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容变毁容”更可怕的是什么?行业监管接近“真空”

2016-08-25信息快讯网

 

“不用开刀、手术,打一针就变美”,这是微整形机构惯用的噱头。近来,各地频发微整形美容变毁容事件,很多求美人士微整形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危及生命。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药品生产和进口企业应指定具有生物制品经营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作为A型肉毒毒素制剂的经销商;药品批发企业只能将A型肉毒毒素制剂销售给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医疗美容机构,未经指定的药品经营企业不得购销A型肉毒毒素制剂。

然而事实上,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却仍提供注射美容服务的机构不在少数。一方面,不少消费者在夸张虚假的营销广告诱导下,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极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在巨大利益驱使下,缺乏资质的美容场所也尝试“跨界经营”,甚至让没有行医资格的人穿上白大褂、拿起针管,罔顾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干起专业要求较高的活。

医疗美容本属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但非法美容往往出现在如美发店、美甲店、会所、工作室、美容院等非医疗机构中,超出卫生部门管辖范围。而工商、药监等部门又无法对美容整型的业务进行监管。监管的缺失,导致行业违法成本低,非法行医不能得到有效震慑和治理。

微整形导致失明、中毒等病例明显增多

目前,注射美容常用三类针剂:肉毒素、玻尿酸和胶原蛋白,可以局部改变形状,产生隆鼻、隆下巴、瘦脸等效果。

因注射美容针引发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十分常见。近两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每年都会接收近百例患者,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近一个月内,该科室连续接诊3起此类病例。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介绍,微整形并发症临床表现有血肿、神经损伤、栓塞、组织坏死、感染、皮疹、表情失衡、疤痕、肉芽肿等。根据常年接诊经验,注射美容针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

——注射玻尿酸隆鼻导致失明。一名30岁左右的患者到浙医二院就诊。她告诉医生,自己平时住在杭州,娘家在浙江某市。当天早些时候,她在老家的一家美容院做了玻尿酸注射隆鼻,美容师用针筒将玻尿酸注射进鼻尖,刚注射完便右眼模糊、左手麻木无力。美容师随即对她进行“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经浙医二院眼科、神经内科、整容科会诊,患者有右侧脑栓塞致左手活动受限、右眼动脉栓塞继发青光眼症状,右眼可能永久性失明,鼻梁部位有大片血管内出血造成的瘀斑。

之后,患者又赴上海一家医院,也得到右眼即将失明的诊断。

“这个案例的发生,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关系不大,主要是注射玻尿酸操作不当引起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郭谊认为,美容师普遍没有正规学医,注射位置稍有偏差,没有将玻尿酸注入皮下组织而是戳破血管,就有可能造成并发症。

——注射不正规肉毒素导致中毒。近日,一位女士在广州一家美容院打所谓韩国进口的肉毒素瘦小腿,结果导致循环呼吸系统麻痹,危及生命前来该院治疗。

“这明显是肉毒素中毒的症状。患者给我看了这个全是韩文的肉毒素包装盒,因来源不明,很可能滴度不对。”该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罗盛康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就在今年4月份,全国各地接诊了二三十个类似的因注射肉毒素而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的病例,这是典型的肉毒素中毒症状。

——注射明令禁止注射的药物导致组织非正常增生。比如,生长因子只允许外用于创面,却被非法注射到体内。罗盛康介绍说,一位患者在一家生活美容院注射生长因子隆下巴,半年后,她的下巴组织不受控制地增生、疯长。最近前来就医时,这位患者的下巴已经“长得像鞋跟”,很吓人。“这些生长因子注射时并没有异样,一般都是半年后产生并发症。”罗盛康说。

——徒手整形导致臉歪腰斜。去年,一位湖北的女孩就是通过互联网广告,接受了号称无任何副作用的徒手整形,结果脸出现了“面部不对称、开口偏斜”等情况,颈部和腰部,也出现了“椎间关节突出”。

而给这位女孩实施徒手整形的一群人,不仅把自己包装成了“大师”,还成立了全国徒手塑形专业委员会等若干协会,只是,这些协会均未在任何一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

非法行医者拖拉杆箱到处“串场”

一方面是有问题的美容针剂产品,另一方面是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人员在各种不正规场所开展微整形服务,这些都使微整形行业暗藏风险。

美容填充剂假货盛行。南京市公安局栖霞警方曾捣毁生产、销售假药窝点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扣押上千万元的假药品及医疗器械。

“售价动辄一两千元、甚至达到每瓶8000元的‘肉毒素’,有的竟是由藏在民居里的小作坊加工的,原料是成本仅每瓶0.6元的冻干粉。这样的利润远超贩毒。”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燕子矶派出所教导员龚恩东说。

浙江嘉兴市海宁警方证实,当地警方最近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美容药案,缴获大量未经我国药监部门批准、非法入境的溶脂针、肉毒素、瘦脸针等假药,涉案价值5000余万元。

罗盛康介绍,以玻尿酸为例,国家批准使用的产品屈指可数。“我们拿正规产品的包装盒给并发症患者看,约有一半的人表示用的不是这些。”瑞蓝2号玻尿酸具有唯一的防伪编号,市面上居然出现100多个假冒产品贴了这一防伪编号。

据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上官士浩介绍,一些非法行医者打着医生旗号,拖着拉杆箱在各个美容院之间赶场。通常是事先通过美容院约好手术时间,术后“医生”马上离开,不给任何票据。

此外,QQ、微信等,成为不正规微整形美容的推销窗口。记者随机加了几个美甲店的微信号发现,虽然实体门店从表面上看只从事美甲或美睫业务,但其朋友圈里一直在推荐各种注射类的美容项目。一家美甲店主告诉记者,肉毒素和玻尿酸是目前做得最多的项目,每个月都有医生到固定的酒店帮助注射,提前预定即可。

美容院不具备整形手术资质

据了解,早在2006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1号消费警示:国家规定普通生活类美容院不得开展整形美容项目。像隆鼻、割双眼皮、去眼袋这些 美容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需要相应资质。然而,生活美容的项目仅限制一般的美容护肤方面,也就是说:如“动刀”就属于医疗美容。生活美容院在没有任何医疗 美容资质的情况下,就不能“动刀”。所以,消费者在日常消费时,要时刻保持谨慎,认清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消费场所。

“美容院和美容医院有本质不同,对于整形手术来说,美容院不具备整形手术资质。美容院和美容医院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专家表示:“双眼皮、隆鼻已经是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求美者应当选择权威正规的整形美容医院进行手术,而不应误入不具备相关资质的美容院,可能导致毁容等类似悲剧的发生。”

杭州市一医院美容科主任张菊芳认为,“非法行医之所以猖獗,主要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院、美容师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到,可能只罚几千元,比起赚几百万元微不足道。而且一个窝点查掉他们能迅速换一个地方。”

一些监管人员建议,需加大源头打击,减少市场上的假药横行。同时加强跨部门协调,进行数据共享和联动查处。此外,应对造成人身伤害的行为从严惩处,将有消费者投诉的美容机构列入“黑名单”,同时,严禁无资质人员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