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不是只有一个《牡丹亭》

2016-08-19信息快讯网

今年是我国明代大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如何在当下继承他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正在举行的2016上海书展关注的一个话题。“汤显祖与中国文化”“汤显祖对话莎士比亚”等讲座,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于这位400多年前的文学大家。

在专家学者看来,汤显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旨趣和美学精神,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激活这份宝贵的遗产。

不间断的舞台演出,让汤显祖与一代又一代世道人心共鸣

17日是2016上海书展开幕第一天。中午12点半,中央大厅的中心活动区,一折现场演出的《游园惊梦》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尽管早已耳熟能详,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叶长海仍然站在人群里,津津有味地观看。“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多美!”他向记者感叹。

在叶长海这样的汤显祖研究专家看来,这场在书展现场的昆曲演出颇有深意。“要激活汤显祖的文化遗产,首先要让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活在今天的舞台上。”而这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合称“临川四梦”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梦记》。事实上,汤显祖能够400年来始终被人们记住,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了不曾间断的舞台演出,与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世道人心产生共鸣。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长周育德介绍说,历史上许多戏曲剧种都上演过这些作品,比如清末的粤剧版全本《牡丹亭》,以及后来的闽剧版《紫钗记》。而在汤显祖的故乡江西,“临川四梦”更是地方戏曲舞台上的大IP,比如采茶戏版的《牡丹亭》,是用汤显祖的原词谱曲,别有风味。

不过,对汤显祖剧作呈现最多的还是昆曲。《牡丹亭》早已成为昆曲舞台上最为重要的保留剧目,久演不衰。今年,上海昆剧团将“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并展开世界巡演,被视为将汤显祖推向世界的重要尝试。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评价说:全本体现经典的全貌;当代很多青年观众不熟悉“临川四梦”的全本,因此,这样的完整演出,非常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汤显祖的艺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也非常看好舞台演出对于激活汤显祖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他看来,人类正在进入一个观看的时代,因为视觉类艺术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上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掘和激活,需要学界研究的不断推进

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汤显祖集全编》,全面增订了1962年问世的《汤显祖集》,是截至目前汤显祖存世诗文、戏曲作品最齐全的深度整理之作。该书亮相在今年的书展现场,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

作为增订工作的牵头人,叶长海鼓励人们在“观看汤显祖”之外也要“阅读汤显祖”。在戏剧家的身份之外,汤显祖同时还是诗人和作家,有逾2000首诗歌、数百篇古文和几百通尺牍流传在世。很多人都知道,汤显祖尊重人性,提倡言情,反对文艺为封建伦理做宣传;《牡丹亭》之所以流传至今仍然打动人心,就是因为汤显祖塑造了杜丽娘这样一个敢于为感情抗争的女性形象,具有十足的现代性。然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也许就需要从他在戏剧以外的写作乃至人生经历中去寻找答案。可以说,只有阅读汤显祖,才能了解一个真实生动的汤显祖,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传承他的思想精髓。

不过,叶长海、周育德等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阅读汤显祖,读懂汤显祖并不容易。因为汤显祖一生涉猎广泛,文、史、哲、艺术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周育德举例说,汤显祖对道教颇有研究,有《蜀大藏经序》《阴符经解》等好几篇道教著作。“《阴符经》能读懂就已经很困难了。以前我曾经就这两篇文章请教过汤显祖研究界的老先生,老先生也只能避重就轻地讲。”即便是汤显祖的剧本,要一词一句讲清楚也是很难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100个人里有没有一两个人能够解释清楚的?很难。”周育德这样表示。

但正因为如此,也为今后的汤显祖研究留出了很大的空间。许多学者都表示,随着相关研究不断向前推进,汤显祖的文化遗产将不断得到发掘和激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也许才刚刚开始。对汤显祖的挖掘研究也要与时俱进,让今天的读者观众也能随汤显祖同笑同哭。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