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天花板女性选择学术道路的尴尬

2016-09-02信息快讯网

 

■陈雅萍

“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在我踏入大学之后,曾在不止一位师长的嘴里听他们用调侃又语重心长的语气说出这句话。一开始,我是困惑的,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无稽之谈、刺耳之音会成为学术圈经久不衰的“老梗”。但当我不断地顺着知识层级向上攀登的时候,我从事实与数据中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是否选择学术道路上倍感踌躇,在选择了学术道路之后频遇尴尬。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正在让女性陷入困境。

1997年,奥尔布赖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她用一枚名为“Breakingtheglassceiling”(打破玻璃天花板) 的胸针来表示当时她对女性理想状态的定义———打破“玻璃天花板”(TheGlassCeiling)。1986年,美国记者卡罗尔和蒂莫西在 《华尔街日报》 上首次提出了“玻璃天花板”一词,“玻璃天花板”之下,虽然领域或群体高层的位置似乎并非遥不可及,但当正在稳步上升的女性试图攀上顶峰时,她遭遇了一层看似不存在却难以突破的障碍。

艰难的抉择与消失的女性

某顶尖高校的毕业生A,女性,28岁,已婚,打算要小孩,有份稳定的工作,她在决定是否读博的时候顾虑重重,不敢选择很好的实验室,更不敢辞职读,怕没有导师愿意接收,更怕没时间照顾家庭。她向身边的亲友求助时,收到的建议却多是“你先生态度如何?如果很支持,就去读,如果很不支持,就保持现状”“你学工科的就不建议读了,压力大,到时候孩子老公照顾不上,女孩子还是找份轻闲的工作安稳一点”……更有一位同龄人对她的纠结不以为然,反问她“基于什么样思考的女性会决定把20-30岁这美好的10年贡献在硕博博后这一选择上?”……

尽管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已不再依赖于体力劳动,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分工定位却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社会主流舆论既要求女性不断提高自我,又要求她们在特定时期自觉回归家庭生儿育女、在事业上尽力支持丈夫的发展,正如前述“三种人”这一类与女性身份相关的玩笑,“女孩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等。

这些来自于周围人无意识的“排斥”和“看衰”,始终顽强地环绕于中国女性身边。在每一个学术研究更高层级的分岔口,这些杂音不绝于耳,干扰着她们的职业定位与人生选择,A的事例不过是她们面临的困境与尴尬的一个缩影。从学生到学者,在中国一级一级的学术圈内,女性的身影正在“消失”,更多女性在接受高层次学术训练的分岔口、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过程中,或是没有机会继续前行,或是大比例地主动选择了离开学术之路。

学术金字塔与看不见的壁垒

事实之上,数据为证。根据软科数据库和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提供的最新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高知女性的‘玻璃天花板’”一图,鲜明地展示了本、硕、博在校生,部属高校研究生导师,历届以来的青年千人和院士等不同群体中女性占群体总数的比例变化,揭示了女性在选择学术道路时面临的尴尬前景。

数据表明,中国女性的学术上升通道呈金字塔型,透过“玻璃天花板”看到的学术高峰似近在咫尺,向上攀登的路途却十分艰难。留给高知女性的出口越来越窄,机会越来越少,当她们试图攀登学术顶峰时,一层看不见的壁垒正在让她们陷入尴尬局面,情势不容乐观。

透过本、硕、博在校生女性比例,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随着学历层次的升高,女学生的比例就越低。高学历人群中,女性仍不占优势。社会偏见、生育压力、家庭压力……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地加厚女性头顶的“玻璃天花板”,让她们更缺少机会和动力去更高的学历层次深造。

从学生到学者,从普通到精英,情势依然严峻。

高校导师的学术风骨、学术水平和工作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是高校重要的师资力量。而在全部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女性仅占研究生导师总人数的27.37%。实际上,根据教育部和软科数据库公布的资料,有43所部属高校的女研究生导师比例都低于30%,以理工科见长的几所顶尖院校的女研究生导师比例更仅有17%。这意味着仅有少数女性能够参与到中国学术与科研的未来生力军———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当中。

在高校青年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女性在数量上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在“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2011年设置以来至今所有的2300多名入选者中,一共也就仅有10.54%的女性。

在我国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两院院士”中,女性更是凤毛鳞角。自计划设置以来,目前在世的所有“两院院士”中,女性仅占5%的比例。同时,数据显示女院士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生命科学和数理化等少数的几个领域,无论从人数还是研究领域的宽广度而言,至今为止中国高知女性在学术顶级精英群体中都严重缺乏存在感和话语权。还有更多的女科学研究人员群体身处“玻璃天花板”之下,在逼仄难行的上升通道中“行路难”。

除此之外,在高校行政高级领导中,中国高知女性的身影亦十分稀少。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人物,他们肩负着“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重任。校长的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对一所高校未来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但软科数据库的资料表明,2016年全国50强高校的现任校长中,仅有2位女性,分别来自于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而美国50强高校中,女性校长占比达到了20%,包括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在内,一共有10所学校聘请了女性校长。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女性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DrewGilpinFaust) 在当选后曾说道:“我希望我的任命能成为机会均等的象征,这在一个世纪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治标与治本

中国高知女性正处在“玻璃天花板”下的困境中,这层无形的阻隔让她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无缘登上学术高峰,进入顶尖的学术精英群体。近年来,学术界也渐渐在做出一些改变,例如“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放宽对女性申请者的年龄限制,相比于男性的38岁年龄上限,符合条件的女性学者未满40周岁的均可申请。

但这些都只是治标而不治本,“打破玻璃天花板”需要“内外兼修”。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安德烈·海姆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如果你走别人走过的路,你可能发现路边的草全被吃光了。”换句话说,想做出成绩,你必须找自己的路。而这也是曼彻斯特大学第一位女校长NancyRothwell(南希·罗斯维尔) 对女性的忠告,打破“玻璃天花板”,女性自身也需要转变观念,选择了学术道路之后,要坚定地做自己,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要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让自己发光发热。

外部因素上,打破“玻璃天花板”,不仅仅需要社会扭转对高知女性科研能力、学术进取心、家庭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偏见”,在学术激励机制和舆论环境上对女性宽容对待,最终还需要依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全面进步,从而将女性从传统、固化的社会分工重担中松绑,为女性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女性有机会选择去往更高的学历层次深造,让高知女性有机会在更宽松友好的氛围中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

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提炼苏轼的一段话:“人生应当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只愿更多女性能够在没有玻璃天花板的天空之下,自由地沐浴阳光,尽览学术之美。

(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硕士)

叶璇逼问叶一茜家庭破产?节目现场开撕好尴尬
112年等来一场尴尬 高尔夫回归奥林匹克舞台
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与演讲联赛总决赛获奖名单出炉
“自律、监管、合规”成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新道路
德国父母的选择:家庭教育主宰学前教育
道路指路标志设置征询市民意见
上海暂不考虑设生理假 防止增加女性就业难度
道路上的这些标识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因为很酷,我选择了结构生物学
对“学术金牌”囤积居奇,是一种人才浪费
沪昆高速浙江段限行 警方: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入浙
多一种选择多一份享受 全新途安L六座版上市
戴安娜王妃获评最时尚女性 自信美丽得分最高
上海8家平价寿司店 炎炎夏天的新选择
打造有灵魂的本科教育
他把《古代汉语》上成了学生的秒杀课——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吕志峰
陆俨少、费新我书画文献学术联展在沪开幕
“情感时空的图像”油画学术展揭幕
汇聚女性力量 第六届沪台妇女文化周在沪开幕
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写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闭幕之际
2017考研预报名24日启动 有关报考点选择的5大常识
宝山九条道路早晚高峰货车限行
沪上6碗人气海鲜粥 秋季养生选择
沪虹口将拓宽或辟通30条道路 打通骨干交通“任督二脉”
盘女星最想删掉的那些红毯照 尴尬摔倒走光
又一年沉默的季前赛折射CBA尴尬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