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的小书店,音乐圈几代人的记忆

2016-08-03信息快讯网

 

在复兴中路靠近汾阳路上,经常会看到背着琴箱的年轻人步履匆匆地经过,这条街不远处就是上海音乐学院,而另一边则是上海交响乐团。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复兴中路渐渐成为了圈内人尽皆知的“音乐街”——大小琴行林立,走几步就能看到玻璃门里专注修琴的工匠……而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圈子里无人不知的音乐书店——元龙书店。

最近,由于市政规划,这家开业24年的书店沿街的门被水泥墙堵住,记者循着手写的指示牌,在几百米外的住宅区里,找到了隐匿在车棚、晾衣架后头的书店。穿行过狭小逼仄、两边摆满书的走道,记者找到了外墙被封住的书店大厅,时值正午,店里因为光线不好还开着几盏日光灯,书店老板汤元龙的夫人王务荆正在招呼客人。

朱践耳、赵晓生、曹鹏都是书店常客

曾经有一位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圈内人告诉记者,目前凡是和音乐学院沾边的、活跃在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元龙书店。它就像每个人学生时代都会去光顾的教辅书店一样,留下了很多人的回忆和特殊情怀。

情怀不假,但更客观地说,这家小小的书店之所以在音乐圈小有名气,还是因为专业。

汤元龙和王务荆都是学音乐出身,也在上海音乐学院等校做过音乐老师,王务荆退休之前还曾在上海乐团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两人用音乐学院分配给他们的这间福利住房开了这家书店,主要经营乐谱等和音乐相关的书籍。相比市面上其他的音乐书店,这里的乐谱类型最为齐全,王务荆指着曲径深处的库房告诉记者,书店一共有超过一万种图书、乐谱,全上海几乎无处可寻的总谱在这里也可以买到,因此,很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是这里的常客。

中国著名作曲家、《英雄的诗篇》作者朱践耳老师就住在书店后面的小区里,王务荆退休前工作的乐团也经常演奏朱践耳的作品,两人算是熟识,见面还会开开玩笑,所以,书店营业后他三不五时都会过来翻翻总谱,关心一下现代音乐。尽管年事已高,但直到去年他还来书店问:“最近出了什么新作品?”

另一位常客是著名钢琴演奏家赵晓生老师。他在学生时代就跟汤元龙同班,两人都是学钢琴专业的,用王务荆的话说:“他经常来店里,噶山湖 (上海话聊天) 之余每次都买很多书回去。”赵晓生的作品 《钢琴演奏之道》 再版的时候,王务荆还帮忙做了排版。这本书出版以后,王务荆想到书店和台北音乐家书房有长期合作关系,就提出是不是可以把书推荐到台北去销售。这个想法马上得到了台北那边的热烈回应,于是书店出面请赵晓生给书签名。“他一杯啤酒下肚,唰唰唰一签就是100本。”王务荆回忆到,那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果不其然,书在台北卖得非常好。

著名指挥曹鹏每当需要新作品时,就会来元龙书店找总谱。“大多是一些有水准又比较冷门的交响诗。”王务荆说,虽然曹鹏已是耄耋之年,但每次坐着校车来书店,这么高的台阶“噌”的一下就跳上去了,结棍 (上海话厉害) 得不得了,“我说他怎么总不见老,他就‘嘿嘿’笑笑”。曹鹏有一次他来买书的时候跟她说:“王务荆,你做了一件好事。上海这个城市非常需要像元龙这样的小店;给音乐家、音乐爱好者留有一方净土。”“他的话对我们是莫大的精神鼓励。”提起这段往事,王务荆很激动。

不仅如此,已故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歌唱家廖昌永、著名指挥汤沐海等等,都是元龙的常客。

老书店在转型,城市记忆挥之不去

酷暑的正午,书店里几名员工蹲在地上清点入库的书本,有几个学生模样的顾客在选书。“买到想要的书了吗?”一名店员问道,记者想起了坊间听说的:元龙书店的店员个个身怀卖油翁般的绝技——只消瞥一眼,就能大概知道你是学琴的、还是考级的,甚至什么系什么专业学到什么程度都能给你摸清楚。向王务荆求证后,发现此言不虚。“他们甚至比我还专业。”王务荆说,店里总共6位店员,都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对乐谱、音乐家可谓如数家珍,即便是很冷门的艺术家和曲子,也难不倒他们。

这样一家小书店,还要支付6名员工的工资,靠什么盈利?王务荆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两张发货单给记者看,一家合作很多年的出版社给的折扣是6.2折,另一家刚开始合作的出版社,给了6.5折进价。按照书店一律8折出售来算,毛利只有15%到18%,去掉书店日常开销和员工的工资,其实赚不了多少钱。王务荆算了一笔账:如果把房子租出去,在这样的地段和现在的行情下,赚的钱远远高于现在的利润。但是她从没想过要关掉书店,“我和我先生开这家书店是觉得还有一群人需要这样一方小天地,说是城市的精神坐标不敢当,但有的家庭几代人学琴都来我们这里找谱子,相信我们、依赖我们,这就够了”。她说,“儿子都已经成家,我们老两口在物质上没有多大的需求”。

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元龙书店都获得市级优质实体书店的称号。当全市三十几家书店的管理人坐在一起,王务荆有了书店要转型的想法。一直以来,书店的买卖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一笔一划记在本子上的,也有不少顾客抱怨这方法不够与时俱进,“怎么不去弄个扫描条形码的仪器?”“店里怎么没有POS机?”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终于在2012年,元龙请来电脑工程师,引入了管理书店库存的电子系统,还开了“元龙音乐书店”“元龙原版乐谱店”两家淘宝店,实现了线上线下合体。图书入库是个体力活,需要一本本扫描进电脑系统,店长加上店员,大家没日没夜地工作,花了半个月才把所有库存都清算完毕。但这一切辛苦很值得,电商平台上线后,书店的销售额大幅上升,实体买书也更快捷了。

其实,比起一家书店,对很多人来说元龙更像是一个音乐、美学的启蒙地。旁边的复兴中路1340弄里,住着不少优秀的钢琴老师。一位圈内人士回忆,小时候每次上完课,就会顺道去元龙买书。酷暑天气里,汤老师穿着背心,手里揣着个烟斗,一手拎着一瓶冰啤酒,在采光不怎么好的小房间里打着拍子教孩子琴——这个画面时隔几十年依旧鲜活动人,“这是挥不去的城市记忆,足以成为我热爱上海的理由”。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