,你打算如何过好自 己的人生,不虚度光阴?”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哈佛大学毕业演讲

“讲述你的故事意味着发现你自己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认可的模样。你要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讲述自己的故事不仅和自己有关,也事关与他人的交流,探索更远大的目标、其他的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泡沫。

每个故事其实都只是一个草稿,我们连最古老的传说都会不断重提——无论是汉密尔顿、美国独立战争还是哈佛自己的历史。最好的教育让你保持坐立不安的状态,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 己和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断去改变。”

演员、制片人马特·达蒙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演讲

我希望有几件事你们铭记于心:

第一,你会失败,这是好事。我侥幸取得过一些成就,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年轻时跟本一起参加试镜的经历。我们坐大巴到纽约,排队等待,然后对着镜头哭泣。最后等来的是一句:“好的,非常感谢。”这意味着我们没戏了。我们称之为“谢谢参与”。这些经历成了我们的盔甲。

我的第二条建议是保持聆听。这世界需要你们的意见。但不要以为毕业之后你们就从信息“接受者”变为“传递者”了。如果你们停止聆听,你们的教育就真正结束了。你们应当终身受教。

第三条建议是:科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觉得这很明显,不是吗?麻省理工人是最有权力说科技可以解决世界性问题的,万维网、核裂变、浓缩汤,这些都有麻省理工的贡献,你们应该为此自豪。但事实是,这世界太过复杂,科学不是万能的。

地球诞生自此45亿年,先后有1000亿人生生死死。我们处于危险边缘,这是一个少数人即可毁灭世界的时代,这是科学力所不及又不可或缺的时代。麻省理工的毕业生们,或许,你们今天的抉择、勇气、坚持与意愿在未来会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