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孙颖迪:追求单纯的“音乐带来的乐趣”

2016-08-17信息快讯网

 

左图:孙颖迪近照。

主要成就:2005年,在第七届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摘得桂冠,成为第一位获此项大奖的华人钢琴家。

问: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答:除在国内外举办演出外,今年可能要录制个人第二张唱片,明年将会担任第11届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国际预选赛评委。

■本报记者 周敏娴

在今年的布里斯班新年音乐会上,洪毅全、马晓辉、秦立巍、孙颖迪、奥云格日乐等5位艺术家与昆士兰交响乐团同台演出,为全球观众带去了一场充满中国特色的音乐会。孙颖迪说:“希望带更多中国作品走出国门,去更多更大的舞台。”

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目录上,几乎每年都能见到孙颖迪的名字。2015年,他先后和俄罗斯马林斯基乐团与指挥大师瓦勒里·捷吉耶夫合作拉赫玛尼诺夫的旷世巨作 《第三钢琴协奏曲》、与捷克著名指挥家阿尔特李赫特及布拉格交响乐团合作勃拉姆斯 《第二钢琴协奏曲》,在一个乐季中接连挑战钢琴协奏曲曲目中“最难俱乐部”中的两首大作。

孙颖迪在自己频繁的演出中也一直保持着对中国作曲家以及中国钢琴作品的尊重,并把推广中国钢琴作品视为己任。在过去的一个乐季中,他与作曲大师谭盾合作,在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演出了钢琴协奏曲 《夜宴》、三重协奏曲《复活》;与上海爱乐乐团合作,在2015上海之春开幕式音乐会上演奏了著名青年作曲家张朝的钢琴与乐队作品《中国之梦》;在新加坡与指挥家叶聪执棒的新加坡华乐团合作连演钢琴协奏曲《黄河》。

沉浸在音乐中,是孙颖迪最喜欢的状态。孙颖迪几乎从不涉足音乐之外的领域。“人的精力有限!”孙颖迪说。他感叹自己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乐曲中能够洞见的内涵也越发丰富起来,音乐所折射出的生活的另一面,让他着迷。“音乐家是既复杂又简单的矛盾体。”孙颖迪说,“音乐家”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就是敏感、难以捉摸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他们的追求再单纯不过———音乐带来的乐趣,不是名誉和金钱可以交换的。

除了钢琴演奏家外,孙颖迪还有另一个身份———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他的学生们说,孙老师脾气和耐心都“挺好”,但好脾气的孙老师有时也会皱起眉头。“我们的学术环境太浮躁了。”他认为,一些活跃在社会上甚至颇有些影响力的所谓专家,缺少严谨的学术态度,有的爱“灌”假大空的心灵鸡汤,有的作品“天下文章一大抄”,根本没有自己的学术思考。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他常常提醒学生也提醒自己,守住初心,“不要给音乐添加太多附加值”。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