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内容为王,知识变现时代到了?

2016-05-24信息快讯网

这两天,许多微信朋友圈都被一种叫“分答”的问答类产品刷屏。这个由果壳网推出的新功能自5月14日上线至今,已经积累了100万用户。“这就是知识的零售商店。”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说,如果这一产品盛行,辗转6个人就能找到任意一个陌生人的定律将被打破———你可以一步到位找到想要找的那个人,并直接提问。

就在“分答”上线前一天,“知乎”发布了同为付费知识服务产品“知乎live(直播)”。事实上,不管果壳网还是知乎网,都在寻求知识变现的途径。在崇尚免费分享和内容为王的互联网上,知识被公认为依然很值钱,而目前通过知识赚钱似乎还没有找到最好的模式。有人惊呼,这几款“轻量级知识服务产品”的出现,会不会预示着知识变现时代就要到了?

会提问题的人能赚钱

在“分答”上,任何人都可以提问,提问价格在1-500元之间,具体数字由答者确定;而答者必须用语音回答,时间限制在60秒以内。除此之外,这个产品还设计了“分成”机制:答案可以被其他人付1元“偷听”,提问者和回答者各得0.5元。

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家郑永春在“分答”上回答了“火星不是一个宜居城市,为什么还要研究火星移民”等10个问题。

由于郑永春刚刚获得以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命名的天文学奖,他的回答获得了13人“偷听”。凭借这10个问题,郑永春暂时获得了44元,只要有人继续提问、继续“偷听”,他的收入还能增加。

这款产品设计了排行榜,显示谁获得了最高的收入。自我标签为“影视类行家中收费最高的话唠”的“鹦鹉史航”,每个问题收费38元,截至22日,他已经回答了700个问题,收入达3.7万多元。

据悉,“分答”雏形始于去年12月,姬十三准备为自己开发的另一款产品“在行”输入一种更轻便、新鲜的模式,直到今年4月,“分答”的形态才确定下来。它设定的分成机制让产品用户得以迅速扩大。

郑永春认为,“偷听”机制不仅让“网红”或者专业人士能通过回答问题获得收入,普通人也能够通过提出好问题赚到钱,由此促进了提问数量的增长。

优质内容在寻找变现突破口

从微信、微博的“打赏”,到果壳知乎的问答社区,还有“作业帮”等垂直细分领域的问答应用,不少企业都在寻求知识变现的可能性,只是不温不火的产品预示着知识换钱没那么容易。

目前,知乎每月的页面访问量达到50亿,在被誉为大V福音的“知乎live(直播)”上,答主可以创建一个直播,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 (由答主设定) 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答主和其他用户便在群内开始问答沟通。

“这次的‘分答’,以及知乎的功能,都是‘轻量级知识服务产品’或‘碎片化付费知识产品’,属于比较新的。”姬十三说。

互联网刚兴起时,许多人认为免费是未来的趋势,知识传播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得价廉物美,比如出现了很多慕课平台。另一种趋势是,越来越多人认为知识收费是可行的。知乎网CEO周源则坚持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依然很值钱,任何知识经验的分享都是人们脑力劳动的结果,应该支付报酬,而且优质内容会越来越值钱,被“贱卖”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少。

知识变现的短板在哪里

海军工程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郑笛昨天刚刚注册成为“分答”会员,不过一天都没等到一个问题。在知识分享平台上,冷热不均的情况同样突出,“鹦鹉史航”之所以能成为该项目躺着收钱的人,是因为他作为网络节目 《奇葩说》 的热门选手,知名度正节节上升。

如果长久没人提问,“分答”很容易流失用户,之前的知乎直播就遭遇过先热后冷的尴尬。英特尔中国技术计算架构师何万青被人建议了几次,目前还没有“入坑”,他认为随口一答就能赚钱看似方便,但要在60秒内把问题说清楚却不容易。

从用户方面看,目前“分答”最热门的话题仍然集中在“互联网创业”“两性关系”“娱乐八卦”“减肥健身”上,这意味着用户大多还是互联网圈子中的潮人。

姬十三说,“人们更愿意为有价值、有感情和私人订制的产品付费,这与当前各个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消费升级浪潮一脉相承。”但是面对“‘分答’的未来会怎样”这个问题,姬十三显得有点谨慎,他并没有乘胜追击提出下一步推广计划,而是回答:“等等看结果再说”。

无论如何,经过多轮迭代的知识变现已经快来了,不是吗?

报记者 沈湫莎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