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现,昙花一现还是风光无限

2016-08-24信息快讯网

 

分答刚刚推出时被认为是一种“知识变现”的新模式。资料照片

消失2周没有任何解释,果壳网旗下产品分答陷入不正常“关停”。不过仅3个月前,它还是“当红炸子鸡”,其估值超过1亿美元,被誉为找到了“碎片知识”的变现口。从“爆红”到“停摆”,人们不禁要问,分答发生了什么?知识变现是昙花一现还是风光无限?

谁也说不清分答何时能回归

8月10日下午2点多,一位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营负责人照例登录公司的分答账号,却被提示“技术升级,暂时无法访问”。许多用户认可了这种提法,包括在分答上一度占据人气榜第一的“鹦鹉史航”。

分答的“停摆”确实有些突然。当天上午11点左右,其运营团队还借着奥运会的热度,力推了白岩松入驻的消息。3个小时后,分答就开始了归期未知的关停:所有渠道(微信、客户端、Web)无法登录;所有功能(讨论、收听、找人)处于空白。

分答是果壳网为其开发的产品“在行”推出的一项新功能,今年5月上线。这项功能是:任何人可以向注册的人提问,回答者需用语音回答,限时60秒。这个产品还设计了“分成”机制,回答能被其他人付费1元“偷听”,提问者和回答者各得0.5元。

分答“停摆”一周后,记者向“鹦鹉史航”求证是否属实,他说:“技术升级,大概明天就好了。”当时,果壳网的许多客服也以私信的方式向一些用户表示,网上流传的分答被冻掉、歇业都是假消息,技术升级马上就能结束,好戏在后头。这更让许多用户认定果壳网是在“憋大招”。

昨天,当记者再次向果壳网CEO姬十三询问何时分答能归来时,姬十三说“还不能确定”,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用户感觉“蛮好”,团队“折腾”创新

分答上线42天,即6月27日举行的首场发布上会公布了一组数字:1000万用户参与,超过100万用户为内容买单,产生50万条问答内容,交易金额超过1800万元。不过不久前虎嗅网公开了某大数据团队对分答的统计报告,6月份分答的百度指数跌破5000(最高是3.2万),8月以来日新增用户数跌破1万。

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体察到了变化,刚注册时,每天有3-5个问题,大约10天后,每天1-2个问题,慢慢地变成几天一个问题,进入8月以来问题就很少了。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员张云泉在微信圈里推送分答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他说基本上每个问题都会回答,不推送实际上是没有人提问了。

为了抵抗用户流失,果壳网对分答做了许多调整。比如好友间能免费分享回答、能附加1分钟追问、定期提供话题组织注册者讨论等,不过难掩颓势。

有人将分答热度消退归结于太过依赖名人,因为数据显示名人的偷听量超过90%,不过像王思聪这样的大V在回答了32个问题后就不见踪影,反倒是张云泉、宋强等“小V”玩得不亦乐乎,他们表示,对分答前景表示乐观,愿意等待分答归来。

知识变现这条路总会有人走通

分答“停摆”中,另一家致力于知识变现的公司有了大动作。“罗辑思维”新推出的App“得到”最近加入了一位大牛———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教授万维钢。在出版了两本书后,他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成为一名“得到”上的专业写手。他的课程售价为199元/年。截至8月22日,已经有20166人订阅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订阅者以平均每天800人的速度增加。

微博自2014年就开始做与“得到”类似的付费阅读,一篇好文可以免费看部分字节,你可以选择付3元读完全文,也可以选择8元包月、50元包年等。今年初,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文章编辑页面也添加“付费阅读设置”,公众号作者可以决定免费阅读的内容 (20-200字之间),也可以决定付费阅读的金额 (0-200元之间)。虽然记者向微信运营方求证后对方表示,微信暂时没有开放付费阅读的意向,不过从这个新增的按钮来看,微信对付费阅读也不是完全没有兴趣。

事实上,知识变现的障碍并不在模式而在观念上。知乎网CEO周源就表示,当越多的人认识到自己所产生的内容的价值,优质内容被“贱卖”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是说,今后很可能当你看到一篇还不错的文章时,都要付费才能阅读。

“虽然分答在‘技术升级’,但知识变现这个大方向不会错,很多人都在试,试着试着总会走出一条路。”张云泉说。

报记者 沈湫莎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