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摊大妈“刷气质”

2016-09-07信息快讯网

 

菜市场妇联开展艺术插花培训。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记者 顾一琼

今年30岁的安徽来沪女子叶成群,在宜山菜场卖水产,一卖卖了13年。身处繁华的大上海,但叶成群对大家口中的“魔都”感受度并不高:生活无非两点一线,除了卖菜就是吃饭睡觉,且全年无休……这个在菜场结识老公、在菜场生下两娃的年轻妈妈时不时感到烦闷和寂寥。她也曾是菜场出了名的“呛口小辣椒”,斤斤计较的老阿姨们在她这里是绝对要“吃白眼”的。近一个多月来,外人眼中的叶成群变得很奇怪———卖菜间歇常常对着手机屏傻笑,时不时和周围摊主聊聊菜场管理,被挑三拣四的买菜阿婆叨咕几句,她都会主动凑上好脸:“要我怎样改,你说!”

让叶成群改变的,是“娘家”。宜山菜场所属的上海铭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徐汇区长桥街道合作成立了全市首家菜市场妇联组织,建起了微信群,其下属20家菜场的2000多名女性从业者就此找到了娘家。从倾诉情感、解决困难,到玩转插花茶艺、学习电脑……菜摊大妈们就此开始“刷气质”。

前天,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焦扬带队来到铭言看看这家最接地气的妇联组织。

甘心从“情感垃圾桶”做起

作为上海市“两新”组织专业市场类党建工作创新十佳基地之一,铭言公司是上海最早在菜市场行业建立“党员示范岗”的企业,管理着20家徐汇区域内的菜市场,涌现了诸多“菜场服务明星”,基层组织基础较好;长桥街道,作为徐汇外来人口的一大导入点,在探索街道践行工青妇改革的过程中,想到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外来务工者密

集的菜市场行业———两者一拍即合。

成立菜市场妇联之初,双方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女经营户人数在20家菜市场中占据了“半边天”,她们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左右,学历多为初中以下,普遍面临着各类生活、职业问题,长期得不到他人关怀和帮助,身心健康、家庭暴力和子女教育是她们最常遇到的困扰。

由于长期缺乏与他人有效沟通,她们对传统的组织形式完全“免疫”。新成立的菜市场妇联先建了个微信群,名叫“铭言花”,鼓励那些相对年轻的女摊主加入。晒晒娃、发发牢骚、吐吐怨气,这个看似无所事事的微信群受到了女摊主们的热捧。一些原本只会称斤两、算角厘的女摊主在这里有了共同话题;更重要的是,她们有了宣泄情绪、排解困惑苦闷的途径。

“原本一年到头,卖了河虾卖基围虾,卖完基围虾再卖螃蟹,日子就是买卖,情绪也差。有了这个新圈子,我觉得生活不只是鱼腥味。”如今,叶成群也成功竞选成为菜市场妇联组织的一名执委。

建立五个“妇女之家”

经过正式的菜市场行业妇女代表大会选举,铭言菜市场妇联设妇联主席一人,副主席两人,执委26人,委员130多人;下设三个部门,即宣传教育部、维权服务部、组织活动部。执委班子中,除个别来自于铭言管理公司外,近九成是来自于20家菜场中的一线女性经营者。

依据菜市场所在的地理位置、菜市场硬件设施和妇女经营户情况,菜市场妇联建立了五个“妇女之家”,并集思广益,让广大女摊主为妇女之家取名。最终广元菜场“康乃馨”妇女之家,长桥菜

场“山茶花”妇女之家,宜山菜场“杜鹃花”妇女之家,新罗秀菜场“玫瑰花”妇女之家,龙山菜场“牡丹花”妇女之家先后成立。

围绕着这些妇女之家,一支支由女摊主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纷纷前来报到。

铭言菜市场妇联副主席扈芳芳举了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原先很多女摊主只顾自家门前雪,自从当了执委、委员、志愿者,她们开始主动关心起菜场的服务设施、妇联的运行情况,甚至还会主动询问顾客意见,讨论所需要的活动和服务,“去任意一家菜场看看,这种精神面貌上的转变是能明显感受得到的。”

学插花用电脑,提升综合素质

南通来沪卖菜20年的季洪仙,一直蹲守在广元菜场没挪过窝。上个月,她作为广元菜场代表之一“出征”了一场特别的菜市场运动会,抱了个团体三等奖回来。这个奖,也是季洪仙这辈子得过的唯一奖状,她在手机上秀了又秀。这场运动会,正是菜场妇联组织的。之后,季洪仙还参加了菜场妇联组织的夜游浦江活动。

和季洪仙一样,很多菜场姐妹来上海那么多年,因为忙于生计,从来没去过外滩、黄浦江。坐上游船那一刻,很多人激动得在微信圈分享:“这里,我的第二个故乡,好美。”

根据女摊主们的需求,菜市场妇联将陆续举办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讲座和维权咨询,并组织开展艺术插花及电脑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女经营户的综合素质。此外,长桥街道也将与徐汇区律师界妇女联合会进行对接,定期举办法律维权咨询以及健康、教育、服务礼仪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保护经营者们的身心健康。

©2014-2024 dbsqp.com