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亮剑“25%保卫战”

2016-09-01信息快讯网

 

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新近正式公开的《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五年,上海将花大力气,将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在25%左右的同时,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十大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使得产业综合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压力巨大,希望巨大

无论如何,摆在“上海制造”面前的是一个压力巨大、希望巨大的局面。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透露,今年1月到6月,上海工业出现了几十年难遇的负增长,然而,7月工业增加值增幅迅速反弹,实现了“由负转正”,而且企业利润率居全国第一。上半年,工业投资额出现持续下降,但细究数据可以发现,降幅在逐月收窄,宝山、嘉定、青浦等传统制造业重镇的投资额已出现20%以上增长;三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望在年内开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以“转型升级”为关键词,对“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设定了目标和路径。实际上,在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制造业也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因为该规划在历史上首次为上海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设定了一个底线——25%。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比重几乎是一路从超过2/3滑落到目前的不足30%。

“保卫25%”,实际上就是保卫上海实体经济的支柱,守牢科创中心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阵地、主战场。今年5月,本市曾就振兴制造业发布过一份文件,提出27条政策思路。而昨天发布会介绍的《规划》,某种意义上是一份更加详尽的制造业突围战“路线图”。

12大产业,7000亿元增量

陈鸣波此前曾就“25%保卫战”作过解析:为实现目标,上海工业需要在未来五年增加5000亿元产值,其中“盘活存量”可增3000亿元,创新增量再增400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则会减少2000亿元。“3+4-2”,结果就是“5”。但其中“3+4”、也就是总量7000亿元的增量工业将如何构成,当时并没有详细列举。实际上,关于上海制造业未来的战略重点、战略空间、战略任务,昨天《规划》公布,外界终于得以了然于胸。

陈鸣波表示,通过实施重点项目,预计到2020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产业将各增产值1000亿元左右,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都市、化工产业各增产值500亿元左右,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和船舶产业各增产值400亿元左右——不难算出,以上12个产业总体将带来超过6500亿元产值。

这12个产业,正是上海制造业未来将重点培育的新兴领域,以及重点改造的传统优势行业。根据《规划》,12个行业中,有一些技术和产业领域被单独挑出来进行阐述,显示出其“重中之重”地位。这些技术和产业领域,包括集成电路、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精准医疗等。

实际上,仍然被《规划》重点提及的还有一个产业——钢铁。未来几年,这一上海传统强项或许在产业规模上不会带来什么增量,但上海仍然对其走精品、绿色路线寄予厚望。

空间划定,土地落实

《规划》明确,到2020年,上海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要达到75亿元,比2015年的67亿元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显示出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率将持续改善,对应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目标。

同时,土地产出还可以有另一重解读:由于市经信委此前预估,为完成“25%保卫战”,上海工业总产值要从去年的3.3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8万亿元;因此,用“产值÷单位面积产出”不难算出,“十三五”时期,上海工业用地仍将有小幅增长。

陈鸣波表示,虽然土地约束越来越紧,但对于制造业用地,上海态度明确,只要是高端、战略性项目,绝不会出现用地问题,而且空间很大。据昨天发布会透露的信息,上海五年内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在25到30平方公里之间,但仅淘汰落后产能,就能腾挪出40平方公里土地。

对于战略性制造业的具体空间分布,《规划》也作了详细说明——在上海的外圈,从宝山开始,沿崇明(长兴岛)、浦东、奉贤、金山,顺时针运笔,可以画出一条沿江临海的产业带,《规划》将其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带”;而在内圈,从嘉定、青浦,到闵行、松江,同样可以画出一条弧形产业带,即“国际领先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带”。

跳出数字,保持定力

虽然制造业的“25%保卫战”仍然需要大量投资项目支撑,但上海并不打算仅仅就项目谈产业、就工厂谈制造、就数字谈发展。《规划》中谈到,上海制造业要保持“战略定力”。陈鸣波对此解读说,所谓定力,就是不能是风来了就跟着跑,而是要更多地保有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说,上海制造业将在原创、前瞻、基础性技术领域加大创新和投入力度。或许这些投入无法在五年内看到实效,不会对“25%保卫战”作出多大贡献,但终将成为上海制造、乃至中国制造持久发展的根基。为此,对于航空航天、海工、核电,以及量子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规划》有清晰的定位:服务国家战略,力争在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方面有所突破。

从这个意义出发,相比外界对上海制造业“25%保卫战”的关注,陈鸣波说,产业部门实际上对这个数字并没有那么在意。五年后,上海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或许是23%,或许是28%,但只要实现了《规划》所列明的战略目标,就可以说完成任务了。

“我们不会为数字所累。”陈鸣波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