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演员傅希如:整理老戏老腔’丰富戏曲传承

2016-08-21信息快讯网

 

傅希如近照。

■本报记者 黄启哲

主要成就:获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6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榜首、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优秀表演奖。代表作有京剧《春秋二胥》《野猪林》《珠帘寨》《失空斩》等。

问: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答:看书、看电影、听音乐。问: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答:努力继承,勇于创新,在新作品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与傅希如相熟的人都对他身上传统与时尚的冲突印象深刻,穿着时尚,一开口聊的却是京剧传承。在 《王子复仇记》 《春秋二胥》 《沉船之夜》 等新创作品中颇受好评的他,又凭借整理改编的传统京剧 《子胥逃国》,在今年4月底落幕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上拿下主角奖。谈及戏曲的传承创新,傅希如说:“传承与创新,前者非一成不变,后者亦非无根之木。我想汲取前辈之营养,努力博采众长。取其魂,留其韵,我希望在简约写意中,能够融入时代的审美特质,给角色以新的生命。”

改编 《子胥逃国》 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因为老戏迷听惯了“杨 (宝森) 派”的味道,未必能接受几乎消失在舞台的老腔老调。可傅希如坚持,一出经典老戏如果能有不同的版本样式呈献给观众,不仅有益于刷新观众的视听体验,也能丰富戏曲传承的内容。由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凭借刘曾复老先生的哼唱录音,一腔一调、一词一句,反复琢磨,再请老艺术家童祥苓、关松安老师为他指点把关,终于把 《长亭会》 《文昭关》 《浣纱记》 《鱼肠剑》 《打五将》 这5个折子整理、组合成一台完整的大戏,复原了一个颇有“谭 (鑫培) 余 (叔岩)”味道的伍子胥。

令他惊喜的是,观众对这陌生的老腔反响好得出奇,每个唱段都博得热烈喝彩。演出结束,热情的戏迷排起了长队,还没来得及换戏服的傅希如就赶出来给戏迷们一个个签名。接下来,他精神头儿更足了,他说要继续向老艺术家学戏,把《琼林宴》《定军山·阳平关》等剧目“吃下来”,还要整理改编传统老戏《出师表》,希望在明年搬上舞台。

说巧也巧,整理《子胥逃国》的2014年,傅希如在新编京剧《春秋二胥》中饰演了申包胥。白天,以申包胥的身份苦苦劝说伍子胥,希望他放下个人仇恨,不要涂炭生灵;晚上,又沉浸在伍子胥的世界里,体会全家被杀、流亡异乡的痛苦。在人物之间跳来跳去,好不纠结。不过回想起来,傅希如说,在一新一旧两个作品中,他对这两个人物的体悟又深了一层。

今年,傅希如全身心的投入“京生如是———2016傅希如系列专场演出”中。在《大探二》里,他请来了花脸名家康万生前来助阵,六半调把康老师唱嗨了,把满场的观众唱沸腾了。

傅希如饰演杨波时不仅重视唱腔,遵循张文涓老师传授的余派演唱技法,在文本上也精益求精。《洪羊洞》和《挑华车》,文的极文,武的极武,颇具挑战。《杨家将》中,他前脚饰演被困两狼山的末路老英雄杨令公,后脚又成了嫉恶如仇的青年寇准,同样的行当,不一样的唱法和表演,体现京剧程式塑造人物的无穷魅力。

据悉,年底要公演的《响马传》已有20年未曾出现在上海的舞台上了,为演好这出戏,傅希如专程请教了京剧大师李少春的长子李浩天,并得到了后者的亲授。在贯穿全年的演出中,傅希如恨不得把浑身上下的本事都拿出来。有京生如是,相信能走得更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