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妈”的最后一届高三

2016-06-08信息快讯网

 

在复旦中学考点,延安中学高三教师程雪飞(左三)为自己的学生加油打气。高三老师虽然很苦,但她说,陪伴、关注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幸福。吴瑾辉摄

6月7日早晨8点半,长宁区复旦中学考点外,来自延安中学的考生们与高三语文教师程雪飞一一拥抱——在学校,学生都叫她“程妈”。

“程妈”拍拍孩子们的肩膀:“别怕,妈在呢,祝你们马到成功!”

目送着孩子们走进考场,“程妈”很不舍,因为这或许是她带教的最后一届高三——明年她就要退休了。

在此之前,“程妈”连续5年带教高三。在延安中学执鞭18年的时间里,她已经送走了12届高三毕业生。这两年,因为高三压力以及父亲患病,“程妈”的体重一度跌至90斤以下。高三虽然很苦,但她说,陪伴、关注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幸福。

“程妈”只是众多高三老师中的一个缩影。每年高考,社会最关注的就是考生和考题,却常常忽略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高三老师。高考绝对不是考生一个人的战斗,高三老师背负的压力甚至比考生还要大。

对于考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次大考,但对于高三老师而言,这只是他们送走的又一届毕业生。

回望自己的高三这一年,他们想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别怕,妈在呢,祝你们马到成功!”

熟悉程雪飞的人都知道,她带学生很有一套,去年高三,延安中学的高考“状元”,高考语文、英语和物理单科的最高分,都出自她的班级。

秘诀何在?程雪飞说,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调动班干部和优等生的主动性。“前年,班级有部分同学已经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他们每天中午自发排班为同学讲解试题,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强,让我都很感动。”

程雪飞还有种“魔力”,任何调皮的学生一到她手里,都会变得服服帖帖。

刘枫(化名)家庭条件优越,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走进他的寝室,被子胡乱摊在床上,垃圾随地乱扔,寝室同学对他意见很大。程雪飞找到刘枫,亲自教他叠被子、铺床单,慢慢地,刘枫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

学校里,个别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出现厌学、自闭等倾向。“问题学生”看见老师大多绕着走,但对“程妈”却是个例外,总是无条件地向她“敞开心扉”。“大概是因为我有个爱操心的命,又比较啰嗦,喜欢跟学生聊天,他们就都很信任我。”程雪飞说,其实与高三学生“交心”,自己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多用心,除了学习,还要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情绪。

记得有一次,程雪飞下班回家后,班里一名学生在上晚自习时突然晕倒,任课教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了班主任和家长。听闻此事的程雪飞火速与爱人开车赶到学校,全程陪护将学生送到医院。

在救护车上,学生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程妈,有你真好。这样一个冰冷的环境中,我特别害怕。”程雪飞和爱人一直陪着他缴费、看病,直至确保身体没有大碍后,又送他们回了家。

别看“程妈”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可与这群“95后”交流一点也没有障碍。

学生们探讨周杰伦时,程雪飞会说,周杰伦歌曲好听一半的功劳是因为方文山的歌词写得好,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取自苏轼的词,琼瑶阿姨的诸多作品中都引经据典,同学们看电视剧也能学到不少知识。” 程雪飞说,这样与学生探讨学习,他们可起劲了。

程雪飞说,往年她都要上2个高三班的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工作量很大。进入高三,几乎每天都有小测验。为了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程雪飞会仔细批改每一道题,每篇作文都尽量做到面批。“我常常忙到半夜,爱人觉得我太辛苦,还帮我一起合总分。”多年的辛苦工作,程雪飞非常感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每带了五六年高三后,实在太累了,就带一届高一缓一缓。”程雪飞说,去年,她的父亲做心脏搭桥大手术,加上高三教学压力大,自己一度睡眠不好,体重一度跌到90斤以下。

这几年,“程妈”觉得亏欠父母太多,退休后,她想多陪陪老人。

老师能抱抱我吗?你的拥抱让我们很踏实

6月6日,上海市第八中学高三年级组长章巍给学生们讲完了最后一堂数学课。下课后,两名女生径直走到了她的办公室。

“你们还有什么题要问吗?”两名女生摇摇头。“那是来问我要毕业留言簿上的签名?”女生们还是摇头。

“老师,你能抱抱我吗?你的拥抱让我们感到很踏实。”终于,两个女生喃喃地说。

章巍的眼圈红了,紧紧地抱住了两个姑娘。“我做了21年老师,真是没有想到学生会专门来找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也非常激动。”

 

章巍说,作为高三老师,除了关注学科成绩,其实更应该细心体会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需求。“女生都有点害怕数学,其实,他们有时候回避老师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你,而是对这门学科感到畏惧。”

章巍说,高三这个敏感时期,不仅学生会焦虑,老师也会出现“焦虑综合症”。为了给学生节省时间,章巍和学校其他数学老师每天也要做大量的数学练习题。“学生们做的习题我们都要做,还要四处搜集题目,高三学生的时间很紧张,我们要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题目发给学生。”

作为年级组长,章巍一直坚持多鼓励学生。为此,章巍给年级定下一个鼓励制度,每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或明显有进步的同学,老师都会给家长寄去一封贺信。

“您的孩子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恭喜您!”粉红色的信纸上写下这样的贺词,家长和学生都开心不已。甚至有家长来问章巍,在申报学生综合评价录取的材料中,这个奖励可以提到吗?

“这说明家长和学生都非常看重老师的鼓励,尽管这是我们老师自己打印寄出的,但仍然寄托了我们对学生满满的期待。”章巍说,今年毕业时,就有一名同学将三年来积攒的所有贺信拿给我看。

高三除了温情,也有残酷的压力。

不少高三老师坦言,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高考升学率。在某考点,有高三老师向记者诉苦,最怕看到打卡机上的红色警报。“去年,学校引入了新式打卡机,每次考试完,机器都会即时统计错误率。红色代表错误率高的题目,黄色则代表正确率高的部分。”

一位老师说,二模考结束后,班级的英语阅读题部分一度出现“红色预警”,让她感觉度日如年。一旦有了警报,就要想方设法快速找到漏洞,进行针对性训练。“那是我感到最煎熬的一段日子,好在高考终于来了。”

 

高三老师在QQ群建立复习数据库

利用高三这一年,有着30年教龄的晋元高中高三地理老师张伟在班级QQ群里建立了一个复习数据库,这个QQ群的名字叫“我爱地理”,群相册里已经积累了1200多张照片。

“这些照片可全是我们的复习资料,每晚八点,我都会在QQ群里发布每日一题。这些题目比较新颖,与热点结合紧密,主要是针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希望开拓他们的眼界,帮助他们再‘跳一跳’。”张伟说,除此以外,大量的照片则是学生自己写的题目解析,由他们拍照后上传至相册。

每次考试结束后,对于错误率高的题目,张伟都会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一些错误率低的题目,她也会细心地将其圈出来,要求答错学生回家后把题目过一遍,反思自己错在哪里,再写一遍解析过程。

“这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我会先进行个别指导,再让他们通过写解析把题目吃透。”学生将修订版拍照再上传,看完他们的解析,张伟还会在QQ群里为他们点赞。在她看来,通过网络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不仅能加深理解,还分享了有益的解题思路。

信息化技术让高三复习也变得随时、随地、随需和高效,通过以点带面,实现选择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但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高三老师的工作量。“首先,要为这部分薄弱学生挑出一道道错题就很花时间,回家后,我基本也都泡在网上,因为要及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和反馈。”张伟说。

 

 

长达2分钟的90度鞠躬,感觉他们长大了

离高考语文开考还有十分钟,静安区市西中学考点门口,育才中学高三年级组长胡蓉正焦急地拨打家长电话,尽管考前不断提醒考生务必带好“两证”,但还是有两个“小迷糊”忘带身份证。

有惊无险的是,一位家长及时将证件送到了考点,另一位父亲则等候在考点门口,手里攥着孩子的身份证,看着胡蓉火急火燎地跑过来,还不解地问老师:“要身份证干嘛,中考也没用身份证啊!”

开考铃敲响后,胡蓉终于松了一口气:“今天早上有点忙,送考老师最担心发生突发状况,好在问题都顺利解决了。”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胡蓉已经送走了6届毕业生。望着徐徐关上的校门,她喃喃自语:“希望孩子们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总结高三这一年,胡蓉说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匆匆三年,一届又一届,挺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感觉他们一下子就长大了。”

胡蓉还记得不久前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有个大男孩站在舞台中央,向25位任课老师90度深鞠躬,足足坚持了2分钟,只见他满眼噙着泪水,迟迟不肯离去。此情此景令现场老师们感动不已。

不仅如此,2016届毕业生还为母校挑选了一件特殊的毕业礼物——景观秋千,借刘禹锡的诗句“秋千争次第,牵拽彩绳斜”,寓意“勇攀高峰,争创佳绩”。

 

育才中学是一所寄宿制高中,校址在嘉定,不少老师每天往返于市区和郊区,非常辛苦,胡蓉每周还有两天要住校值班。

最忙碌的一天,她8:45分进教室上课,下课改试卷一直到午饭时间,匆匆扒了几口饭,中午进班辅导,下午又马不停蹄地监考,16:10分继续给学生补差补缺,18:30分又开始上晚自习,“一直忙到晚上9点半,这就是我们高三老师的日常,说实话,这么多年我们都习惯了。中环出事故那天,我们光路上就花了六个半小时。”

胡蓉说,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学生的一个拥抱,答疑时专门为老师准备的点心,点点滴滴汇聚成感动,瞬间就把老师融化了。

说起高三老师,育才中学家长周敏的话中也是充满了感激。

“我儿子说,陈红老师是他见过的最好的语文老师,陈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受她的影响,儿子的高考志愿也填报了南京大学。”周敏说,春天到了,陈老师会把课堂搬到花园里,带着学生走一走,逛一逛,寻找春天的诗情画意。高三进入最紧张的冲刺阶段,看孩子们复习累了,陈老师会给他们播放曹禺的话剧《雷雨》,放松身心。

高考首日考试已经结束,胡蓉和她的高三年级组又将送走一届毕业生,站在考点门口,育才中学语文老师张佳文颇有感触,她说,要将这句话送给自己的高三这一年和所有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